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2013年前三季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
  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六载,但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并不稳固,欧洲经济衰退严重,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2013年和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并指出:新兴经济体目前面临着增长减速和金融市场收紧的双重挑战。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总方针指导下,中国经济正在忍受“结构调整”带来的增速下滑。
  持续偏紧的政策环境加之长期以来短期资金和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资金筹集压力,甚至在个别时点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危机。这为作为商业银行“吸储利器”的银行理财业务之再续辉煌埋下伏笔。然而,2013年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是举步维艰的一年。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因其逃避管制的信用扩张机制屡遭监管政策围堵,最具影响力的便是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另一方面,券商、基金、信托等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纷纷崛起,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迎来更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尽管如此,作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领军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依然在与监管机构的互动博弈及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竞争中寻得生机,发行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再创辉煌。
  201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9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9.3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1~9月,19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9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9.3万亿元人民币,已接近2012年全年的发行水平。相比2012年同期,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38.1%和37.2%。
  从季度数据看,2012年三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趋于稳定,单季度发行数量约在1万款,资金规模徘徊在6万亿元,2013年三季度达到前所未有的7.7万亿元。若以前三季度的平均表现作为预测依据,2013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将分别达到3.9万款和25.7万亿元。
  从月度表现看,银行理财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每逢季末月份,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均会出现短暂冲高,主要缘于商业银行迫于考核压力,借助理财业务尤其是大力发行短期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高息揽储”。参见图1。
  从存量规模来看,截至2013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达到9.08万亿元。相较2012年底增长1.98万亿元,接近2012年全年的增长额(2.51万亿元)。
  收益率曲线基本与2012年持平,但收益率走势截然相反。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财富管理行业的真正发展是与利率市场化同步的。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此举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影响深远。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替代品,实现了负债方和资产方的双向市场化:一方面,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存,保本型理财产品等同契约型存款;另一方面,商业借道理财业务腾挪表内信用资产或进行表外融资,类似非标准的资产证券化。贷款利率放开对银行理财市场的短期影响较为有限,更大的冲击来源于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放开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吸收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揽存功能将逐渐弱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会对银行理财业务形成挤压,并倒逼商业银行思考理财业务的变革,转变发展模式。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特征表现地愈加明显。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呈上升型,人民币普通类产品的收益率(本报告所指收益率除非特别说明,均为费税后预期最高收益率)曲线基本与2012年持平(见图2-a),曲线长端(6个月以上)微幅下移。
  然而,从关键期限点(1个月、3个月、6个月)收益率的月度走势(见图2-b)来看,2013年“前低后高”的运行趋势与2012年“前高后低”的趋势截然相反。今年1~5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运行平稳,基本与去年持平,但6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剧烈(尤其是期限1个月的短期产品)。6月末,银行体系内短期资金的暂时性短缺导致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尤其是短期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银行理财产品定价随之出现异常波动,远远高于近年来的历史同期水平,甚至出现期限收益倒挂现象。“钱荒”过后,1个月产品的收益率短暂回落,3个月和6个月期的产品收益率则持续攀升,主要缘于央行“锁长放短”的货币政策维稳了短期资金面。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再度冲高,与6月末1个月产品的“一枝独秀”相比,多个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创年内新高,可谓“百花齐放”。国内降杠杆、调结构的政策主线仍在持续,年终考核渐行渐近,机构资金融出意愿较低,资金面将维持紧平衡格局,预计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将高位运行。
  9月份1846款产品到期,平安银行结构类产品喜忧参半。2013年9月,共统计到99家商业银行1846款产品到期。本期录得最高收益的产品是中国银行发售的“中银稳富理财产品SH022012025”,该产品发售于2012年9月,投资期限为1年,产品到期获得年化收益率9.46%,由于产品说明书缺失,在此不予详评。录得次高收益的产品是平安银行发售的“‘聚财宝’结构类(挂钩股票)2012年5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1年,到期年化收益为8.00%。该产品挂钩三只港股银行股,分别是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采取看涨型结构,每季度观察一次,如果观察日触发事件发生(组合内单只股票价格均不低于触发水平),则该观察期可获得2%的收益,否则为0,到期实际收益为四个季度收益率的累计值。若四个季度收益皆为0,则到期收益率为0.50%。由于投资期内,挂钩股票表现良好,四个观察日均发生触发事件,产品最终录得8%的高收益。
  录得最低收益的是平安银行发行的两款原油挂钩结构性产品。两款产品结构相同,均采取区间型设计,投资期限为97天,由于投资期内原油价格上涨,突破区间上限(期初价格×112%),导致触发事件发生,产品到期仅获得0.5%的最低收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440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