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凌云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国际化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风险成因的和类型不仅是进一步研究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也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并在风险管理手段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1)内审主体独立性不强,内审机构管理体制不顺。鉴于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行政领导下开展的一项内部审计工作,并且受到企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另外还有一些内审人员是从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经过转化而来的,内审人员和其所审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无法进行独立、公平、客观地去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也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和贯彻。
  (2)内审对象愈加复杂,内审范围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组织形式更加复杂多样,新的业务以及事项不断呈现出来,如企业并购以及股票上市,还有托管经营等等,因此,内审的对象也从先前传统的财务资料逐步拓展到了以内部控制作为主体的,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核心的监督以及评价体系,这些因素都给内审带来了技术、人员以及环境等等不同方面的困难。
  (3)内审选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局限性。鉴于内审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内审选取的整个过程以及方法是否适用和科学,这些都和审计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进行的审计程序以及方法出了一半的详细审计之外,最长用到的是制度基础审计以及抽样审计两种,这两种审计办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其中一种是抽样审计总是以“个别”情况来推断“整理”情况,因此审计结果和实际偏差较大,从而引发审计风险的发生,如误拒风险以及误受风险。
  (4)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和业务素质差。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内审人员都没有达到本科学历,有很大一部分从事内审工作的人员都不是内审专业出身,根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审计课程学习,很多人对内审业务表现出不熟悉的态度,整体结构比较单一,员工从业职业道德水平偏低,总体都是缺乏风险意识以及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而随着内审对象越来越复杂,内审人员的职业水平却没有得到提升,这些都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1)建立内审风险控制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及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实施,并且建立起良好的内审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有效降低内审控制风险。针对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严格按照企业的特点以及性质搭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审计计划以及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实施,尤其是要切实落实到审计工作底稿的重大事项会审制度以及分级复核制度当中去,尽量减少以及消除出现人为误差,做到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在审计过程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切实保证审计计划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逐步降低审计风险。
  (2)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内审风险,从事内审行业的人员都应该牢固树立起审计风险意识,切实提升审计风险防范意识。真正做到防范以及化解审计风险,最为关键的是要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对于内审人员来说,尤其需要提升审计质量,并且还应该不断地对先进的审计理论以及方法进行学习,并且还应该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审计业务当中去。
  (3)建立独立于行政领导的新型管理体制。建立这一体制的关键在于能够有效保证内审机构以及人员不管在实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相对独立的,能够有效树立起内审部门的权威性。建立这种机构主要有如下模式:第一种模式:企业内审机构主要由企业董事会领导或者是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进行领带,主要负责以及报告的工作,还有内审人员的任免以及薪酬等方面的事项都是由董事会来决定的,这种模式相对来说内审机构以及人员都是比较独立的。第二种模式:企业内审机构以及纪检,还有监察合办公以及监察,还有审计以及纪检等等都是职能统一的,统一由企业党委进行领导工作,并且对其工作事项的负责以及报告工作。其中,内审人员主要由纪检以及监察人员共同组成。第三种模式:企业内审机构主要由企业监事会进行领导,并且对其进行工作负责和报告,内审人员的任免以及薪酬等等都是由监事会进行裁决的,内审机构以及人员都是比较独立的。
  (4)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要想提升审计质量最为重要的是要提升审计队伍的人员素质,制定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升企业效益,不仅仅需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每一位内审人员严格按照内部审计标准执行,需要内审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专业技术水平,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三、总结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改革的加速,内部审计应该顺应目前变革的要求,在审计观念、体制、内容、方法等方面要发生转变,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体系,同时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内部审计之路。
  参考文献:
  [1] 鲍国明.内部审计职业教育系列丛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2] 李三喜,高雅青.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修订版)[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5860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