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诺拉·艾芙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大可

  诺拉·艾芙隆与导演罗伯·雷纳是好朋友。两人有一次闲坐聊天,雷纳挑衅说,我已告诉你关于男人的一切,女人有什么秘密?诺拉说,女人会假装高潮,至少有时会。惊讶之余,雷纳从中嗅出喜剧元素。没过多久,梅格·瑞恩在餐厅大声假扮高潮的场景,出现在《当哈里遇上莎莉》中,造就经典的喜剧瞬间。
  《当哈里遇上莎莉》《西雅图不眠夜》《电子情书》等影片的巨大成功,帮助诺拉·艾芙隆在男人占主流的好莱坞争得一席之地,成为这个时代最成功的编剧和电影人之一。
  用“将门虎女”来形容诺拉可谓贴切。她于1941年5月19日出生在纽约曼哈顿,在加州比弗利山庄长大,父母都是编剧,善写浪漫喜剧。因家学熏陶,诺拉和三个妹妹先后走上创作道路。
  母亲告诫诺拉,“一切不过是复制”,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都可化为好故事的材料,而最重要的是,不应害怕挫折与痛苦,要去战胜和消化它,因为这些经历最终能成就一本好书或一个好剧本。诺拉遵循母亲的教导,不论在写作年代,还是进入电影圈之后,始终用独特视角,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觅灵感与美丽。
  诺拉·艾芙隆于1962年毕业于威尔斯利学院的政治学专业,毕业后想成为一名记者。那时的媒体并不欢迎女性,诺拉从收发信件的底层工作做起,好不容易才在《纽约邮报》得到一份工作,是报社屈指可数的几位女记者之一。经五年奋斗,诺拉小有名气,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文风,其文章以直率与犀利著称,能以独特眼光发现生活中的趣事,不乏对名人的挖苦与批评,有些文章难免引来争议。1968年,她离开报社,成为自由撰稿人,文章常见于《君子》《纽约客》等杂志。诺拉继续用卡通化的语言挖苦别人,亦不忘辛辣自嘲。她曾遗憾地表示,在白宫实习期间,因着装粗鄙,她成了白宫女实习生中唯一没被肯尼迪总统挑逗过的人。
  时值女权运动风起云涌,加上烈火般的性格和犀利语言,诺拉被贴上女权主义标签。但她对女权有不同看法,多次公开表示,女人不该将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更不该沉浸于自怨自艾,也不必剑拔弩张地挥舞拳头来争取权利,诚实、勇敢、聪明地做自己即可。
  尽管如此,当遭受丈夫背叛,婚姻亮起红灯时,诺拉挥起了拳头。1975年,她与卡尔·伯恩斯坦结识,后者因报道“水门事件”而风头正劲,两人翌年结合。婚后的伯恩斯坦风流成性,在诺拉怀孕七个月时与一位英国外交官之妻爆出绯闻。诺拉无法接受丈夫的不忠,于1980年结束了人生第二段婚姻。她很快振作起来,以这段痛苦经历为题材,用幽默笔触写出小说《心火》。此书在1983年出版,十分畅销,还在1986年被改编为电影。
  又是小说又是电影,伯恩斯坦的名声大受贬损,遂威胁要控告诺拉毁坏其名誉;最让人无语的是,那位外交官竟也对诺拉多有微词,声称他的家庭因诺拉的小说而受损。这些压力没能逼迫诺拉示弱。
  其实,诺拉能涉足电影,也与伯恩斯坦有关。两人在婚后曾合作重写《总统班底》剧本,这一版最终未获采用,但诺拉的编剧才华却引起了好莱坞关注,就此踏上编剧生涯。她同爱丽丝·阿伦合写剧本《斯克伍事件》,讲述因调查核污染而离奇死亡的女性斯克伍的故事。此片影响不大,却获得了1983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要创作出感人至深的影片,离不开切身感受到的快乐与幸福,诺拉的第三任丈夫尼古拉斯·派勒吉给了她这一切。1987年,两人结婚,诺拉的事业愈加蒸蒸日上,《当哈里遇上莎莉》于1989年上映。而她编剧并导演的《西雅图不眠夜》(1993)、《电子情书》(1998)则成为上世纪90年代的两部爱情圣品,不仅让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成为当时最登对的银幕情侣,还用绚丽的票房业绩,让好莱坞接受了她独特的爱情喜剧构建方式。派勒吉亦不甘落后,其担任编剧的两部影片《好家伙》(1990)和《赌城风云》(1995)均造就上佳口碑。
  诺拉的电影温和而温馨,有时故事显得老套,但她为好莱坞爱情片带来花瓶之外的女性角色,她们有野心、穷讲究,让男人们伤透脑筋——最重要的是,好莱坞大佬愿意为这些女人埋单。
  在事业后期,诺拉依然关注女性,却不再拘泥于爱情,如2009年的《朱莉与朱莉娅》,就是一部借美食寻找自我的女性影片。此时诺拉68岁,仍对工作精益求精。创作剧本阶段,她找到主角的原型朱莉·鲍威尔,不厌其烦地向其求证每一细节,还前往鲍威尔的住处细细观察。
  诺拉粉丝众多,批评者也不少。有人说她的故事缺少原创性,能找到过去一些经典影片的影子。朱莉·鲍威尔则表示,与诺拉谈话和相处并不总令人愉快,她对自己的作品太过自信,甚至当众质疑朱莉对自己生活经历的记忆不准确——她的影片才是真实。
  作者为影评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419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