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茂

  摘 要:针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包容性发展的内涵,指出经济发展进程中主体的普遍性、进程的协调性与成果的共享性又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的本质要求,尝试提出北京今后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经济发展方式
  包容性发展,顾名思义,既强调“包容”又强调“发展”,其落脚点在“发展”,而发展的模式则在于“包容”。国外学者基于实践提出了包容性创新的概念,意在强调知识创新、吸收与穷人的需求息息相关。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将知识创新的“包容性”特征嫁接到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并正式使用包容性发展的术语。
  北京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社会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内部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进程中主体的普遍性、进程的协调性与成果的共享性又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的本质要求。因此,北京要抓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良好契机,全面实施包容性发展战略,推动机制体制改革、扶持引导重点产业、协调城乡区域关系、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从具体的实践进程来看,北京实现包容性发展的现实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深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平稳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格局中,根据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新形势,结合自身产业积累、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选择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产业附加值高的部门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内升级。
  第二,进一步发展北京现代制造业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北京产业深度调整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忽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协调北京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
  第三,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京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引导技术进步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变,更与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应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依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结合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科学定位和统筹规划。
  二、增强北京经济发展的区域包容性
  第一,建设首都经济圈是实现区域包容性发展的基础
  首都经济圈是一个区域经济的概念,其所指应是通过首都经济的发展壮大产生极化与扩散效应,推动区域内的资本、人才、技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交流,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跨区域产业联动网络化是实现区域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中,产业联动是一个关键因素。原则是提高不同发展水平经济区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调整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寻找到各自的利益基准点、实现共同发展。
  三、以人口调控为抓手,提高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
  第一,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切实加强人口调控,需要加快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突破性地选择几个外围城区疏导中心城区功能。大力实施北京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合作进程,加快人口布局的合理分散,实现人口规模的结构性改善(人口规模的控制不仅仅表现在总量上,也表现在人口的空间结构上,合理的人口空间布局可以有效化解人口总量增长带来的问题)。
  第二,以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人口调控
  建立多元、综合性人口规模指标体系,包含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健康以及居民幸福感等诸多指标,动态反映当前人口规模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配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并不是单纯以人口总量为标准,而是以一个全方面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北京当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情况,通过指标体系科学地调控人口规模,规划人口布局、改进人口服务管理。
  第三,多渠道利用北京人口红利
  以调控结构为主,兼顾总量控制,加快人口结构在受教育程度、空间分布的优化进程。统筹城乡区域人口发展,引导人口的有序迁移与流动,推进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使得人口规模和结构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步骤相协调。
  四、提高民生保障力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第一,进一步保障与改善民生,增强首都经济发展成果分享力度
  采用“保供给、强监管”双管齐下的政策,从市场供应、价格监测、价格监管、居民增收等几个环节加强价格调控措施,降低部分政府管理价格及收费,稳定物价上升涨幅,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能为广大公众所享受。
  第二,继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性
  首先需要解决公共服务空间均等化问题,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基础下,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入托难、入校难问题,初步在八个城区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均等化,继续推进教育资源向远郊区县扩展,不仅要实现硬件资源的均衡化,更要保证软件特别是优秀教师的均等化。
  五、加强社会事业创新力度、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职能责任,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服务。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唐钧.社会政策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J].领导科学,2011(7):19-25.
  [2]李本松.“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学解读[J].商业时代,2011(6):4-5.
  [3]陈华,张美玲.包容性增长:理论、演进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管理现代化,2011(1):44-46.
  注:本文是北京社科院2012年院重点课题“北京包容性发展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视角”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茂,男,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691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