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三星集团浅析韩国产业政策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洁琼 康荔

  摘要:韩国的经济在这几十年中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仅仅几十年中韩国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新兴的工业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产业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韩国五大财阀之一的三星集团,它不仅带动了韩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在成长中也体现了韩国产业政策的演变。因此本文通过三星集团的发展历程,浅析韩国产业政策的演变,并分析了大企业在其中的得失。
  关键词:三星集团 产业政策 大企业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仅30年的时间,韩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汉江奇迹”。GNP和出口比重均位于前列,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政府的经济干预,产业政策的调整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受创后,通过产业政策导向,韩国经济又走上了复兴之路。大企业作为政府的扶植重点,在产业调整中获得了巨大收益,三星集团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它的成长体现了产业政策的演变。
  一、韩国产业政策的演变
  (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三星集团的建立
  三星集团成立于1938年,公司最初主要出口鱼干、蔬菜和水果,1950年逐步扩展为制糖、制药和纺织等制造业。顺应了当时政府扶植的产业政策,满足了韩国内部的消费需求,稳定了经济和社会。但与此同时,由于借助政府的扶植,也造成了三星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依赖。
  (二)60年代出口导向型经济与三星轻工业发展
  1960年以后,韩国由进口替代转为出口替代。在这之前由于大量进口使得韩国对进口产品依赖性增加,加大了国际收支逆差,为了缓解这种局面,韩国以本国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优先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三星集团实现了规模上的不断扩张,积极发展政府鼓励出口的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韩国将自己生产的干鱼、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国的北京及满洲里。1969年12月,三星-Sanyo电机成立,这也为今后三星电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70年代重工业发展与三星战略转变
  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产业政策转向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促进了生产资料和中间材料的进口替代以及资金密集工业的发展。1973年韩国发表《重化学工业化宣言》,确定了钢铁、机械、石化、造船、电子和有色金属等十大战略产业。政府对这些产业进行重点扶植,不仅提供金融、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对这些产业中的企业生产、制造等活动进行规制,使国家将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投资在这些企业上,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为了实现重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考虑到规模经济,政府对诸如三星等大企业的扶植力度仍在加强,使其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前沿。在这种政策下,三星在重工业、化学以及石化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三星在1974年收购了韩国半导体的50%股票,进一步巩固了三星电子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统治地位,1978年12月,三星电子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为韩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80年代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三星“二次创业”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纷纷发展科技的潮流,韩国将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目标,促进产业向高技术方向转变。同时整合国内资源,注重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后的自主创新,提高创新意识。三星顺应当时的产业政策,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加强,于1983年成功开发出64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VLSI芯片,并成为世界半导体产品领导者。在这一年代,三星由于会长的更换进行了“二次创业”,重组了旧的业务,开始将目标定为成为世界五大电子公司之一。在新的会长的带领下,三星大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公司采用购买专利的方法,吸收领先的技术,这样不仅缩短了研发的时间,而且减少了资源的投入,使得公司高效率的运行。公司在进入电子、半导体和手机领域时,从外观设计和低成本方面着手,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并带动了国民经济的腾飞。
  (五)90年代经济危机与三星结构重组
  90年代以后,产业结构向技术化转变。由于中国企业的出口导致韩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制鞋业失去了竞争优势,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员。为了今后经济的发展,金泳三在1993年就任总统时,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施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开始增加研发支出,减少技术的引进,培养富有创意的人员。随着技术开发的增加,韩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但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对“金融、企业、劳动力市场、公共部门”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为了扭转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负增长,政府实行了以企业为中心的结构调整。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分割,减少垄断,同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星在这种背景下,也逐渐将一些企业进行分离。
  在金融危机之前,三星响应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发展高技术产业,业务开始跨出国家与国家、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界限。同时在1993年提出“新经营”计划,旨在制造世界一流产品、提供全体客户满意,整个公司以“质量第一”作为发展基础。公司成立高新技术研究所,不仅获得了优质产品和技术,也获得了优秀的人才,补充了其内在实力。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公司处于萎缩状态,在1997年,三星集团负债约为110亿美元,濒临破产。为了解决危机,三星卖掉了国际竞争力不强的25家公司,剩下45家,裁员几乎达到5万人,减小了公司的规模,改善了公司财务结构的合理性,使公司的负债率从1997年的365%降低到1999年的148%。
  (六)21世纪信息技术产业与三星数字时代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新的发展时期,韩国政府出台了“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网络韩国21世纪”等一系列措施,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大量出口半导体、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数字时代。同时韩国积极发展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等绿色战略产业,计划在2030年将再生能源普及率由2007年的2.1%提至11%,使其再生能源产值由2007年的5亿美元提至1300亿美元,使韩国跻身世界能源强国之列。   数字时代为全球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三星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结构,以满足日益变化的需求。在半导体、显示器等产品制造和出口中,三星一直遥遥邻先,2004年12月,总的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占韩国总出口额的21%。
  二、对产业政策发展和三星集团的评价
  通过从三星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韩国产业政策的变迁,可以发现在韩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大企业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这些大企业在发展中,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学习先进的技术,培养优秀人才,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60年代时,韩国资源匮乏,劳动力素质低下,经济、产业基础薄弱,政府要想实现产业结构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资在诸如三星这样的大企业中,由其不断扩张和进步,促进产业工业化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样不仅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政府也将稀缺资源进行了有效配置,促进了其产业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大企业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韩国像诸如三星这样的大企业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政策下建立的,政府在财政和汇率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援助,因此在政府的保护下,这些大企业相对缺乏竞争力。一旦政府的扶植力度减弱或者取消,他们很可能会失去竞争力,陷入困境。
  银行对这些大企业提供优惠的利率政策,这使得他们往往有很高的负债率。在这种高负债经营下,一旦引发金融危机,不仅使银行坏账增多,而且对于企业也不得不大幅度调整,裁员、削减规模,使得公司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
  在公司管理上,对于像三星这样的家族企业,虽然激励机制好,但是人力资源动员能力差,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在股东和管理层上,容易出现失控问题。
  像三星这样的大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政府补贴上都优于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垄断,压制小企业的发展,以至韩国出现二重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李智娜.韩国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5,(06):100-102
  [2]魏蔚.韩国产业政策分析[J].亚非纵横,2007,(06):42-46
  [3]李京文.韩国的产业政策及其国际比较[J].当代韩国,1994,(01):17-19
  [4]金善女;邢会.韩国的产业政策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论坛,2005,(11):4-5
  [5]沈正岩.产业转型升级的“韩国经验” [J].政策瞭望,2008,(03):48-49
  [6]潘悦.大垄断企业在韩国产业结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1993,(03):11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070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