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连市税收结构分析与相关产业发展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小丽

  近年来,大连市国民经济通过加快能源、水资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传统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发展石化、特钢等原材料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商贸、金融、保险和信息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石化、装备制造、修造船及船舶配套、电子信息及软件四大基地、六大优势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一、大连市税收结构分析
  2006至2009年4年间,大连市税收收入从453.12亿元增长至896.09亿元,年均增长25.5%,高于同期GDP增速5.7个百分点。这与近年来大连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出口环节税收大幅增长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一)税收产业结构分析
  2006至2009年4年间,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569.7亿元增加到4417.7亿元,年均增长19.8%。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从208.6亿元增加到313.4亿元,年均增长14.5%;第二产业总产值从1229.0亿元增加到2314.8亿元,年均增长23.5%;第三产业总产值从1132.1亿元增加到1789.5亿元,年均增长16.5%。从结构上看,2006至2009年,大连市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由8.1%下降为7.1%;第二产业占比逐年提升并超过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由47.8%上升至52.4%;第三产业占比从44.1%降至40.5%,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大连市产业构成情况相似,三次产业创造税收变化趋势总体呈现第一产业比重基本持平且占比较少,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萎缩的特点。从大连市税收收入的产业来源看,2009年三次产业对税收收入的总量贡献比为0.1:53.1:46.8,与2006年相比,第一产业税收贡献占比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税收贡献比提高了5.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相应下降5.6%。
  (二)税收行业结构分析
  从大连市税收收入的行业来源看,2009年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税收收入分别入库423.69亿元、218.49亿元、76.26亿元、36.47亿元和34.43亿元,五大行业合计纳税额达789.34亿元,占总税收比重达88.1%。从税收贡献角度看,上述五大行业税收收入在2006至2009年4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6.1%,其中金融业和制造业税收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4.1%和30.8%,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税收增长最慢,分别为18.9%和17.8%(如表1所示)。
  从各行业税收情况来看,制造业方面,大连市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老工业基地,加之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发展战略以及大连市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目标等都对大连市的许多工业项目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由此带动了制造业纳税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制造业始终是大连市纳税最多的行业,为大连市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具体来看,目前占制造业税收收入比重最大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四类行业纳税额达235.17亿元,占大连市制造业的比重达55.5%。其中又以石油加工业占比最大,增长最快,2006到2009年4年间,大连市石油加工业税收收入从26.87亿元快速增至148.21亿元,增长了4.5倍。
  (三)税种结构分析
  从税种情况来看,各主体税种中,消费税增长最快,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5.5%增加至2009年的17.6%;增值税增长最慢,导致其占比由2006年的42.8%降至2009年的33.0%。其它税收占比基本稳定,波动幅度每年均在1-2个百分点内,各税种占比及年均增长情况如表2所示。
  1、增值税。增值税2009年入库295.40亿元,2006至2009年年均增长15.1%。增值税的税基大体相当于工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由于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使得增值税税基的增长略高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近4年来,大连市工业和商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4.8%,与增值税的年均增幅基本一致。
  2、消费税。消费税2009年入库157.8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85.6%,主要原因是受我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因素影响,当年大连市成品油消费税入库123.78亿元。如剔除此因素影响,则消费税年均增速为11.3%。消费税的增长主要体现了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带动消费税应税产品如汽车、烟、酒等产品销售额和销售量的快速增长。
  3、营业税。营业税2009年入库109.23亿元,年均增长20.0%,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金融保险业营业收入增长迅猛,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受房地产市场拉动的建筑安装等房地产相关行业生意兴隆等。
  4、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2009年入库102.18亿元,年均增长31.5%,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大连市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以工业企业为例,2009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0.25亿元,较2006年提高6.02倍,年均增速高达91.5%。
  二、计划单列市税收情况比较
  (一)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比明显偏高且发展较快、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工业部门较少,对宏观税负拉动能力相对不足
  大连市第二产业主要工业部门为:①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②通用设备制造业;③交通设备制造业;④农副食品加工业;⑤专用设备制造业;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从表3可以看出,大连市的工业结构明显具有重工业的特点,比重最高的为石化和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综上,大连市工业部门的主要特点为: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重工业比重明显偏高而且发展较快;石化行业虽然占比逐年下降,但产业总值仍列第一位;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工业部门较少,主要为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偏低。
  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产业附加值比较大,对税收的贡献能力也比较强。但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比于深圳、宁波等地还相对薄弱,2009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分别为1.2%和2.4%,对宏观税负的拉动力度还显不足。
  (二)大连市经济呈外向型特征明显,受“免、抵、退”税政策影响,GDP总量增长对宏观税负的拉动力相对减弱
  近年来,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连市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外,其它年度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自营出口208亿美元,较2006年增加52亿美元。同时,从贸易结构上看,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占绝大部分比重,由于该类产品出口税率为零,因此,以工业制造业为主渠道的出口贸易将直接导致宏观税负的降低。

  (三)外商投资企业中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的占比较大,企业实现利润没有在当期产生税收效益
  大连市作为国家最早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早,企业经营的总体情况也比较好。但存在以下两种突出情况:一是所得税税源比较集中,大户享受政策性减免优惠对税收收入总量影响大;二是处于免税期企业的免税额大。部分投资规模大的企业虽进入投资回报期,但目前仍处于免税期,计税利润越大,免税额也越大。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第三产业占比较低且不断下降对税收长期增长不利
  从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发达省市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应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也将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税收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和承受相对较重的宏观税负能力。但从大连市产业构成情况来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在大连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支柱作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稍微滞后于总体发展水平,第一产业无论在总量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相对缓慢,且落后于总体发展水平。通过与其他计划单列市的对比可以发现,目前大连市第三产业占比不但低于50%而且还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连市部分工业行业发展迅猛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这对于大连市税收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利的。
  2、消费性服务业占比过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是联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枢纽。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己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具有增长力的行业。但从大连的情况来看,以房地产、批发零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占比较高,在税收贡献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传统服务业自身的消费性特点,其占比较高不利于税收持续增长的稳定性和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以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不高,税收贡献较少,不利于为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提供优质的融资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工业结构重型化成为经济和税收持续增长的瓶颈
  大连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老工业基地,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曾经创造了大连的工业辉煌,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强力支撑了我市税收的稳定增长。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制造业结构偏重、附加值偏低、对资源依赖度过高等问题愈加突出,并造成了节能降耗的压力较大,易受国际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相关政策建议
  1、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税收可持续增长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软件、金融、文化创意、研发、物流、会展、服务外包、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化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从而提高税收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具体来说,一是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增强城市的研发功能。积极发挥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培养和引进软件人才,加快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大力振兴金融业,增强城市的金融功能。把振兴金融业作为我市服务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引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融资服务。三是深度拓展商贸和商务业,提升城市的商务功能。加快建设一批鲜明的商业购物精品街和专业化市场群。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四是全面推进现代物流业,增强城市的流通功能。要以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整合运输方式、完善物流运输网络建设。
  2、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巩固制造业税收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市已经实施了传统工业大搬迁、大改造,老企业异地新生等措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应将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作为制造业提档升级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实现对造船、机床、轴承、制冷设备、超重设备等的技术改造,并适时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和软件产业、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增强制造业在城市发展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在税收收入中的重要地位。
  3、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促进税收的稳定增长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扩大就业的主力军,大连市应在继续做好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同时,重点在资金支持、土地使用、信用担保、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各种优质资源更多的流向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高端化创新、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国际化拓展的“六化目标”迈进。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新飞跃和新发展,为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税收的可持续增长。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0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