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防范中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微

  [摘 要]供应链金融可以合理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同时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要业务模式有预付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但供应链金融也存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法律风险,应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如引入期权、应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应用CDS等,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衍生工具;商业银行;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097-02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通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把资金注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利用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信息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体的可控风险,在降低整个供应链风险的同时提升其价值和效率。
  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银行不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展开授信,而是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综合考虑,从而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转变为针对整个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因此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不再片面地针对单个企业进行孤立的信用考核,而是结合该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情况来考量,大大加大了企业获得授信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由于该服务主要基于对供应链结构特点和交易细节的把握,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对供应链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不仅能够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
  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根据融资企业所处的位置以及主要的融资工具,可将其主要业务模式分为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三类。
  
  (一)采购阶段的供应链金融——预付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模式是指在上游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来缓解预付货款压力,同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的融资业务。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银行共同签署应付账款融资业务合作协议书,银行则为融资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为其融资,作为银行还款来源的保障,最后购买方直接将货款支付给银行。这种运作模式主要用在中小企业的商品采购阶段。一般情况下,需要用到此种融资手段的中小企业处在供应链的下游,由于上游核心企业的强势地位,其能从大型企业处获得的货款付款期限往往很短,因而很容易出现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此时预付款融资便能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运用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
  存货质押融资也叫动产质押融资,指受信人以其存货为质押,并以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这种业务在日常应用中较为普遍,它充分利用了存货的特点,既为中小企业解决了存货流动性低导致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也为银行的贷款提供保障。中小企业在申请存货质押融资时,需要将其合法拥有的货物质押给银行认定的仓储监管方,由第三方监管,在发货以后,银行根据对其物品的估值而按照一定的比例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通常为质押物品价值的60%。提货人直接将货款支付给银行,当银行获得该笔货款后,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转交给提货人。如若提货人违约未能按时交付货款,则银行有权将该批货物在市场上拍卖或者要求发货人承担回购义务。
  (三)销售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
  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中小企业最常面临的就是应收账款无法尽快变现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常使中小企业经常出现资金缺口,此时,应收账款融资则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处于销货方的企业为获取营运资金,以买卖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情况下,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在该业务形成后,处于供应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则将货款直接支付给银行。因此有信誉较好且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作为还款保障,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将会较小,因此银行会较为愿意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类别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供应链融资中,信用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作为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价值之一,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商业银行要拓宽贷款对象,难免要面临中小企业的巨大的信用风险这一问题。如何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供应链金融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操作风险
  由于引入了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供应链融资使得银行的贷款手续更为复杂,各个环节关系紧密,在操作上对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解决供应链中小成员的融资瓶颈,供应链融资凭对借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以及面向授信自偿性的结构化操作模式设计,构筑了用于隔离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防火墙”,并由此带来了大量的贷后操作环节,从而导致银行面临了较大的操作风险。
  (三)法律风险
  供应链金融目前在国内由于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诸多的冲突或空白,在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由此带来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四、金融衍生工具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引入期权
  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期权费而获得的一种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向期权卖方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权利。期权的买方购买期权后,可以自由选择在规定的时间行使期权,也可以选择放弃该项权利,损失的只有期权费。期权的这一特点可以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利用,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通过购买期权,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可有效地规避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供需均衡。例如,在分期供销合同中引入期权,生产商提供供应商一定数量商品的购买期权,从而供应商享受在规定时间可以购买一定数量商品的权利,使得供销合同更为灵活,给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可以自主调整订单数量的权利,使下游企业无需再靠传统的安全存货战略来防范供需风险,有效降低了运作成本,而且给原材料供应商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下游需求信息。这种形式可使信息共享,令供应商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生产能力和制订生产计划,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随着市场的复杂性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中企业和银行的共同协作,引入期权可以获得明显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应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
  期货合约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买卖双方以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卖某种商品或金融工具的双边合约。其中,期货市场的一笔重要的功能就是套期保值,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引入期货,则是利用期货市场这一功能来锁定成本。例如在存货质押贷款中,银行为了防范由于质押物价格估计失误或者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可以在收取质押物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一笔与之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由于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该商品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会趋于一致,这样,即使在现货市场上,抵押物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了损失,银行仍可通过在期货市场获利而弥补这项损失,从而锁定了成本。此外,期货市场还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由于期货市场的价格是由公开竞价形成,由此该价格可以反映市场对该种商品的供需情况,当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存在出入时,往往表示市场对该种产品的供求存在不平衡现象,有可能导致未来该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基于这一特点,银行可以通过分析两者价格的变化,来更准确地判断抵押物的价值。
  (三)信用衍生品的应用
  中小企业难以取得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导致银行的贷款风险大。因此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方法就是要解决其融资过程造成银行信贷风险过大的问题。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尽管银行通过引进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担保机制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功能,转移了部分风险,但信贷风险仍对银行具有较大的威胁,创新衍生品的引入能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信用衍生产品作为创新金融衍生品的一种,能够有效地分担信用风险。它可以通过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风险转移,从而把信贷风险从想要规避风险的投资者手中转到偏好风险的投资者手中,不仅分散了风险,还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其中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信用衍生品的一种,目前在国际市场已被广泛应用。在CDS合约中,CDS买方定期向CDS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约定一旦信用主体出现违约,CDS卖方有义务弥补买方的损失。在供应链融资中引入CDS,则银行可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将持有的资产的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CDS卖方,从而在信用主体(中小企业)出现违约时能有效弥补损失,而银行只需付出相对较少的费用。CDS的出现使得银行能够在不出卖或转让自己手中资产的情况下,将资产的信用风险单独分离出来,并通过市场定价转移,有效地促进了银行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上都存在很大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只是将部分金融衍生工具和理论引入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中,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这两者之间还会有更多可以结合的领域,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超峰.供应链金融中的机遇与风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5):44-45.
  [2]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彤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111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