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NS平台与移动网络等新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魏琳

  摘要:SNS平台和移动网络等新载体的兴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阵地。信息传递的高速便捷、信息传播的强互动性,都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政工作者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也要发现机遇,有效利用新技术,开展“朋辈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关键词:SNS平台 移动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朋辈教育
  伴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应用也日益广泛,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2009年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讨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卫红在会议讲话中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政教育和学校稳定工作服务,不断丰富工作的新手段,开拓育人的新空间。[1]而目前广为流行的SNS社交型网络和移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 SNS平台及移动网络的特点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即社交型网络,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其概念来源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即:“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该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即是社交型网络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交型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2]而现在的SNS,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不再局限于“熟人的熟人”模式,相同的学习经历、共同爱好、相同的旅游目的地等,任何一个共通点都可以成为SNS社区的凝聚方式。我国高校社交型网络的典型代表首推人人网(原名校内网)和开心网。这类网络的与传统网络模式不同,主要表现为:①采用实名制,营造真实可信的网络环境。②彰显个性,每个人都是主角,受人关注,也关注他人,实时与好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③与现代移动网络技术结合,信息传播方便快捷。④交友功能强大,可根据某项共同特征搜索,寻得“组织”,求得帮助。基于以上SNS平台特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其中。据统计,校内网自2005年12月8日首次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三所高校开放以来至今,由限制具有特定大学IP地址或大学电子邮箱的用户注册到面向所有网民,其拥有的7000多万用户当中,学生网民占据了一半左右。对许多学生来说,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型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移动网络即Mobile Web,一般不把它等同于移动互联网络,而是指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如万维网,WAP和i-mode(日本)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或其它便携式工具连接到公共网络,不需要台式电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连接。其中,又以手机的使用最为广泛。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手机除了最基本的话音通信功能,还可提供各种速率的移动数据业务功能,如资料下载与上网冲浪、网上游戏、数据多媒体等。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了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3]高校中,移动网络因其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上网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学生使用。
  2 SNS平台与移动网络等新载体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SNS平台与移动网络等新载体的兴起,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2.1 面临的挑战 ①信息传播方便迅捷,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登录交流平台,就能发布信息,因此,无论国际国内新闻或是校内校外趣事,大学生都能在极短时间内了解并展开评论。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今天,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了解任何感兴趣的问题。然而,这也使得社会中存在的某些负面思想有机可乘,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高校舆情控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②信息传播互动性强,在SNS网站上,所有的照片、日志、微博都可以进行注释、评论,传播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这种开放式的有来有往沟通,方便大学生对关注话题进行多人次深入探讨,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与此同时,需时刻警惕学生受反动言论信息的蛊惑,抵制他国的软文化入侵。
  2.2 新的机遇 ①开展新型学习形式。利用SNS平台对个体的凝聚作用,开展以小组或团队形式的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的模式下,学习者因共同的目标或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自觉、自发学习,合作互助,从而实现个人、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大化。[4]②利用新手段,开展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SNS 平台有许多功能,其中最重要、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有日志和转贴功能。该功能若能有效使用,便将能成为传播主流思想的又一个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人性化,要更易被学生接受,就不能一味的灌输,而应更注重引导,让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有所感悟并最终接受,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而SNS巨大的点击量和强大的转载功能,使许多优秀博文阅读次数大大高于专业的思政网站,在短时间内在学生群体里流传开了,引起连锁反应,产生积极效果。③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开展个性化思政工作。SNS用户都有撰写日志、更新心情的习惯,这是大学生展现个性的一个平台。而这也为思政工作者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高校思政工作者得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指导,真正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同时,通过学生发布的个人信息、日志和心情状态,可以发现特定时间内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或者群体性思维和群体舆论导向,并及时给予疏导与帮助,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369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