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银行信贷经营外部环境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继彩 宫少燕

  [摘 要] 在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进行之际,探讨影响银行信贷经营的外部环境要素,对于规范信贷资本市场、改善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金融货币政策、经济环境形势、公允价值树立、集团关联关系、金融市场秩序、外部监管气候等角度,结合近期的经济领域热点问题,对外部环境做了总体性概括和归纳。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信贷经营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银行 信贷经营 信用体系 银行监管
  
  影响银行信贷经营的环境要素有多种,本文立足于现行金融体制,从银行的切身实际出发,探讨当前对银行信贷经营影响最为直接的外部环境因素,为规范信贷资本市场、改善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探讨银行信贷经营外部环境影响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经济领域的不断延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国内银行业经营业务内容与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变化的形式和结果依然没能改变信贷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突出地位,信用发放产生利息收入、承诺费收入,以及由此派生的中间业务收入,拉动资产业务的增长等,都在银行的业务经营中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何实现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是银行经营中不可回避、又必须作为战略型规划加以解决的问题。银行的信贷经营一方面要由金融企业自身来负责,银行内部的经营体制、管理机制,对市场的驾驭及敏捷的反应能力,业务创新与技术研发能力,风险核心控制技术和手段等等都验证着银行的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外部经营环境对银行的信贷经营也产生着重要影响,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分析,国家金融体制的变革、金融政策的变动无不对银行的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走向股份制改革、实施完全商业化运行模式的主体框架下,探讨银行外部环境对银行信贷经营的分析,对于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商业银行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外部环境影响分析
  1.金融货币政策变化,影响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趋同及异向
  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是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作为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银行业最易也最直接受到政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货币政策、还是从紧的货币政策都是从银根上控制资金的信贷投放,从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以从紧的货币政策为例,其结果一是加大信贷资金的供需矛盾。货币政策的从紧要求减少信贷投放,而有限的信贷资源配置无法满足市场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影响了对存量客户的正常维护;二是授信相对集中。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对银行业的作用是相同的,具备行业、区域、客户优势的群体成为各家银行授信的重点对象,从而形成授信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客户集中度的加大,加大了风险控制的压力;三是结构调整难度增大。银行难以聚集有效资金实施战略规划,只能在局部规模压缩、存量收回的基础上实施有限的资金倾斜配置,信贷结构优化基本上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盘整。
  2.虚假信息泛滥,权威机构、公允价值难以树立,影响金融生态环境
  目前公司为保融资资格,或者避免“亏损”, 以致退市等各种目的而采取的财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其造假手法包括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费用、虚增资产等多种方式。利用虚假的财务报表及经营业绩指标,银行很难形成正确的决策,无论是贷前还是贷后,最终结果是不该进入的客户准入了,应该及时退出的客户反而贻误了时机。
  同时目前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及房地产评估事务所等机构没有形成,企业公允价值很难在其评估数据上得以体现。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揭示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有些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审计中没能发现问题;二是注册会计师本身的水平和能力问题;第三,利益驱动问题,也就是说,不愿意揭露出来。第三才是当前重大财务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关键原因,从而产生了企业财产价值高估等重要问题,中介机构与企业双方达成利益共谋,会计师事务所是反而成为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帮凶”,共同制造了侵害债权人利益的陷阱。
  3.企业关联关系复杂,资金往来频繁而讳密,及易形成资产转移的局面
  目前集团化经营、关联企业众多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但由此给银行带来的监管困难也不一而足。一是银企关系不对称,客户关系维护难度加大。相当多集团客户是跨区域经营、跨行业经营,单靠目前的客户管户方式以及责任约束机制,客户营销与管理很难以实现全方位、动态、无缝隙监管;二是集团合并报表复杂而不规范,银行难以直接、及时获得真实的财务信息,实际对企业失去有效监控,贷后管理仅仅维持于形式和表层上;三是企业资金往来不规范,很容易形成重大风险。企业跨行业经营,对从银行借贷的资金,可能用于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也有可能在企业之间周转几个来回之后投向股市和房地产,而银行面对关系复杂的组织架构,很难对资金去向进行有效跟踪,最终对贷款资金用途失去监管。
  4.民间高利贷扰乱经济秩序
  部分贷款客户参与民间高利贷,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经营。由于高利贷是地下行为,从财务报表上几乎未有直接的反映,银行很难从表象上觉察企业的异常,但在高利贷到期后,企业不能按时还贷,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企业在短期内可能就迅速衰败,银行信贷资金损失首当其冲。
  5.借款人外逃,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给银行信贷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今年来借款人、担保人为逃避银行债务、躲避担保责任,选择逃逸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难以控制的问题之一。根据部分地区反映的情况,各地借款人外逃事件不在少数。在当前交通环境便利、经济生活发达、信息通讯顺畅的条件下,打击和抑制外逃事件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6.违约成本太低,难以形成有力监管外部气候
  近年社会违约现象始终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安排的缺陷,违约行为低成本,而查处高成本,导致企业界忽视长期利益。目前企业违约拒绝还贷银行通常实施的措施是起诉、破产还债、企业解散、企业走人,最终惩罚的是企业这一经济实体,而对当事人基本无惩罚措施,最终导致了众多企业选择了违约这一形式。
  三、优化银行信贷管理外部环境建议
  影响银行信贷经营的外部环境因素较多,稳定金融市场秩序,规范信贷资金的有序运作,繁荣资本市场,也要从政府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维角度,加强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和协作,保障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立信用数据征用和管理的信息平台,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数据征信和管理信息平台是信用经济体系的基础。目前银行系统应用的主要是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但仍存在数据内容不丰富和更新不及时、征信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加大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扩容数据信息量,增强信息采撷结构与人民银行的联动处理机制,为全社会构建单位和个人数据信息平台。
  2.树立权威中介机构以及成立行业组织,形成良好的督管氛围
  目前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房地产评估事务所等机构提供的中介信息质量难以得到可靠保障。建议各地集中部分社会对评估价值确定相对客观公允的中介机构,以及具备担保实力的担保公司,由银监局出面,各家银行与之签订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维护其客户资源利益,约束其行为,形成银行与中介机构的约束性契约。对于信息失真银行形成损失的,要相应承担责任,并进行严肃处罚,解决目前中介结构对外出具资信证明而实际从未承担责任过失的问题。
  3.改善信用环境,加强外部监管,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近年来,虽然各地“诚信社会”、金融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部分区域借款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自然人借款人躲债外逃的现象呈高发态势,无序的民间借贷行为也严重扰乱了金融正常运行,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建议全社会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金融稳定运行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同时各地政府、银监局协调执法、宣传、文明建设等部门,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落实和保全金融债权,维护正常金融运行秩序和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彼得・S.罗斯.1999.商业银行管理(第三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杜
  [2]马蔚华:2005,战略调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1)
  [3]刘云生:从生态金融角度研究我国金融发展问逼.海南金融.2006.2:12~15
  [4]徐小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方法.金融研究,2005,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1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