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向出口型中小企业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分析及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跃

  [摘 要]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导致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加大。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的特点入手,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体系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改革方法。
  [关键词]出口型中小企业 人才培养 改革方法
  
  随着中国“入世”的深入,尤其在经历WTO的过渡期和保护期后,中国的商品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日益增多,同类产品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放宽后,企业的数量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额与日俱增,出口型中小企业成为国家GDP的主力军。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主要为这类企业培养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英语语言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懂得商务知识:国际贸易谈判、商务礼仪、商务办公、交易程序履行等的人才是企业的理想化人才也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出口型中小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在体系的建设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实际的改革方法和可行性措施。
  
  一、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
  
  1. 随着我国“入世”的深入,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截止2009年上半年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超过4500万户,完成的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的69%。我国对外贸企业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放宽,对外贸企业的准入实行备案制,除了专业外贸公司外,生产企业、科技企业、民营企业、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取得外贸经营权,出现了大量的工贸一体的中小型出口企业。
  2. 伴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将产品销售到国外从事出口销售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有些企业在资金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在国外投资建厂,这样的现状必然导致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加大;出口型中小企业对既精通商务交谈、商务进出口程序、又擅长外贸英语的复合型、应用性一专多能的人才更加青睐。
  
  二、商务英语专业以及专业人才的现状
  
  在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起步及真正发展是在最近20年,尽管时间短暂,但商务英语专业已经迅速成为当今的热门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有500多所。但在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上这些院校要么摸着石头过河要么相互效仿,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在这些院校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专业性不突出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属于应用语言专业的范畴,一方面要求专业学生以英语语言为理论指导,具备英语语言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把贸易、经济、文化、营销等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中,英语语言课程的分量太重,课程设置中专业特色不够突出。一方面有些高职高专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英语精读》、《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基础课程占据了三年学时的一半甚至更多的教学计划,而且这些课程的教学几乎完全与贸易、营销、商务的课程脱节。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营销》等专业课程,但在课时、开课时间、开课顺序以及课程的考试制度等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高校间基本都采取东施效颦的做法,其他院校有什么课程自己就开设什么课程,很少了解该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连贯性以及课程的延续性。
  2. 学生专业意识不强、知识面不够宽泛
  通过对录取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专业意识不强:有近30%左右的学生选择该专业属于一时兴趣或者带有很强的随意性,甚至不是出于自身的爱好或者是在被本科院校抛弃后无所谓的选择,所以这类学生连最基本的专业概念也没有就更不用说对自己将来就业有何认知就,再加上入校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学校也没有相关的系统介绍,这些因素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够理解商务和英语的关系,而一味地注重英语语言的学习,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自己三年的专业目标,甚至有些学生基本的商务办公软件都不会使用,知识面不够宽泛,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贸易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相关联学科如金融、企业管理、物流、采购等知识薄弱,等到开始有点专业意识时或开始准备从事相关商务职业时学生大多都已经在社会中到处受挫,无形中也延长了实习到上岗的时间。
  3. 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
  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是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普遍的特点之一。高职高专在引进教师人才时一般都逃脱不了这样的传统观念:要求年轻的教师科班出生即师范类毕业生,这种人才的引进方法可以保证教师在基本教学方法、基本教师礼仪等方面完全满足人才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师范类高校很少有培养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对口的人才,尤其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这种状况限定了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中英语语言功底很好的教师几乎都不懂商务专业知识;而年纪较大的教师懂得基本的商务专业知识但也不能与时俱进或英语水平一般;此外教师的专业知识基本都从书本获得,没有公司的实践作为专业知识的支撑。
  4. 商务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够成熟
  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用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来衡量,同时国家相关考试认定机构也逐渐将某些职业准入实施资格证书许可制度化;比如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有:国际商务单证员、外销员、外贸业务员、涉外秘书、剑桥商务英语、报检员等等,这些证书在很大程度上是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敲门砖也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优势所在,而证书的获得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但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不确定,高职高专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基本都没有固定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或者考取某个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就业市场上几乎很少找到对口的职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往往与实际的操作联系不够紧密或者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目前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商务英语专业对口的几乎没有,类似于剑桥商务英语(BEC)和口译证书不是与就业市场不符就是难度过大;而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主推的国际商务单证员、外销员似乎与国际贸易专业联系却更为紧密。
  5. 实践、实训环节比较薄弱
  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都已经意识到实践、实训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中基本都有相应的安排。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也都纳入课程设置中,但场地场所的限制使得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在高职高专院校基本都处于启蒙和徒有形式的阶段,教师在实训中也都大多一知半解。如商务英语专业中《外贸英语对话》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外贸对话用语,但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往往比较陈旧、对话内容老套、教师对该课程的实训基本以创造商务情景对话为主,但课堂模拟效果很差,学生参与性不高,也几乎没有国际贸易的语言实践情景;再如商务英语专业中《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实训不仅要求校内商务实训中心,配备实训所需的软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然而这些在高职高专院校几乎很难实现,一是因为基金的投入问题;二是因为大部分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很难接受大批的毕业生在单位里实训。实践、实训环节的薄弱直接导致毕业的学生适应职业需求的周期相对较长,这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在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态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商务英语专业改革与具体可行措施
  
  1. 改革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的更新整合与新课程的开发,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必须对应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大一全年、大二上学期,要重点打好语言基础,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开设《国际贸易地理》、《对外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掌握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英语学习和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融合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相应的国际贸易基本操作的业务能力。大二下学期,在开设《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等专业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同时还应该和出口型企业加强联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出口型企业参观实习,从商品生产到结汇核销的整个交易程序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另外还可以从企业邀请有经验的商务专家来校举行讲座等。三年级上学期,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以实训为主,另外根据学生的择业兴趣并结合前几年的就业动向开设一些选修课,如贸易方向的《营销学》、《国际结算》;涉外秘书方向的《涉外秘书实务》;英语教育类的《教学法》等。
  2. 以就业为导向,扩展学生专业知识面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的择业方向为江浙等沿江口岸城市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劣势主要表现为商务英语口语基础薄弱、商务专业知识不够宽泛。由于目前我国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几乎承担着整个贸易出口的所有环节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到运输、报检和报关等一系列工作,这也就要求这类企业的雇员要具备很宽的商贸知识以及正确的贸易实务操作,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的运转甚至加大企业的风险。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几乎以《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为核心,这显然不符合用人单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同时需要开设诸如《国际结算》、《公司运营管理》等学科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是学院教学工作的承担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专业文化知识,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即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但商务专业知识不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学习商务专业理论的同时,学院积极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的公司实习锻炼,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并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在某些专业课程上逐步实现双语教学。另外学院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师进修及培训计划和制度,鼓励教师在专业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以专兼结合为主,适当聘请出口型公司资深专家,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
  4. 理论联系实际,采取课堂实践、校内实训与公司实习相结合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具体可采取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方式。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英语听力》、《外贸英语对话》等课程以及英语口语大赛、英汉互译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角实际上就是实践课,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其次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等课程上,应购置配套的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教师结合商务案例,向学生呈现如何完成商务信函的拟写、如何履行贸易合同、如何正确缮制贸易单证,设置虚拟的贸易公司完整地让学生完成整个交易程序,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化;第三,校外实习基地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人少事情多的局面,公司员工平日工作相当繁杂,即使学校有所谓的实习基地,学生在那也很难接触真正的商务知识,可行的方法就是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定期(周末、寒暑假)安排学生在企业参观实习,实现“双赢”局面和共同发展,从而促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四、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适应市场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调整课程设置,建立更加实际的专业体系,同时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资金投入。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向进出口贸易方向为出口型中小企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廖国强:商务人才培养与商务英语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2.
  [4] 田文菡 张书红:面向出口型中小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8.5
  [5] 王兴孙 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外语,2000,(增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8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