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议新时期如何开展劳动工资统计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志敏

  摘要:积极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准确及时做好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关系到基层单位整体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情况却存在许多问题。深化工资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及主观客观因素的客观存在,使之对基层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基层单位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劳动工资 问题分析 对策思考
  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基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准确及时做好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对基层单位的发展十分重要。然面在实际工作中,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情况却存在不少问题。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要求一再提高。
  一、 基层单位劳动统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领导不够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有关部门对劳动统计信息需求在逐步加大,同时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依旧会有一些领导,对劳动工资工作不够重视,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投入和关注程度不到位。
  2、基层劳动统计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大多数基层单位不安排专业统计人员,经常由财务会计人员或者人事工作的人员兼任。他们兼顾很多工作,同时大多数统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少专业的统计知识。完成统计任务时,统计人员如果专业知识不强,很容易在不完全理解指标确切含义及统计口径情况下就开始填报,从而使一部分统计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劳动力使用状况。
  3、劳动统计调查方式不适应新情况,统计调查指标实用性差。多年来,一直由从职工年末人数、从业人员数、平均人数以及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职工工资总额和从业人员变动情况这几个固定指标组成。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成份更加复杂,旧的指标体系难以满足社会及各级行政部门的需求,部分不再适应当今情况。日前社会倍加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例如社区就业情况,各行劳动力需求、职工下岗后再就业情况及就业弹性情况等没有及时地反映。
  4、忽视了劳动工资统计分析的作用。劳动统计分析是整个劳动统计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劳动统计数字是相关统计分析的第一手资料。统计人员将报表上报之后就整理归档,不能进一步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对基层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及对今后发展进行预测,那么基层劳动统计工作也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
  5、非公有制单位劳动资统计量多面广,工作难度较大。非公有单位通常规模较小,相对分散,统计时难度较大。与此同时,由于其生产比较灵活,统计的样本框维护难度相对来说难度就较大。大多数民营企业劳动力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统计时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就会存在漏统漏报的现象。另外,很多小企业统计工作基础不强,原始的统计基础资料和统计台账管理不规范。通常由财务人员兼任统计人员,造成统计数据可靠程度不强就可以理解了。
  6、劳动工资统计的公众认知程度较低。劳动工资统计中的很多数据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平均工资”等热点指标就倍受社会公众关注,是十分敏感的统计指标。但是,我国目前对相关统计知识还是没有做到全民“扫盲”,群众对统计指标的了解比较少,对统计方法认可程度低。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尤其像“平均工资”这样的敏感数据,与公众自身的感受存在较大偏差,造成人群众对统计数据的认可程度较差。
  二、基层单位劳动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对策。
  1、固本清源,加强领导,加大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力度。劳动统计工作想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劳动统计的“质”和“量”。基层统计人员是劳动统计的“根”,要逐步实现劳动统计人员的“专岗”“专责”制度,打造业务能力强,能够坚持原则,具有综合协调能力,并善于分析问题,能够发现问题的高素质基层统计队伍。加大对劳动统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劳动统计的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和口径范围,快速提高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质量。
  2、大力宣传《统计法》。《统计法》是我们统计人员的工作依据,也是全民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普及统计法是当前做好统计工作的任务之一。劳动工资统计人员不但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更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大力向公众宣传《统计法》,普及基层统计人员《统计法》知识,使老百姓知法懂法,统计人员遵法守法。只有每一名基层统计人员都坚持做到依法统计,才能真正保证基层劳动统计的质量,从根源上切实提高劳动统计质量。
  3、进一步明确劳动统计范围,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有些统计指标已经过时,例如“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等,已不符合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不再具有存在的意义。一些能够反映现今劳动力使用情况的指标应纳入劳动统计的范围,如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劳动力转移情况、劳动力的下岗再就业情况及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等指标。用具有现实意义的指标代替那些过时的统计指标,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实际情况,为社会和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4、逐步推行劳动统计的“抽样调查”,完善劳动统计数据的处理程序。推行更加完善的“抽样调查”方式,运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不但可以节约劳动力,还可用样本推断出总量指标,加快工作效率,提高数据的质量。劳动力情况的“月度”调查应在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进行,原因是这样的城市劳动力较为密集,变化较快,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寻。而对一些焦点热点问题及特殊需要的劳资指标则应以“专题调查”的方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查。
  5、实现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发挥劳动工资台账的辅助作用。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不仅可以减少因手工的计算和汇总而产生的偏差,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查阅速度,延长档案保存时间。电子台账的建立,只需将收集的统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续的报表编制、汇总和数据的分析大量工作都可由计算机完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将档案资源科学有效地整合,减少档案保管成本。职工有关信息变成电子档案,可以进行定期维护更新,使劳动情况的检索和查询更加便捷。
  6、要利用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机遇,快速实现劳资统计的科学化管理。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替代传统的统计方法。国家正在大力推行“企业一套表”,劳动统计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实现劳动工资统计的公开化、数字化、网络化,实现劳资统计信息的方便快捷和数据共享。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是国家统计四大工程任务之一,让劳动工资统计数据更好地满足各方需求。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劳动工资统计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领导重视为劳资统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信息化的融入,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企业一套表”建设,为劳动工资工作提供了机遇;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我们统计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小康社会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作者单位:营口市老边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改革和完善劳动工资统计方法问题研究.黑龙江省统计局人口处课题组,2012
  [2]程子林,刘恒,徐晓还. 统计法基础知识.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周萍.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初探. 黑龙江史志,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3864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