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教师尴尬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丽

  【摘 要】:文章分析了造成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尴尬的三个方面;力求为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寻找一条出路: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改善知识结构,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作者力求运用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理论,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着重探讨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应该做些什么。
  【关键词】:尴尬; 出路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210079-03
  
  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界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行为给众多的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是迎难而上勇于改革还是知难而退传统保守,这一点对于我们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一、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语文教师的尴尬
  
  毕业于同一班级水平相近的两名大学生分别到了中学与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工作,几年之后,在知识修养和教学水平方面分到中学的老师肯定会优于分到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的老师,在各方面的发展上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教师相对于中学教师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就在于两者的教学效果的呈现的方式不同,高考全国重视,中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中、高考中一目了然,同时为了不断提高学生
  成绩,追求升学率,教师培训也是红红火火,政府也会把有限的教学资源投入到中学教育中;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就业,时间长,成绩也不明显。因而也造成了社会对两者的重视程度出现了天壤之别,这从三个方面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1. 课程内容较陈旧
  以现行的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中国文学》教材为例。内容设置上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依据,没有组织大规模的专业编写班子,很少的一线教师的参与,无评价机制的监督,使这套教材的编写体例老化;内容编排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指导;理论陈旧,作品解读所用的理论尚处于80年代中期水平,尤其是对作品主题人为拔高的现象严重,课程资源严重浪费,前三年的《中国文学》与后两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存在着重复现象。用这样的课程内容,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教师的知识修养和教学水平也很难提高。
  2. 课堂改革严重滞后
  中学语文的教学研究与课堂改革,民间有政府领导牵头的中语会及其各分支机构,政府有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教研室和教科所,凡有一定价值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都能得到支持帮助与推广。而五年一贯制师范语文呢,好的省市只有一个中心组,有一些青年勇于改革,在某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得不到重视与支持,不是半途夭折,就是无果而终,轰轰烈烈的语文教改很难见是在五年一贯制师范进行的,当然名师更少了。没有课改,教学没有活力与生机,没有教学研究,教师只能是匠而非家,处在如此境地,教学水平何谈能提高呢。
  3. 教师培训几乎没有
  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主科教师每年都有机会与同行切磋交流,与高水平的专家请教对话,甚至只要有时间他们每月都会有国家、省级的学习研讨观摩会议;语文杂志常见的有六、七种,也都是针对中小学的,有的干脆分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就是没有中师版;科研机构也都是针对中小学的。就连全国教育界上下齐动员的新课程标准也只有中小学的,自上而下的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也只在中小学教师中展开。而教老师的老师仍然拿着老课本闭门造车,中师教师的水平怎能提高。正是上述三个主要原因,导致了五年一贯制师范语文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主动性不强,从而造成了今天五年一贯制师范语文教师的尴尬境地。
  
  二、五年一贯制师范语文教师的出路是走进新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各个环节都已定型,想改变有一
  定难度,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五年一贯制师范语文教师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新《纲要》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场全新的变革,新颖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方式、科学的评价体系使我们五年一贯制师范教师与中学教师十分艰难地站在了一个起路线上,因此我们都应抓住这个机会,知难而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变革中去,否则我们将会更加尴尬,更加无路可走了,那么大胆走进新课程,我们五年一贯制师范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转变角色:变传播者为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在传统教学中,衡量一个教师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所教的学生是否有较高的分数,因此每一位教师已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尽可能认真地备课,给予学生更清楚和更广泛的信息,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还是课内外的权威。可是,在知识和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些转换。教师的角色从一个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一个学习的管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每一个学生开发他们今后工作中所需的能力,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讲演者,而必须是一个参与者、建设者或咨询人。这也恰恰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则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拥有有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等三个方面组成。在这种背景下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将占主要地位,所以仅靠教科书和教师个人知识的传统教学将会被淘汰,所以知识的教授者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对未来的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具体到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既能完成规定任务又能适合自己个性的目标,教师要与每个独立的学生联系,有效而顺利地开发他们的能力指导他们运用适合于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他们各自所需的独立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管理学习环境,尽可能结合文章作品内容给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一个宽容和谐的课堂气氛,运用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问题探讨与讨论的机会,师生对话,与学生一起去探讨作品的真谛,共同受到作品的熏染,在愉悦的环境中师生共同提高。
  (二) 转变教学方式:由重教到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的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而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关键。在新课程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也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构筑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新课程还专门提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先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概念,前者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学生被动接受;后者知识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相辅相成,然而传统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甚至将其变为唯一,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压制了他们的积极与热情,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课程提倡发现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侧重如何教,而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以前教师统占讲台表演的状况,走下讲台: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文章完整地交给学生,请学生们基于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经验去体味感悟文章,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与老师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感悟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选择方法,利用文章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②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但最终要打破书本的框框,打破学科界限。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的通融综合,开放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运用其它学科知识与社会现象去验证语文知识,运用在语文中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真正树立大语文观念;③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在课堂上争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些篇目还可请学生们自己动手写一写,体会一下,把讲堂变成学堂;④增加语文课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网络文化,引导学生能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筛选整合运用,给学生探究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⑤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由于每位学生的特点不同,也有着其个性化的学习,有的喜欢记忆理解,有的喜欢感悟得知,有的重朗读,有的重写作,教师要在充分调查分析把握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缺项有针对性进行补正,更要集中精力指导学生扬个人之长,让个性化的学习成为中师语文课堂的亮点。
  (三) 完善自我: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目标由教师制订,内容出自教材,思路由教师掌握,整个课堂由教师控制 ,学生的自由度很小,仅靠在上学期间学到的单一的知识结构是能够满足课堂传授的需要的 。然而几千年来我们的教育只有语文一科,它包罗万象,一切文化均可以算是语文学科的内容范畴,又加上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性修养,重视自主探索,这使学生具有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与自由,网络文化的发展也给学生的知识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位参与者促进者,已不能象以前那样牵着学生走了,学生的水平与要求提高了,我们当老师的也决不能落后,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 学习,做一名杂家,既要广泛涉猎文学史、文艺理论、作品写作等专业知识,又要涉猎其它文科领域、网络领域、科学和艺术领域,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
  在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除了传统的三字两画外,还应重视新的教学技能 ,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味感悟能力,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尤其是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参和图书馆里的中文书籍,而新课程中提到课程分三级管理,校本课程必须由教师开发这是其一,其 二是新课程中的课程资源的定义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这要求每位教师都应具 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具体到语文中,其开发的途径有:①加强社会调查,跟踪预测社会发展状况,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②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益的课程资源 ,如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情感态度等;③研究现有的青少年的知识水平;④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尤其是网络文化、人文环境等;⑤建立语文学习资源库,提供分享,提高效率。
  
  小结
  
  总之,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找准出路、努力探索、认真实践,尴尬的境地是会离我们而去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47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