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信贷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茹方毅

  民以食为天,粮食宝中宝。保障人民丰衣足食,大家有饭吃,古今中外,毫不例外。确保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在上虞市召开全省粮食生产现场会议,农村粮食合作社发展壮大,需要银行积极扶持紧密配合。现将粮食贷款调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报告于下:
  据东关、永和、梁湖三支行对两家粮食合作社15户种粮食大户统计:自2008年至今,四年累计发放贷款295.5万元,今年发放粮食贷款91.5万元,2011年放贷数比2008年增长1.4倍。现有种粮面积2091亩,今年向国家缴售定单粮142万公斤,已在早稻登场时提前完成粮食投售任务,2008年至2011年四年累计售粮458万公斤,两家粮食合作社分给社员口粮,分两期支付,早谷、晚谷各付50%,口粮年年足额到位,从未拖欠过社员一斤口粮谷。贷户遵守信用,也未发生过贷款到期不还现象。
  贷款形式:东关支行对三丰粮油专业合作社厉高中2008—2009年为保证贷款,2010年至2011年发放信用贷款,其他支行均为保证贷款。
  一、四大新变化
  目前粮食生产面临新形势、新格局,与支持粮食生产密切有关的农村金融部门必须审时度势,适应新形势发展,方能紧密配合,迎头赶上。
  一是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由小型农机向高、精、尖大型先进设备转变。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粮农种粮积极性。东关三丰富硒粮油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大型联合收割机2台,插秧机7台,烘干机3台,运输汽车2辆,全部机械设备价值超过200万元,原有的小型农机具设备落后,功效低,已宣告淘汰,停止使用,粮农喜欢洋马插秧机,“久保”收割机和联合收割机,比人工工效提高8倍,插秧机比人工提高7倍,用烘干机比人工翻晒潮谷,粮食投售价明显增长,收割机和烘干机等先进农机具设备,除满足本社社员生产需要,还可帮助附近农民、外村社员生产急需,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收种进度。永和镇虞东粮食合作社有两位农户通过亲友向邻县购买两台收割机和插秧机(农机补贴由邻县拨付)农机归上虞使用,贷款由上虞发放,由此说明农机具紧缺程度。
  二是提高种粮栽培技术,由传统的精耕细作向现代新颖科学技术转变。过去种粮农民十分讲究精耕细作,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台风、洪涝灾害侵袭,就听天由命无能为力,现在大面积包田,学习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根据虫害程度,及时治虫,合理灌水施肥,根据气象预报,及早采取防患措施,农民参加保险,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两家粮食专业合作社粮食取得稳产、高产,在确保社员口粮标准前提下,国家定单粮食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三是创建粮食提升项目,由过去单一的粮食收种向稻米产业提升项目转变。为争取粮食增产增收,许多粮食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并不满足和停留在粮食收种现状,而是想方设法,摸索创收项目。东关三丰粮油合作社申报“水稻产业提升项目”,总投资153万元,自筹93万元,向国家申报补助60万元,现1000平方米稻谷加工场已经完工,稻米加工设备已签订合同,预计在春节前,加工后的优质米可顺利投向市场。
  四是创建粮食品牌,由过去商标零记录向创建优良品牌转变。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上虞市三丰富晒粮油专业合作社率先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批准“壮老汉”粮食品牌。虽在全市粮食合作社中尚属第一个品牌,但已表明粮农一旦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其发展前景将大有可为,“壮老汉”品牌优质稻米推向市场后,每公斤可卖16元,效益明显增长,将比过去增长4.9倍。
  二、四大新问题
  粮食生产出现四大新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任其放任自流,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的发展提高。
  一是粮食生产成本涨幅高。近年来,国家对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补助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种粮生产成本涨价幅度更高,主要是人工工资和包田承包款上涨价幅度大,去年男工每天80元,今年120元,去年女工每天70元,今年100元,分别增加50%与42.8%,与2008年男70元、女60元相比,则分别增加70.1%与66.6%,而今年每50公斤早稻、晚稻分别为137元、160元,分别比2008年增加25元、32元,分别增长22.3%与25%,由此可见,人工工资涨幅明显高于粮食涨价幅度,更为严重的是尽管工资大幅上涨,农忙时有钱难找农民工,其次,许多地方灌水渠道和机耕路,村里无钱修复,要种粮大户自己掏钱修复,这就大幅度增加了农业成本支出。
  二是农工荒大幅度增高。种田辛苦报酬低,农村青壮男女劳动力,争先恐后外出打工挣钱,留在家里大多是老弱残废,有的虽在家里,一心从事开店办厂,不愿下田劳动。种粮不如买粮,何况口粮田转包给粮食合作社后,可无偿足额分到口粮。所以一般口粮田都转包给粮食合作社,直接下田的男女劳力已屈指可数,这就为双夏期间突击收割抢种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自然灾害侵袭风险高。一旦遭到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侵袭,种粮规模小的粮农容易受到威胁,粮食减产减收,种田亏本,粮农难以保本,极大地挫伤粮农生产积极性,为此,看到经商打工收入高而稳定,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往往弃耕抛荒,外出打工。外地邻县采取许多惠农政策,农机具超过使用年限,可以无偿调换;凡承包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可每月发给1000元现金补贴,这些挽留农户种田的优惠措施值得借鉴。
  四是粮农后继无人风险高。据永和镇九位种粮大户年龄统计,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49岁,其余7人均在50岁以上,九人平均年龄55岁。年龄最轻的是东关三丰粮油合作社理事长厉高中,今年46岁。有文化知识,二、三十岁青壮年劳力,肯从事种田第一线很难找到。种田后继乏人成为不争事实。
  银行在贷款扶持上存在不足之处,贷款规模和贷款形式都有待改进提高,粮食贷款利率一律享受基准利率优惠,对此银行一直坚持遵照执行,在贷款规模上,对两家粮食专业合作社累放贷款224.5万元,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三年时间分别增长109%、176%和80%,贷款用途,主要用于购买大型农机具,联合收割机,(每台24万元)(40%资金自筹,60%国家补助),由于农机补助款要到年底才能下拨,购买农机具要先付现,方能不违农时,有的信贷员明知贷款零风险,却掌握过严,只同意贷40%,顶多50%,多贷变少贷,可贷而不贷,急于购机农户,资金留有缺口,只好向社会求借,对此粮农颇有微词。   在贷款形式上,东关支行对三丰粮油合作社贷款采用由理事长厉保中,个人出面授信30万元,2008—2009年采用保证贷款,2010年—2011年由保证贷款改为信用贷款,其他支行对粮食贷款,仍采用保证贷款形式,没有发放信用贷款。贷款当然要防止风险,但面对零风险的粮食贷款,有的信贷员“小心有余”、“谨慎过头”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三、四条新建议
  民食为天非小事。发展粮食生产,支持增产增收,是金融支农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粮食生产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银行在放贷时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要在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上下功夫,为粮农提供良好的服务氛围,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特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是增加农贷规模,满足粮农需求。为支持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机械化,银行要把帮助粮农增产增收做为信贷支农的重要任务来抓,凡农机更新换代,购买先进大中型农机具和建造粮食仓库,粮农资金不足,贷户信用好,无不良信用记录,又符合贷款条件者,办贷银行要主动介入,热情帮助,对有补贴的农机贷款,贷款与自筹的比例可适当放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办好贷款手续。
  二是拓宽农贷视野,提升农贷品位。长期来银行信用社(合作银行)对粮食贷款优惠对象只限一家一户的种植业范围,是否包括种粮大户新创的粮食品牌,粮食储存加工和粮食产业提升项目至今尚未明确,对此,央行和上级行应作出明文规定,为帮助粮农增产增收,对粮食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缴粮任务后,余下大批粮食需要储存、保管、加工,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发文的“粮食产业提升项目”,理应列为粮食贷款范畴,并享受银行贷款优惠利率政策。把过去银行粮食贷款对象仅限于一家一户的种粮农户改变为粮食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贷款内容范围由过去单一粮食种植业变为粮食种植、储存、保管加工和创建粮食品牌、粮食产业提升项目,这是因为合作社和粮农通过规模经营后,在完成国家售粮任务后,尚留有许多余粮文章可做,这些留下的大批粮食,为粮农创收增加收入带来有利条件。
  三是简化贷款手续,坚持利率优惠。粮农每年到银行信用社(合作银行)贷款,几乎年年借年年还清,贷款零风险,凡贷户信用好,生产效果好,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经批准授信,可以发放信用贷款;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可发放信用贷款的,不发放保证贷款;符合条件的可发放保证贷款,不发放抵押贷款。有的地方贷款手续过于繁琐,应优惠的不优惠;应简化的不简化,应照顾的不照顾,限制刁难贷户的错误做法,必须彻底纠正。
  四是加强金融监管,定期检查考核。各地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农村金融部门要对支农贷款,特别是粮食贷款要定期检查考核:凡放贷银行积极主动,及时放贷,并取得银农双赢的良好效果,对先进银行和先进行长、信贷员要通报表彰奖励;凡支农不给力,贷款被动应付、粮农有投诉,确有应贷未贷的,要通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对屡教不改,影响银农关系,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信贷人员的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691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