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集团主业及非主业间内部市场的研究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雷生

  摘 要:本文对企业集团主业及非主产业间内部市场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概括了其管理的特点市场性、竞争性、行政性和内部性。对内部市场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求,提出了内部市场管理首先控制内部市场准入关;其次加强监管,规范交易;第三加强调度和协调。提出了三个原则和建立三个体系的管理要求。
  关键词:企业集团 主业及非主业 内部市场 研究管理
  企业集团是众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服务单位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是有着共同经营方针进行统一管理的企业群体。内部各生产经营单位,在资产资金、生产协作、供销、后勤服务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之间提供着形式多样的有偿服务。本文就如何管理好内部单位之间交易,达到总体目标要求进行了探讨。
  1.内部市场的概念及其管理特性
  由于现代化制度的建立,大部分企业集团的主业与非主业经营单位都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他们之间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必须符合市场的基本要求,具有商品交换的性质。企业集团内部机构、成员单位之间通过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市场,我们称之为内部市场,是在内部成员单位依照一定的“内部规则和程序” ,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从事的交易活动。所以内部市场不但具有市场的特征,还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既然是内部管理,内部市场就与竞争性市场有了区别,具有以下几个特性,首先具备市场性,各个经营单位是独立经营或核算的,所以交易活动不但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还要依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其次具备竞争性,由于是市场经济下的交易行为,各经营单位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内部资源而自觉的同内外部同类生产厂家进行竞争。第三具备行政性和内部性,由于各经营单位基本属于同一个经济体,总的看内部交易行为是在经济体内循环,从组织结构上就具备形成上下级或了限制外来竞争以及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竞争活动的条件。
  2.内部市场形成及加强内部市场管理的原因探求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非主产业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国营大型企业通有弊病,大而全,小而全,内部重复建设,形成大批企业(厂、队)。二是改革放开放初期,为大力发展经济,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进行企业改革和安置工作的需要,利用自筹资金或三产发展基金大力兴办一批三产企业。三是由职工家属兴办起来为主体产业生产服务的集体或私营安置性企业。这些企业与主体企业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的进行切割并不符合我国社会现实,而大量的内部关联交易的存在对整个企业集团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内部市场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2.1加强内部市场管理是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科斯声称“当企业的行政管理费用大于市场费用时,企业就会产生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迅速,以资产为纽带,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效率的提高要求在企业集团中进行专业化分工成为必然。由于集团内部经济单位大都为相对独立经营单位,建立内部市场管理体系,能够更好地协调各经营单位的关系,协调组织好专业化生产,更能维护整个集团的整体利益。
  2.2加强内部市场管理是均衡发展的要求。在企业集团主体产业大都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集中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资源,而集团内部的非主业经营单位相对发展速度较慢,缺少大资金的支持,还处在竞争激烈产业,发展的难度更大,所以加强内部市场管理,既是主业摆脱包袱,轻装前进,也是推进非主经营单位的发展,实现整个企业集团均衡发展的要求。
  2.3加强内部市场管理是优化产业结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迫切需要。非主产业也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立的目的就是服务主业,而主业的发展也能够为非主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非主企业做大搞活也能够为主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者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都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存在大量的富余人员,解决富余人员问题,不但要依托主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非主产业,扩大非主业企业规模,提高效益,增加就业岗位,也是确保职工能够充分就业,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另一种方式。
  2.4加强内部市场管理是主业正常生产的需要。企业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主业富余人员大量向非主业分流,使得主业能够轻装前进,更好的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并且非主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够满足主业的正常生产需要,成为主业稳定生产的良好合作伙伴,加强内部市场管理不但可以促进非主企业的发展,培养竞争能力,实现依托内部市场,开发外部市场,还可以成为主业的稳定供应商。
  2.5加强内部市场管理是非主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非主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主业生产服务而设立的,企业成立之初其市场的目标定位就是为主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由于国营企业经营机制制约,参与市场竞争程度低等原因,“以块为主,条块分割”造成的小规模、低档次、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先天不足日益显现,除个别企业发展较好,其他企业大都没有摆脱对主业企业的依附性,经营情况较差,为更好的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增强安置分流主业富余人员的功能需要加强内部市场管理,进行适当的政策扶持。
  3.内部市场的运行管理
  由于内部市场具备市场性、竞争性、行政性和内部性的特性,所以内部市场管理不但要遵循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还带有行政管理的特点,对内部市场就可带有行政命令性指导意见进行管理。由于内部市场有着稳定的需求以及较低的交易费用,大量的外部企业将采取各种方法进入内部市场,这和内部市场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排除非相关企业进入内部市场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限制内部市场其实就是内部市场份额的划分,所以市场份额的划分首先要控制好内部市场准入关,从源头规范掌控内部市场;其次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针对内部市场出现的问题,可采取带有命令性排他性政策划分内部市场,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及时进行协调和纠正,逐步规范交易行为,有效维护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第三要加强调度和协调,消除内部产品生产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矛盾,让双方能够平等互利。
  4.加强内部市场管理的几点要求
  4.1加强内部市场管理,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政策扶持与自主自强相结合的原则。对内部市场进行规范,不是保护落后,也要优胜劣汰,只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售后服务优,市场竞争力强的内部产品才能享受内部市场。二是坚持占领内部市场与开拓外部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内部市场是有限的,而外部市场是广阔的,要通过内部市场的支持培育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坚持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和基层单位的利益是平等的,不能以一方利益的损害去获取另一方的利益。
  4.2要建立“三个体系”, 规范内部产品市场运作。一是建立内部市场监管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内部市场不能偏离企业整体利益的大方向。二是建立内部市场价格核算体系。内部产品定价过低则影响到内部企业的生存,定价过高则损害使用单位的经济利益,必须建立一套价格核算体系,把综合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三是建立内部市场纠纷仲裁体系。由于供需双方都是内部市场中独立的主体,具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可能不发生矛盾、产生纠纷,这就必须有独立的第三方在公平的角度进行调解、仲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378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