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鑫鹏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对近两年毕业的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质量进行了跟踪调查,就目前存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就业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得到纵深发展和广泛应用,呈现普及化趋势。尤其是近些年,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随着B2B、B2C、C2C模式的日益成熟,B2M、M2C、B2A、B2G、C2A等模式的崛起,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使用人单位不仅有人可用,更为了提高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亟需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对已就业的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近两年毕业的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质量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跟踪调查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现场调查;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主管领导座谈,向他们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情况,包括敬业精神、团结协作能力、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二是信函调查,即给用人单位寄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调查表”,让用人单位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给予评价。三是通过电邮和QQ的方式与学生联系,了解他们就业后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及行业的了解程度,是否频繁或较为频繁地调换过工作及换工作的原因。
  综合这三种形式调查来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并且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起薪水平过低、调换工作过于频繁。用人单位反映大多数的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确保毕业生的签约率,提升就业质量,使用人单位不仅有人可用,还要有满意的人可用呢?建议从学校和用人单位抓起。
  1 学校教育
  1.1 课程设置 高职学生和本专科的学生相比,其优势在于技能,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讲尤其如此,因为专业本身实践性就很强,所以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上要避免贪大求全,在专业定位上依据“大专业、小方向”的原则,在设置理论课程方面要强化知识理论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主业知识覆盖面要广,最好覆盖所有的“电子商务化岗位”。如果只是应对当前的市场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设置以“够用”为原则,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博而全”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全才。
  设置实践课程要以“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电子商务实务仅凭一已之力是完成不了的,应强调多方协作,打造立体化的实训体系,满足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需求,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目标定位。立体化的实训体系除了在校内有实训室或实训车间之外,学校也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去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同时学校也不可忽视学生社团的力量,要把这部分的资源能量调动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完成实践学习。将教与学,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事件巩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工学结合”和“商学结合”。选择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训教学项目,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将传统的“仿真”实训变成一个能完成真实生产任务的特殊训练,实现“工”与“学”之间的对接与藕合,让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也就是所谓的工作,还能切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有利于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美誉度。
  1.2 心理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除了完成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和心态。让学生认识到他身份的转变,从单纯的学生身份变成“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在进入用人单位以后,这个时候他不再单单只是一名学生,他还是一名职业者,他就不能再用学生的身份来思考处理问题,而应该具备一名专业的职业者素养。从工作中学习,从工作中总结,从工作中得到经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轨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对工作、对用人单位抱怨连天的现象,改变学生刚就业时频繁更换单位的不良现象,提升毕业生对工作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同时也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评价,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
  2 用人单位
  企业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和学校合作,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学习锻炼是件“麻烦”事,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与校方加强合作:一方面获得企业所需人才。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针对性比较强,能直接胜任企业的岗位,在第一时间转换成劳动生产力,降低了企业在人才招聘和岗前培训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员工进行不断的培训。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理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的成本,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局面。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模式目前有以下几种:
  2.1 基地培养模式 学校在基地培养模式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该模式中,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然后按照培养方案进行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进入实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联系企业以此作为学生生产实习的训练基地,在就业前,便于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进而将网络营销技巧和实施方案设计、熟悉电子商务流程以及网站后台的管理等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这种模式之下,学校可以低成本地建立建设实训基地,并获得相对稳定的技能初识场所。
  2.2 双向互动培养模式 为了稳定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协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以实践为主,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企业的参与下,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安排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活动,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升了老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使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2.3 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通过双方签订协议,企业在学校选择接受订单培养的学生,并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具体的培养要求和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由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实习设备,以及专业师资等,由企业全面负责,并给予学校资金支持。按照签订的协议要求,毕业后接受订单教育的学生直接到企业工作。
  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经过培训的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校外实习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2.4 工学结合模式 所谓工就是工作,是指学生在企业参与实践活动,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工作,在这种培养模式中,企业还能支付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在工作中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所谓学就是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将实践和学习进行有机地结合,工作和学习同时进行,确保学生同时完成工作和知识的学习。
  按照工学模式的培养方案,学生先在学校进行集中学习,然后进入企业参加实习,或者学习和实习交替式进行。通过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企业实习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习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结合的任一模式,都可以把具体的项目带入教学之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由企业提供项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提供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指导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熟悉业务流程,还可以掌握实践技能,教学效果非常好。
  3 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商务模式的一种,受到社会的认可,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天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模块化教学研究[J].广东科技,2008(14).
  [2]李琼艳,刘莲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价值工程,2012(12).
  [3]王红红.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5).
  [4]韩林.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172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