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技术转移的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大鹏

  [摘要] 高等学校在知识、人才、科研和技术上存在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何把这些技术成功地转移到企业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技术转移的各种模式,对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技术转移 模式
  
  技术转移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专利政策与管理,基于研究型公司的资产所有权、产业链接计划、以及包括孵化器与技术园在内的区域经济开发等一系列活动的简称(Matkin,1990)。技术转移是将来自大学、科研机构或政府实验室的基本知识、信息与创新,流向私人部门的个体或公司的过程。
  目前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效率不高,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①大学缺少风险资本金和成果孵化器。我国现阶段风险资本市场,尚处发展阶段,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资金严重不足。②缺乏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及成果转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合作方式上,多数科研成果的持有人希望以转让的方式将成果转让,但这种转化方式带来了合作双方互不信任,很容易使转化工作终止,难以长久深入的进行技术转移。③大学部分科研成果质量不高,跟市场脱节。④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动力不足。高校的科研经费多为上级主管部门资助,成果为学校所有,成果持有人推广动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技术转移的三方大学、企业和政府在转移模式上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一定在责权利三方面对大学、企业和政府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具体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学和企业共建技术转移平台
  大学与企业双方优化各自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在资源、共享、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原则下,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形成的技术转移模式。在具体模式上有几下几种:委托开发、技术合作、共建一体化研发机构、校企合作型博士后流动站和虚拟创新平台。
  二、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或大学群落为依托,通过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采用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风险资本等各种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大学科研成果向企业和社会有效转化的科技园区。它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模式
  这种模式是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办创业园和孵化器,园区隶属地方政府。如日本政府第一个尝试建立的科学城――筑波。筑波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研究为主,属国家级研究中心,集中全国30%的国家研究机构和40%的研究人员,国家研究机构的全部预算的50%投资在这里。
  2.高新区与大学共同创办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项目启动。典型的有东北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软件基地,南京大学科技园区。东北大学科技园己经形成了科学园、创业园、产业园“三园一体”协调发展的模式。科学园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提供技术资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创业园己经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的基地。产业园由散布全国各高新区的东大企业构成,现己形成以东大软件园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硅谷的组织和成长符合这种模式。硅谷是世界上最优秀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其中世界最著名的高新技术公司有10多家,如惠普、网景、思科、雅虎等。硅谷在思想观念、创新环境、科技产业、人才技术、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
  3.地方政府与大学共建模式
  这种模式是依靠系列重点发展项目和地方政府合办,典型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的支持下,按照“校府共建、一园多校”的模式,共同发起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典型的还有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它是由北京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和管理的事业法人单位,研究院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力量、科研基地和科研成果,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为北京市高新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
  4.大学建立自己的科技园模式
  这种模式是大学自己建立科技园,典型的有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内同方、紫光、诚志等科技企业在园区聚集,光盘、CAD、液晶等国家和部委的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落户, SUN、Schlumberger(斯伦贝谢)、P&G(宝洁)、NEC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园区发展。北京大学科技园依托自己的方正集团、生物城、青岛公司和物业管理等资源在学校周围创办起来。
  三、大学衍生企业模式
  衍生企业可被定义为运用大学之科研成果从事产品生产与服务而成立的公司。一个衍生企业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衍生企业的创立者来自原来的组织,二是核心技术是从原来的组织中转移过来的。大学衍生企业的母组织就是高校本身。
  四、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中的转移模式
  大学通过基础研究为国家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为日后的科技发展准备条件。在社会服务中,大学更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宣传者,通过培养和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共和政府提供建议报告,与地方高校合建等方式进行技术转移。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大学独特的科技资源有效的对企业进行技术转移越来越迫切。完善良好的技术转移模式将为转移效率的提高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Jone・Sandlin.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4)
  [2]纪德尚: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社会发展问题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3]马哲伟:高校科研评估[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