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币海遗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源

  在甘肃钱币博物馆,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源远流长、遗存丰富的历史货币。在这里通过对几件珍品文物的详细介绍,让您深刻感受货币历史的悠远与醇厚。
  一、五铢钱树
  迈入展馆,您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一株沧桑遒劲、枝繁叶茂的摇钱树。这株摇钱树高约1.2米,树形饱满,造型精美,堪称精品。钱树分树身和底座两部分,树身是青铜所制,顶端一只凤鸟昂首翘尾、振翅欲翔,象征着天下太平。树干上有五位身着高领胡服、头戴胡帽的西域人像,似盘腿箕坐佛陀。在主干之外又有数十枝分叉的枝条,枝条分为6层,每层4枝,枝上布满外圆内方的五铢钱样,间或伴以蛇尾人身的伏羲、展翅欲翔的朱雀等神人古兽。底座为陶土制成,装饰绿釉,底座上陶塑巨蟒神兽阴森可怖,数位凡人战巨蟒、避神兽,戮力上爬。令无数观赏者叹为观止的是,历经两千余年,青铜树身依然完好无缺,陶土底座依旧翠然淡雅,整体造型丰满、优雅别致。
  钱树是古代巴蜀文化的产物,是先民们祈盼来世富贵的冥器,随棺而葬。随着秦汉一统,西域畅通,钱树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如秦陇的圜钱、印度的佛像。这株钱树出土于秦陇文化的发源地——甘肃陇南,这也印证了汉代中原文明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
  西晋时期,摇钱树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摇钱树所代表的巴蜀文化则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几千年来璀璨夺目,延绵不绝。
  二、凉造新泉
  “凉造新泉”,形如小五铢,钱直径约20毫米,厚约1毫米,穿径约7毫米,重约2克。钱文为篆书,有对读、直读两种读法,书法古朴端庄,笔划纤秀。字形方正规矩,有王莽钱文之风韵。形体可分为轻小、厚重两种形式。凉造新泉问世至今已有1700多年,存世稀少,十分罕见。
  关于凉造新泉钱的铸造者和铸造时间在泉界一直存有争议。有说十六国时期前凉张轨于公元301年受西晋封为凉州刺史后所铸;又有说十六国时期北凉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沮渠蒙逊杀凉州牧段业并篡位,不久即自立为北凉皇帝,于永安元年(公元401年)所铸。
  三、甘肃司钞
  甘肃司钞是清末咸丰、同治年间甘肃藩司发行钞票的简称,有别于清政府所发的“户部官票”、“大清宝钞”和民间商号所发行的“钱票”,分伍佰文、壹仟文、贰仟文、叁仟文、伍仟文五种券别,从咸丰四年起到同治十二年止,共流通使用了十九年。
  甘肃于咸丰四年四月在省城兰州设官钱铺,以司库存钱26万串暂作票本,搭放大钱、制钱、官票、宝钞。同治年间,因“西北军事扰攘”,库存空虚,经上书奏请设官钱局,发行甘肃司钞890万贯,以济军需,后由于准备不足,币信日降。同治末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即令当地藩司,将钱钞一千文以制钱六文收回截角,停止流通。此后,左公在兰州开启民智、兴办实业,使地处边陲的甘肃摆脱黑暗,迈向了陇原焕新的征途。而今日甘肃司钞之所以珍罕,除了当年左公兑换完全,民间所留极少外,也因甘肃司钞是当年除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外,唯一由政府发行的纸钞而显得弥足珍贵。
  甘肃钱币博物馆馆藏甘肃司钞有叁仟文和伍仟文两种,其中伍仟文纸币背面有文字,记述了同治十二年收制钱兑换司钞的始末,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四、宝巩金城
  “宝巩金城”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甘肃省会兰州设置的铸币局——宝巩局——铸造的开炉钱币,作镇库纪念之用。
  “宝巩金城”圆形圆孔,正面钱文为钱局名称“宝巩”加兰州古称“金城”四字,背面钱文也非通常清钱的铸币面值,而是吉祥语“财用恒足”。
  甘肃钱币博物馆馆藏的这枚宝巩金城钱径31毫米,重16克,整枚钱币清新隽永,百看不厌。
  五、突骑施
  突骑施钱为西域突厥别部突骑施首领苏禄可汗在位时(公元716~738年)所铸。钱币正面为粟特字母拼写的突厥文,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关于钱币正面的文字内容,学者们的识读并不统一。德国学者F.W.缪勒将钱文识读为“突骑施可汗匐莫贺”,新疆大学牛汝极先生则将其识读为“突骑施可汗五(铢)钱”,前苏联学者O.N.斯米尔诺娃、英国学者G.克劳森将钱文识读为“神圣的突骑施可汗钱”,等等。
  甘肃钱币博物馆馆藏突骑施钱形制类似于唐开元通宝钱,钱径27.3毫米,重12.3克。突骑施钱币的出土发现,充分说明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以我国方孔圆钱为典型代表的东方货币文化对中、西亚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文化的交流、繁荣作出了自身的贡献。(作者单位:甘肃钱币博物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755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