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贸易失衡与我国的制造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毅华

  [摘 要]中美贸易顺差一直是一个经济热点问题,尤其在如今欧债危机横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贸易顺差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现在“全球贸易不平衡”,究其根本还是中国对美国的国际贸易顺差,而在这种贸易顺差的背后,是中国日益庞大的制造业。本文将通过对中美贸易分析、主要制造业在中美贸易中的比重来分析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日益扩大的中美贸易顺差的对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 贸易顺差 制造业
  一、中美贸易现状
  在中国对外贸易关系中,中美贸易显然引人瞩目。从2004年,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到2010年,中美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3853.41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3%。2011年中国进出口超3.6万亿美元,贸易顺差1551亿美元。长时间、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使得美国制造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来抑制中国出口来保护其国内的利益,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管制又扩大了日益庞大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顺差使得我国大规模外资的流入,造成巨额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使用又成为中国面临的巨大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有相当的比重。我们来看历年来加工贸易的情况(见下表)。
  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情况
  单位:亿元
  从总量的趋势看,加工贸易一直是中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贸易顺差逐年增长。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1154.4亿元,其中加工贸易占38%为441.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1578亿美元,而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11577.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8.9%。另外,2010年加工贸易顺差3229亿美元,而一般贸易却逆差472.5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占比高达176.4%。一边是国外企业对加工能力需求大,一边是不断受到美国等指责和贸易壁垒,又受到国内产业升级的压力,本来利润不高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处境日益恶化。
  二、主要制造产业在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制造业加工贸易占中美贸易的大部分,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那么在制造业的内部,又是哪些行业占据了主要贸易顺差呢?
  1.主导产业机电行业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制造大国”这个名号也愈加变得响亮,而作为制造业的机电产品已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自1996年起,机电产品在贸易中比重超过纺织品,连续十五年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占据第一,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支柱。
  中国机电产品对美出口额及比重
  (单位:亿美元)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机电贸易在中国对美加工贸易中的比例常年保持在60%左右,并不断有上升趋势。我们得出,中美加工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中美机电贸易,而中美加工贸易是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实质上是中美机电贸易差额的扩大。而随着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的增长,机电贸易将进一步对中美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
  2.传统行业纺织服装业
  由于纺织服装也需要丰富的低廉劳动力,所以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劳动力高价的发达国家来说,纺织服装业是显然不具优势的。而我国,丰富低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上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业作为我们传统的产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创造外汇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虽然就贸易额来讲,它并没有主导地位,但其数量上还是非常可观的。
  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及在总顺差中的比重
  亿美元
  由上图可知,近五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维持占对美加工贸易的15%左右。在2005年,对纺织品的配额取消使得对美出口额进一步扩大。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对美出口总体下降,而纺织业下降没有总体大幅,所有从比重上有所上升,所有总体上,中国对美纺织品的出口呈上升趋势。
  3.优势产业家具玩具行业
  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不断加强,今年,家具、玩具的贸易也飞速的发展。由于家具、玩具具有劳动力消耗大的特点,对资金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美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而其国内对于商品需求的增加,需要通过对中国的大量进口来满足。
  中国家具玩具对美出口额及在贸易顺差中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从表中数据来看,家具玩具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巨大,五年来保持在22%左右。从总体趋势上看,中美玩具家具贸易顺差额在中美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其份额保持在16%以上。大于纺织品贸易,仅次于机电贸易,是中美贸易顺差的第二大行业。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家具、玩具的需求仍会上升,所以对于进口的需求仍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程度。
  从以上三大行业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三大行业在中美贸易顺差中所占的比重在95%以上,是顺差的主要来源。
  三、中美贸易顺差分析
  中国制造业与对美贸易顺差有什么关系?我们说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美间顺差的持续,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及在中国的美国制造业生产扩张是其深层次的原因。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和比较优势理论,首先,资源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其次各国和地区趋于进口那些昂贵生产要素占较大比重的商品,而生产并出口那些便宜生产要素占较大比重的商品。因此,在中美贸易中,中国拥有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较低的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的最优选择,而美国将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事实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基本符合郝克歇尔-俄林模型,但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多不是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正如里昂惕夫悖论所述的,美国反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贡献最大的竟是植物产品和纸制品。美国大量进口大量自身有生产优势产品,而出口非自身比较优势产品,因而导致了巨额的贸易逆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如此看似不合理的情形呢?根据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雁形理论,战后东亚国家经济及产业结构变迁基本是以日本为雁头,其次为亚洲四小龙(包括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而后是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各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即,日本先发展一产业,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产业向第二梯度国家转移,最后,发展由大陆东南亚各国来生产。由此,中国作为第三梯度的国家,自主技术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同时土地、厂房等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符合比较优势理论。于是就产生了美日等技术创新国家利用中国生产的过程:美国、日本从事技术创新和研发设计的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工作,并生产关键零部件;接着,我国台湾地区、韩国等生产零部件;最后这些部件在中国进行组装后出口至美国等国家销售。这样的过程导致了境外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从而影响了国际贸易地理流向。尽管日韩等国参与了产品的部件制造,而这部分的价值却参与了中美贸易顺差的计算。按照这样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中美贸易顺差会与实际值相差甚远,因为那些高技术含量的部件往往是产品的价值主要部分,中国对于产品的价值仅在于低产出价值的组装或低价值技术含量的部件生产。另外,这样的过程是一个“恶性循环”,美日等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技术严格的限制,使得中国将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保留高新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而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品价值远低于这些高科技术产品,导致中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将一直保持高位甚至上升。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得美国企业获得暴利,又使得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廉价生产的需求,进一步的限制对中国的高端技术出口,使中国对美国出现持续的高额的贸易顺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567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