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T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广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整个产业链的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按创新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分为领先创新、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按创新激励程度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T企业也有这几类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的采用,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技术积累和用户积累。相当多的IT企业在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方面取得成功。对于中小IT企业或初创性企业来说,若结合自身的优势、自身的资源,聚焦于特定客户群或特定的技术领域而采取跟随创新和模仿创新,则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IT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领先创新;跟随创新;模仿创新
  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3G牌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由此,2009年成为我国的3G元年,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移动运营商、资本市场和创业力量等各方急速杀入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一时间,各种手机游戏、社交软件、广告联盟和移动定位服务等业务飞速发展。
  同样是2009年,智能手机领域,市场风起云涌:2009年,美国苹果公司Iphone3在中国发布和推广,苹果手机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水平,包括App软件平台、高灵敏触控技术、手机上网、Google地图掌上应用、高清视频和图像处理技术等,迅速在国内扩张和占据了大片市场。同年初,智能手机领域先行者HTC采用了Google公司旗下的安卓(Android)1.0系统推出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凭借其强大的上网、触控、游戏、视频、社交、定位等智能功能,迅速击溃了传统手机的市场。自此,手机终端进入智能化时代。
  3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将人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拉开了序幕。
  移动互联网,通俗来说,就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相比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不仅仅取决于上网的便利性,同时也取决于其用户数量的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另外两大信息技术:“云计算”与“物联网”,也在飞速发展。各地各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私有云”、“公有云”纷纷建设和启用。物联网技术也走进了物流、食品、采矿、消费等各行业。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物联网,技术优势的最终体现和展现都得依靠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是三大新兴信息技术的中心。
  毫无疑问,技术创新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推动力,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IT企业竞相追逐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较全面地表述了技术创新的含义,清楚地说明了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强调了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知识、技术的商业应用和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追求创新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企业战略之一。理论界对创新方面的研究颇多。
  从创新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来看,技术创新分为领先创新、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三种类型:
  领先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率先开发出某一种新产品,并在市场中一段时期内保持领先优势,即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垄断利润。领先型的技术创新战略具有开拓意识强、投入多、风险大和潜在收益高的特点,要求企业具有雄厚的开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快速反映和配合的能力。
  跟随创新是指紧密跟随行业领导者所推出的新技术或产品,在其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做些改进或改动性质的创新,这是跟随与增量上的创新变化。跟随创新是指企业随同一产业主导企业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活动,其主导方式是对主导型企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加以选择、改进和提高,并在降低制造成本和拓展市场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模仿创新即企业自己不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是靠购买专利技术或模仿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点而进行仿制,步人后尘。这种战略投资少,获得技术的速度快,比较适合那些技术开发能力薄弱而制造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
  从技术创新激烈程度的角度来看,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两种类型:
  渐进性创新是一种鼓励现状的创新,而突破性创新则是指那些以“再定位过程”为特征的创新。渐进性创新具有巨大的经济累积功能,而突破性创新可以实现顾客价值的跳跃性发展,并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的重新洗牌。
  渐进性创新是指对现有产品的功能、结构、式样进行改良,因此新产品与原产品的技术差距比较小。渐进性创新一般是指产品与技术的增量创新。例如: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2000与Windows 2010之间的演变就属于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是指由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得产品的技术原理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导致产品功能、结构和形式有了显著改善,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技术差距很大。突破性创新一般是产品技术的全新创新、带来新产业出现或产业结构变化性的创新。例如:晶体管向集成电路的演变就是突破性创新。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IT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可以从创新主体在市场竞争地位来分为领先创新、跟随创新和技术创新:
  1. 领先创新。领先创新是具有行业竞争领导地位的公司所推出的具有领先性与前瞻性的创新技术或产品,同业竞争的其它公司尚未赶上的。典型的领先创新的践行者如美国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Iphone、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方面的技术优势,让别的公司只能望其项背。苹果公司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还有,INTEL、IBM、微软和CISCO等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在各自的硬件或软件领域在积极进行着领先创新。   2. 跟随创新。跟随创新战略要求企业密切关注领先者的行为,若领先者失败,就不跟随;若领先者成功,就迅速跟上。著名美国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市值600多亿美元的Facebook公司,早先于2004年上线。国内著名社交网站人人网,跟随Facebook的技术应用,于2009年上线,拥有大批以大学生为主的用户群,并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腾讯的QQ空间设计,结合了Facebook与人人网的技术特点,也属于典型的跟随创新。时下相当热门的腾讯的微信,也属于跟随创新的产品:2010年11月6日,雷军的小米公司决定做米聊,深度模仿海外颇受欢迎的智能手机语音聊天应用kik。2010年12月23日米聊发布;半年后,米聊用户超过400万。腾讯看到了米聊的应用前景,2011年1月腾讯迅速跟进,推出“微信”。时至今日,据第三方情报,截止2012年10月,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达到2亿。
  3. 模仿创新。模仿业界优秀公司的技术创新点,包括产品设计方式、技术特征、产品功能、产品形状、产品大小和颜色等,而生产出自己的产品,这样的技术创新为模仿创新。国内山寨版手机,就是典型的模仿创新。有的山寨版智能机,从外表上看上去跟国外品牌智能手机几乎一模一样。美国搜索引擎巨头谷歌(Google)公司成立于1998年,1999年谷歌公司推出搜索引擎网站,大受欢迎,2004年谷歌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国内著名的搜索引擎百度公司成立于2000年,百度扎根国内,做本地化服务的网络搜索引擎,获得巨大成功,并于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百度占有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80%。百度的技术创新,起步于模仿谷歌的创新,但是百度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与国内用户的应用体验紧紧结合在一起。
  从技术创新的激烈程度来分,IT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两种模式。上述的腾讯的微信、百度的搜索引擎等产品,属于渐进性创新。苹果的Iphone、Ipad等产品的技术创新属于典型的突破性创新,引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始。
  我们可以从创新主体的竞争地位为主线,以创新激烈程度为辅线,来分析和探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T企业的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所需要投入的角度来看,模仿创新投入少,跟随创新投入多些,领先创新的投入最大。因为领先创新需要走许多突破性的、别人不曾走过的道路,许多投入可能都是无效和失败的。领先创新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跟随创新需要紧紧盯着领先者,需要研究领先者产品的优点与特点,需要在领先者推出新产品技术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也推出新产品技术,并且,其产品技术相对领先者来说,也需要有一定的卖点。所以跟随创新的投入也不少。对于模仿创新,创新主体模仿市场主流产品的外型、特征、功能和原材料等,做出相似度很雷同的产品,不需要做改进。所以模仿创新的难度是最小的,投入也是最少的。
  投入的多少,与风险的大小成正比。投入大,则风险也大。所以,相当来说,领先创新的风险最大,跟随创新的风险居中,模仿创新的风险最小。
  从市场收益来说,领先创新由于推向市场的时间最早,容易给消费者形成牢固的第一印象,从而攫取第一桶金。并且,领先创新者有更多的时间和先机来占领市场,所以一般情况下,领先创新的市场收益是最高的。这也印证,风险更大则收益也可能会更大。与风险居中一样,跟随创新的收益也是居中的。模仿创新的产品技术,一般来说,产品技术没有太多的新意和卖点可言,所以其市场份额和市场收益一般来说将是最小的。
  同理,渐进性创新的投入、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小于突破性创新的。
  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信息产业在蓬勃发展。有一大批公司分布在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有做通讯运营商的,有做设备研发制造的;有做社交与游戏的,有做地图与视频的;有做行业信息化的,有做大众应用的……。毫无疑问,技术创新是我国信息产业和IT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当然,成功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国内也有一大批倒闭的IT企业,也有一大批正在“烧钱”的企业。
  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IT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创新能在适合自己投入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的市场收益呢?企业应充分结合其自身资源、技术积累和用户积累,并做到细致的产品定位或行业细分。
  1. 自身资源。自身资源包括资金、资产、团队和企业家才能等,通俗来讲,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自身资源的多寡,自身资源的持续性,是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持续资金投入的企业,如何去开展领先创新与跟随创新,如何去开展突破性创新。在自身实力不济的情况下,渐进性创新、模仿创新与跟随创新不失为一种发展的稳健之路。
  2. 技术积累。技术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一个没开发过成功产品的企业,是很难做出突破性创新或领先创新的产品的。许多创业公司,依靠一些资金投入,依靠招募一些开发人员,就希望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些成功产品,而事实往往事与愿违。企业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需要循序渐进。企业研发的产品,必须一点一滴从小产品、小开发做起,没做过领先创新的企业,应从模仿创新和跟随创新开始做起。没做过突破性创新的企业,应该从渐进性创新开始做起。
  如果自身资源和技术积累不是业界顶尖的,采取跟随创新、模仿创新不失为一种稳健的经营战略。如:在通信技术领域,国内大型通信设备开发和制造商中兴通讯公司一直践行着跟随创新战略。华为和中兴是国内通信业最大的两家企业,华为2012年销售收入2 202亿元,中兴2012年销售收入一千多亿元。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兴一直紧紧跟随国际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华为的发展步伐。当年,华为研发和推出万门程控交换机后,中兴随即也研究和推出了万门程控交换机;华为研发和推出传输、智能网等设备后,不到一两年,中兴也随即研发和推出了传输、智能网等设备;在数据通信和3G等领域,中兴也一直在步华为的后尘在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产品虽然推向市场的时间慢些,但也能有效避免一些先期拓展市场的巨大投入风险,以及能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来做出针对性改进。这也是跟随战略的优势所在。   3. 用户积累。用户积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资源,所以,应该将用户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独立阐述。在庞大用户群的基础上,无论采取何种模式的技术创新,往往都能取得巨大的收益。这里举腾讯和奇虎360两个例子:
  如果腾讯没有几亿用户在手,其跟随创新战略也许不会成功。QQ空间、QQ游戏、微信等腾讯公司的产品,都不是领先创新出来的研究成果。时下,腾讯关注的是互联网市场上有何比较受欢迎的技术创新或产品,一旦该创新或产品有生命、有成长力,则腾讯可以依靠其庞大的研发团队、技术实力和用户基础,迅速跟进创新,迅速在市场上占有原来做基础创新和领先创新的先行者的地盘,并可能迅速将其扩大。微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2013年1月,微信用户群将达到3亿。目前,微信的疯狂应用与用户群的疯狂增长,已经使得国内三大运营商如坐针毡。微信的语音聊天的免费(仅计算手机数据流量),已经使运营商的短信、彩信和长途话费收费规模,成亿元规模的下滑。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总经理何华杰曾说,如果按照用户数量来衡量,腾讯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运营商。正式因为腾讯已经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所以腾讯已经不屑于做领先创新和基础研究。
  由于看中了用户积累的重要性,奇虎360公司在企业初创的几年,一直致力于发展用户,其网络杀毒软件时免费的。当360的用户发展到几千万、上亿的时候,其企业价值就出现了。现在的奇虎360公司,占据了大部分互联网上的计算机桌面,靠着几亿的庞大用户,主要在靠互联网广告收入获取盈利。360的发展模式,颠覆了传统杀毒软件公司的依靠杀毒软件销售来获取收入的发展模式。
  4. 产品定位与行业细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分工将越来越细,许多企业,可能靠好一个产品就能取得成功,做得多而杂,反倒可能给自己带来窘境。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自身资源,服务于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或聚焦于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或聚焦于某些特定的技术领域,而采用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也就是渐进性创新的IT企业,很有可能能取得成功。
  目前,社交、网游、电商、网络工具等大众应用类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地被新浪、腾讯、盛大、阿里巴巴、京东、奇虎360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占据。手机、智能终端、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通讯类产品市场,被少数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如:CISCO、华为、中兴、华三等公司占据。在IT产业,小企业或初创企业若要在这些大众应用类产品方面与大公司展开竞争,将会很难。中小型企业或初创型企业应该在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策略模式的指引下,将市场发展目标定位在一些特定的客户群或局部应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方面,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在大公司不太看重的某个较小的领域做成突破和形成规模。如:最近几年,比较火爆的世纪佳缘、百合网等婚恋网站;已经较具规模的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汽车租赁网站等等。都是把握住了特定的客户群,做出了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而取得成功的。
  时下,结合智能手机LBS定位等技术,而产生的大众点评、时光网、e代驾、航班管家、掌上空港、连酒店、蜻蜓等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移动应用系统,也都很有各自应用的特色与客户群,都很可能在某个领域做得非常成功。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自身资源,服务于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或聚焦于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或聚焦于某些特定的技术领域,而采用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这条路,对于中小型IT企业或初创企业来说,是更好走通的。
  参考文献:
  1. 李仁.创新时速与竞争之道:新经济企业的核心方略.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2. 曾德明,张利飞,张运生.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软科学杂志,2004,18(2).
  3. 杨智,俞沈锋,向兵,王跃武,谢春燕.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创新为中介变量.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7).
  作者简介:李广,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112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