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影响下能源资源行业深化对外开放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 静

  摘 要:尽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已经显现,但内蒙古自治区资源能源行业深化对外开放有其比较优势。本文立足在当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背景下,从目前自治区资源能源行业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现状分析入手,阐明其深化对外开放的现实条件和路径选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资源行业;对外开放;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5-0049-03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扩散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且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断显现。金融危机不但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动荡,而且造成了全球市场需求的大幅放缓。2008年上半年国际并购较上年同期下降29%,全年全球直接投资下降10%左右。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国际投资流向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下滑、利用外资能力弱化。在此背景下,内蒙古能源资源行业利用外资、对外投资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成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金融危机影响下内蒙古能源资源行业对外开放现状
  
  (一)能源资源行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管理政策背景
  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重新修订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该《目录》立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则不再鼓励外商投资,对重要矿产资源以及“三高”项目则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同时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了对境外企业金融支持和财政补贴力度。外汇管理部门取消了“境内机构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放宽了办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权限,取消了境外投资购汇额度,以便利企业境外投资资金运作。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内蒙古能源资源行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情况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流动性收紧。但内蒙古资源能源行业利用外资仍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全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6家。其中投资资源能源行业的企业50家,实际利用外资4.71亿美元,占全年外商直接投资的42.8%。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凸现,2008年四季度全区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急剧下降,新登记资源开发类企业也随之减少。但由于内蒙古自然资源富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能源资源行业仍是利用外资最主要的行业,2009年这种势头将继续得到保持。
  2008年内蒙古境外投资发展相对缓慢,仅有17个境外投资项目办理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中方投资总额7458万美元,同比减少24.4%。2008年全年办理外汇登记的境外资源开发项目中方投资总额达5238万美元,占同期境外投资中方总额的70.24%。2009年伊始,内蒙古境外投资资源开发项目出现加速势头,一些对蒙古和非洲国家投资矿产开发项目均已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内蒙古能源资源行业对外开放挑战与机遇
  
  (一)资源与地缘优势为深化开放创造条件
  内蒙古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据统计有66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居前三位的有26种。截至2008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已探明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气储量10.7万亿立方米,石油远景储量20亿吨,风能总量居全国之首,内蒙古资源能源行业成为吸纳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边疆省区,内蒙古与俄蒙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各种资源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2~28%,木材蓄积量占25%。俄罗斯也是世界上允许资源大量出口的少数国家之一,资源性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60~80%。蒙古国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的有80多种矿产,主要有煤、铜、铁、银、锌、金矿等。据专家预计,蒙古煤炭储量约500亿吨,铁矿石储量超过15亿吨,金矿储量约为3100吨。蒙古国煤炭拥有质量好、埋藏浅、煤层厚、易露天开采的优点。目前,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已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除加拿大、俄罗斯和中国外,还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均介入了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由于内蒙古与俄蒙两国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
  (二)全球金融危机为深化对外开放提供机遇
  一是资产价格持续大幅缩水。石油在2008年7月份创出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价后急转直下,到2009年2月17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已跌至每桶34.93美元;国内煤价从2008年每吨最高1100元高位大幅回落,大量囤煤的煤商纷纷抛货,社会煤炭库存迅速增加;铁精矿价格与高点相比每吨回落了近1000元;铝、铜、镍和铂等重要金属价格回落超过1/3;跨国公司市值大幅缩水。
  二是待聘高端人才大量涌现。由于金融动荡,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均深陷危机纷纷进行裁员,大量金融人才面临重新就业。跨国公司在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也开始缩减人员以降低运营成本,在这些被裁人员中有很多高端人才是国内非常需要的。我国企业如能将其中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掌握核心技术及拥有广泛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人才吸纳进来,将对国内企业利用国际国内各种资源实现跨国经营,深化对外开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政治阻力有所缓解。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身陷困境,其国内经济低迷不振而自顾不暇,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谋求全球发展的行动关注降低。发达国家流动性不足又使其对外资并购的排斥心理有所减轻,“中国威胁论”的声音逐渐被“中国福音论”所代替。同时我国作为拥有世界第一大规模外汇储备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逐步提升。这些均表明我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国际政治环境趋好。
  (三)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外资流入回落。进入2008年全球经济快速下滑,经济危机不断加深蔓延,导致外国企业资金链紧张,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另一方面因为国内经济减速,收益预期下降,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全国包括内蒙古外汇资金流入呈现回落态势。
  二是金融危机并未见底,全球经济衰退导致的需求下降明显,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信心不足。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各种被隐藏的问题还在不断暴露,势必继续加大跨境投资交易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违约率提高和资金链断裂等,为企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带来难以预料的隐患。
  三是企业融资困难。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股市低迷,IPO市场惨淡,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相继破产或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私募股权基金融资无门,企业境外融资困难重重。此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海外布局的进程也逐渐放缓,企业境外投资提供金融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政策建议
  
  资源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目前能源资源行业已成为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近年来,内蒙古资源能源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的增势强劲。特别是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已成为内蒙古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但能源资源行业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的数量、质量、结构都难以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匹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利用外资与国内产业升级相结合
  政府应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流向,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技术进步,优化引资结构。要善于抓住境外资本寻求安全逐利的意愿,改进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积极为来华投资者提供安全快捷通道,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利用外资,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转变外商投资企业外贸增长方式及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改善。

  (二)简化行政审批,强化边疆民族地区境外投资的政策支持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应加快研究制定对蒙古国、俄罗斯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的战略计划,缩短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审批链条,为境外投资资源开发企业“走出去”创造便利条件。我区企业应抓住发达国家降低门槛、资产价格下滑的机遇,引进吸收国内经济急需的人才、技术、资源及品牌。同时国家应建立对边疆民族地区境外资源开发“走出去”企业优惠扶持政策,扩大中央财政对境外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对涉及国家战略性的能源、矿产资源境外开采,可以贷款和参股投资等方式提供财政支持。地方财政应尝试建立境外开发风险基金,为地区“走出去”企业提供项目启动资金支持及信贷担保,帮助其加大对俄罗斯、蒙古国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力度,积极利用各种政策倾斜与支持,扩大投资规模、拓展投资领域。
  (三)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境外资源开发,推进投资主体与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境外投资资源开发项目所需的金额较大,目前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主体中国有企业占有绝对份额。但往往由于其国有背景使投资目的国存在排斥心理。而民营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中有着诸多优势,如不易引起东道国戒备心理及政治抵触,决策灵活度较大。但因其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且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往往在完成探矿、矿区建设等前期工作后资金投入就难以为继,形成悬空项目。鉴于此,国家应加大对民营企业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对此类项目的财政补贴比例,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有开发前景的境外资源开发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境外资源开发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多方拓展其融资渠道,为企业境外融资提供必要的担保,帮助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利率较低的资金。另外,2008年底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国内金融机构对企业并购活动发放贷款,应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境内企业运用并购贷款政策对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实施并购。
  (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一是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境内资源安全审查机制,加强管理,对外资并购资源能源类企业进行专门审查,确保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二是由于能源资源开发项目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周期长,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在选择境外投资项目时应建立一套先进的、量化的跨国经营测评体系,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三是利用金融危机造成的资产价格大幅下滑的时机,国家应鼓励企业通过境外并购、参股等形式获取境外资源,积极推进石油和重要矿产资源国家战略储备。同时应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购买和投资战略资源,规避美元风险,分期分批将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纳入储备序列,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资源储备机制。
   (责任编辑 钟 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2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