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移民产业剑走偏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柯

  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移民产业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由于缺乏基本的诚信和必要的监管,这个产业离人们心中的希望越来越远。
  
  世界大融合为移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中国的移民输出速度也在2009年创下新高。中国社科院2009年底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2010)》报告显示,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仅以三个热门国家为例:2009年度中国居民移民加拿大共2.5万人,移民美国约6.5万人,移民澳大利亚约1.6万人,在这三个国家的移民人口中高居榜首。
  中国人热爱移民坊间盛传各式理由,正方观点称是为了国外的高福利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反方观点称是为了转移财富。姑且不去管中国人喜爱国外身份究竟为何,据《路途客――留学移民内参》调查:中国的申请人明确表达意愿移民的比例从2009年7月的61.4%飞升到2010年7月的87.7%,快速增长的比例不容小觑。
  庞大的移民群也带动了移民产业的快速发展,仿佛是一夜之间,行走街头的人们发现,手上卖房子的传单有1/3换成了移民的传单。
  对于移民需求大的中国来说,中介机构的增多本应是件好事,可是当记者走访了一些办理过移民的人之后,却听到了气愤、怨恨、冷淡等不同声音,唯独缺少了赞美之音。那么,这个产业究竟怎么了?
  
  兜售移民
  
  当下中国市场可以办理移民的中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仅仅在网页上输入“移民公司”四个字,网页上就跳出了数十家办理移民的中介公司的介绍,和中、环球、亨瑞、加成、天鹅国际旅游,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除了这些专业的移民公司,网页上还有着各式各样办理某业务就送移民的宣传,其中不乏一些金融机构。
  “继2002年公安部出台《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管理条例》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等部分省级单位陆续成立了‘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移民中介的监管变得规范。”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留学移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跃辉告诉《小康•财智》记者。但是,这种监管仅针对有从业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于一些海外驻华机构、黑中介、个人代理等却是监管困难。
  据业内人士透露,北京从事移民的中介不少于100家,可记者在北京市公安局的网站上查询的结果是,北京有中介资质的移民机构仅为74家。也就是说,除了这74家之外,其余的移民机构都是在办理“非法移民”。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没有资质,并不代表不能成功办理移民,只要申请者符合移民国家的条件,手续齐全,都可以成功移民。
  数据显示,全国的移民中介2009年已经超过1000家,主要集中在沿海各大城市。有资质的和无资质的混杂在一起,移民的市场随着移民高峰的到来,产业也迎来了竞争的高峰。
  为了能尽可能多的吸引客源,举办讲座,发传单,甚至是在公共场所贴小广告成为了中介让自己走出去的营销手段。有过一次移民讲座经验,之后被电话不断骚扰的张燕对移民中介的这些宣传颇有微词:“想要移民的人都是些在中国有些经济基础的人,可是移民机构的宣传看起来就像是街边的菜贩子在兜售自己的白菜。”
  兜售一词用来形容移民产业的现状很是贴切。一位移民顾问告诉记者:“因为无资质中介的低价倾销,让有资质的中介利润摊薄,而且竞争优势变弱,所以,为了赢回市场,我们是宁可错抓一万,也不放过一个。”
  而且中国移民市场的火热,也吸引了一批外资的移民中介,本着国际优势也想要抢夺一部分市场。僧多粥也多,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摸样――大锅粥。移民看起来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有没有移民实力都可以去移民中介转转。这让真正想移民的人开始对这个产业有点畏惧,兜售的东西究竟是能要还是不能要。
  兜售虽然显得不够高雅,其实效果还是不错的,移民的概念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凡是有点实力有点想法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地进出中介的大门,只是,竞争的诟病再次将这个产业的形象摧毁。
  
  诚信缺乏带来隐忧
  
  为了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基本上每一个移民中介都推出了自己的优惠政策。记者以移民者身份走访了几家中介,无一例外的,移民顾问都会说:“您如果现在就签约,就可以享受折扣。”而且无一例外的答案都是:“我们的成功率是业内最高的,5个月肯定能帮您申请下来。”可是,在作出这些承诺的时候,这些顾问们根本都没有核查过记者的身份和资产实力是不是符合移民的标准。
  这些中介都是公安局网站上公布的拥有资质的中介,有资质的尚且如此,没有资质的中介又将夸下怎样的海口。
  近些年来,移民的方式虽然多样化了,但是门槛并没有降低。张跃辉告诉记者,加拿大投资移民的费用已经在今年6月由原来的80万加元调整至160万加元。这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人又被加拿大拒绝了。所以说,移民的难度应该是上升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中介敢轻易承诺。
  “中介的利润主要来自于移民者的数量,其中1/6的利润来源于中介费。竞争的激烈,迫使我们不得不先承诺,再办事。”一位移民顾问称。实际上,这些顾问对成功率自己心里也甚是没谱,除非移民者的资历非常优秀。
  以2010年移民美国的中介费为例,记者走访的几家中介,中介费基本上都在5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并且中介承诺,如果申请不成功,就全额退还记者的中介费,但是要收取大概几千元人民币的服务费。
  可是实际的情况仿佛和顾问们的陈述有点距离。李琳(化名)是记者遇到的一位追讨中介费的移民者,她告诉记者,她的申请已经递交了一年有余,每次电话咨询都告诉她是在申请中。如今,她想重新换一家中介申请,可是提前交纳的30%的中介费2万元却怎么也要不回来,并且中介称,如果是李琳自己的原因放弃申请,就一分钱也不退。
  李琳的情况其实并不是个案,申请不成功的移民者70%都有这样的经历。“中介轻易承诺的5个月和全额退款,真正能办到的业内并不多。”中介唯一能遵守的承诺就是如果申请者立刻签约,将获得相应的中介折扣,这种折扣,其实就是价格战。
  除此之外,身份造假也成为了这个产业竞争的又一不光彩产物。在一家移民中介的单人办公室里,移民顾问明确地和记者说:“您的资产和您的经验都有些欠缺,但是这些我们会想办法帮您做好,让您成为一个合格的移民者。”起初记者还有点糊涂,后来经过咨询才明白,其实就是造假。
  造假对提高移民的成功率是有帮助,可是一旦造假败露,申请者将失去移民的资格,移民中介也将失去国际信用。
  对此,张跃辉认为,价格战、造假等恶劣行径对于移民产业发展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从产业本身来说,造假在消费者心中会让产业的诚信度大幅降低,而价格战则让产业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这些方式是对产业妖魔化的直接推手。长此以往,不用太久的时间,移民产业将从原来饱受尊敬的产业沦陷为百姓诟病意见的产业。对产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
  移民产业在中国还是新兴产业,但是,产业的现状让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会长齐立新先生担忧,他用“如履薄冰”来形容移民产业的未来发展。
  
  发展如履薄冰
  
  既然移民产业问题频现,政府机关和相关协会为何监管力度并不明显。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协会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不能干涉企业的经营。例如,移民中介的中介费的定价,协会是无法控制的,还有申请不成功全额退款的界定问题等等。
  齐立新表示,协会已经在寻求新的突破口,诸如和会计所合作,实现对移民中介的价格方面的有效监管。
  而作为政府,明知道移民中介诟病不少,但是只要中介没有触犯相关的法律规定,政府也不好介入实施措施,只能是在外围狩猎。所以,目前的情况是这个产业的未来是在靠产业自身的努力和净化。
  张跃辉说:“虽然因为激烈的竞争,一些不负责任的中介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是竞争的同时,整个产业也出现了积极的大融合。”
  最明显的就是从原来单一的移民中介机构的服务延展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体检机构、翻译服务、公证机构等关联机构的高效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并优化了移民产业市场。而且,激烈的竞争,也避免了部分从业人员和机构的高额收费。
  但是,如果产业恶性竞争产生的诟病不从根本上进行剔除,整个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堪忧。那么,要铲除这个产业恶性竞争的毒瘤。张跃辉表示,人才机制和品牌建立才是良性发展的根本。
  “移民产业是一个交叉产业,这个产业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金融、财务、企业管理、体检、公证、审计、翻译、法律等等。所以,对于从业者的要求非常高,可是目前的现状是:能够真正满足行业要求的从业者非常少。”张跃辉说。
  而且据记者了解,这个产业的人员变动也很频繁,多数的移民顾问只要拿了佣金就会跳入另外一家中介,而他负责的案子几经转手,当申请者再来询问的时候,光是找资料就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虽然一些中介已经开始着手从提高员工福利和佣金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忠实员工,但人才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效果短期内无法体现。长远来看,有关专家表示,人才素质的提升将会让这个产业发展迈向健康。
  另外,品牌竞争也是提升移民产业发展的一条捷径。齐立新曾公开表示:“移民中介是相当于会计所、律师所之类的咨询公司,本身并不存在多大的暴利。”所以,价格战对这个产业只有伤害,没有益处。
  相反,如果移民中介更加注重品牌的竞争,那么,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场革命。目前,品牌经营比较好的中介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环球移民、天鹅国际旅游、世贸通等等,可见产业的品牌意识已经觉醒。
  虽然如此,也有专家称,如果中国政府不改变中国的环境和民生,移民人数的不断攀升,追求效率和成功率将会让这个产业已经抬头的品牌竞争因为激烈的客源竞争而有所动摇,如履薄冰状态仍将延续。归根结底,这是政府和产业一起合作的一场长期的战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3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