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和洁静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近年来高校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中国知网”中有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发展的路径选择,以便更好地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职业化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要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就要走职业化道路。如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让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上职业化道路成为我们成为我们将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相关数据统计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高校建设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为检索词,以“主题”、“题名”及“关键词”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跨度从1992年至2013年,总共搜索到的文献共计2650篇,其中题名文献数511篇,主题文献数529篇,关键词文献数2篇。
  从高校辅导员研究文献的年度数据来看,1996年之后的几年里,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仍然较少,从2004年开始,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的一个高峰时期,之后的2011年和2012年的相关研究文献篇数有所下降。
  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主要涉及辅导员的管理规范机制、辅导员职业发展趋势、发展的途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辅导员自身建设等方面。从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工作实效、学术团队构建、法制化建设、科学选聘、人文精神、职业倦怠、与政府策略、专家型发展等视角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行了研究。其中,热点话题主要集中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存问题、发展的路径选择、管理规范化机制及辅导员自身建设上。另外,辅导员的科学选聘、与政府策略研究方面的研究较少,我认为在这些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二、国内高校辅导员研究状况
  中国知网可查到的最早相关文献的作者是蒋建湘,于1992年4月发表的《关于高校辅导员地位的思考》,来源于《有色金属高教研究》,文中指出辅导员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是高校第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联系两级开展学生工作的纽带;辅导员直接接触学生,又是年轻人,有着与学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
  国内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的研究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全国高校陆续建立起了辅导员制度。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各界对于辅导员职业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首先是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辅导员职业化的定义及其意义。其次讨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状,以及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路径、方法等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总结现有研究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在探索初期有一定的成效。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后,部分高校依照精神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从选拔开始进行调整,加强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不断完善辅导员待遇保障,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高校的特点建设有特色的辅导员队伍。
  其次,学者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职业化是符合我国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有学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和信息化成果,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对高校辅导员建设的力度,实现现代化的教育工作。
  再次,我国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从高校辅导员自身来说,具体表现为在几个方面:辅导员职业定位模糊、辅导员职业倦怠明显、辅导员职责不明、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从高校辅导员职业环境来说,主要表现为: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工作难度大、激励机制不健全、薪金待遇偏低、辅导员数量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辅导员出路不明,整个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等。正是这些因素阻碍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首先,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准入机制。有学者提出,要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准入机制,把握好入口这一关,以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大入职的考核力度,定期对辅导员资格进行认定。以公开招聘的形式全方面考核,确保有较强素质的辅导员进入高校队伍,同时要健全评价体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其次,要强化辅导员的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政治素养是一个必要的步骤。针对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培训,可以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开展全体辅导员培训以及辅导员骨干培训,为辅导员提供参加学术研讨的机会,提供深造机会,开展考察交流活动,让辅导员更充分了解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增强知识结构的学习,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再次,我国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经验。国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系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我国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可以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 例如设立培养高校辅导员的相关专业,提高辅导员的质量,同时把辅导员职业化分工进行细化,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需要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同感。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影响到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郭邵明认为,一个人认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有意义、有价值,可以从中工作找到乐趣,这就是对职业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就应该针对职业认同的内涵,不断提高辅导员对其工作的认同度,这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辅导员的工作信心。同时,应保证辅导员的工作待遇,提高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另外,针对辅导员中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积极引导辅导员减小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来增加工作的乐趣,引导辅导员积极工作。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走向职业化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教育水平的意义重大。然而,我国当前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的还没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仍需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立,是我国高校走向善治的重要条件,虽然我国高校走向善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高等学校并不是孤立于社会存在的,在一段时间内高校善治的实现还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因此,要真正实现高校辅导员的善治,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还有赖于学校、政府、社会、全体公民和高校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4833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