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证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良好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的施工企业负责人要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题词,从而保障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审计 控制复核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需要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形式。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的控制建设是伴随着企业经济管理需要的提高而提高的,也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着重于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正确和可靠,比较偏重于将钱与物进行分管并对相关手续进行严格处理,也比较重视控制复核。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像复杂化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较短,而限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具体在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则突出的表现为很多企业主过度的关心经济利益,忽略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定的执行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待加强。相关的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应该认识到这种问题所在,从而采取一系类的措施规避企业内控过程中的缺陷。具体来讲,现时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1 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大多数施工企业历经多年发展,但是内部控制机制依然不够健全,特别是一些企业营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缺乏一定的制约力。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经济流动的主要控制和掌管部门,但是大多数企业均未在内部的财务系统内设置相关的稽核岗位,有的即使有稽核人员,但是稽核制度却不够完善,在进行财会电算化的过程中也没有制定严格的制单以及审核制度辅助其实施;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环节,缺乏一定的制约,具体表现在财务的结算过程中,结算流程太过随意化,很多结算资料根本就没有经过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租赁设备和采购材料也没有合同,即使有合同,关于某些原材料的价格标注的也不够明确,没有质量要求,等到设计采购入场之后才发现与之前的要求根本不相符合,这些表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而相关的程序管理设计也非常的滞后。内控制度的缺位,对于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建设质量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内控制度缺乏一定的执行力
  很多施工企业的企业主认识不到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往往非常重视生产和开发,但却忽略经营和内部管理,很多企业主甚至把内控仅仅是看作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没有上升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高度来进行考虑。很多项目都出现了相关的负责人人员素质极差、责任心也不够强,很多项目虽然事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却非常差,绝大多数都只是一些形式化非常强的条文,没有和当下的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际的结算过程中存在很多违反规定的做法,比如说,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进行结算,很多项目的款项推迟结算或者提前结算的情况非常普遍,有的在合同中没有涉及到预付款的规定,但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却提前支付了很大一部分预付款,结算的过程随意性很强,缺乏监督。事实上,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制定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仅仅只是将其装订成册或者上墙,几乎没有考虑到它的执行问题
  1.3 内部审计工作不够完善
  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内控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尚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事实上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一次控制,内部审计的质量不仅和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也和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极大的关联,而由于这些因素的差别,审计工作在各个单位开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的一些部门能够很认真地对待审计工作并按时完成了相关的审计任务,而有的企业部门却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审计意见书中的意见很好的落实下来,这种状况在当下施工企业的内控工作过程中非常普遍,都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内控制度的作用的发挥。
  2.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要想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够很好地执行,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施工企业应该明确地对各种业务活动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出规定,相对于一些关键的环节和特殊的过程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控制规定,从而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作出全面的保障。事实上,内部控制的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是建立在合理的职责分工上的,一般来讲,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活动,或者是一些重要的环节,都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分工配合完成的,这样才能形成互相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力。比如在采购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在该业务执行之前设置好一定的流程,然后按照具体的流程严格执行。一般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市场信息的采集,而后是对价格和质量进行多方的对比,确定参与投标的厂家,在进行协议的签订,之后再分别由采购人员、验收人员、材料会计和材料主管进行采购、验收、开单和审核,最后由项目经理签字之后,财务会计继续对发票进行审核。只有在这样一个严密的环节下,才能够保证采购过程的合理和采购材料的质量。
  2.2 明确规定电算化处理系统的操作权限
  电算化技术是在当下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得到普遍运用的技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处理账目的效率和准确度,但是电算化技术的普及也不能够和之前传统手工计算过程中所建立的控制和监督制度相冲撞。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与电算化处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电算化技术能够稳定安全地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服务,最主要的是应该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权限做出规定,比如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人员不能再兼任财会工作的相关职位,而人员的配置必须符合电算化系统设计的相关原则,包括密码的设置也要根据每个人的权限来规定,保证电算化技术执行过程的安全。
  2.3 加强内部牵制与监督
  企业的内部牵制具体是指在企业重要业务运营过程中,要避免将一项完整的业务或者具有特殊性质的重要环节完全交由一人负责,而应该要交付给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和单位负责,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能力,尤其是对分包工程环节的处理,因为分包结算在工程结算的总体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它的每个具体的环节都应该有多个人员以及单位进行负责,保证部门之间的配合和监督,层层把关,从根本上保障整个结算过程的稳定进行。
  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相关功能
  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主评价的一种活动,它具体包括企业的监督、评价以及服务职能,它可以通过协助企业对自身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检测,督促企业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施工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下属的各个单位部门进行一次财务审计工作,审计范围应该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并进行相应地评价,以供其进行参考。只有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职能,通过不断的审计,对上一个阶段的审计建议进行认真的落实,才能够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营,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增加其经济效益,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彩霞.浅议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J].交通财会,2010.9
  [2]窦忠实.浅谈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J].管理与创新,2010.8
  [3]姚为.浅谈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J].交通财会,200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263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