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士猛 李静珂

  摘要:本文结合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善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理论;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引言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漠视收入不平等问题,其结果可能就是使国家走向像拉美国家那样的社会动荡,反过来又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从统计上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收入不均等状况的国家之一,河南省又是全国范围内收入不均等的地区之一。如何缩小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总体差距分析
  (一)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1.从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来反映城镇居民收入在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5.00元,提高到目前的近三万元。从恩格尔系数看,1978年到1992年恩格尔系数基本保持在50%到60%间,居民处于温饱状态;1993年到2000年前,保持在40%到50%,人们生活处于小康水平;21世纪以来,恩格尔系数保持在30%到40%之间,生活水平再次提升到相对富裕;30年来,居民生活水平每十年都上升一个台阶。
  2.从人均GDP和人均工资来反映城镇居民收入在提高
  据统计,1978年人均GDP仅232元,到1990年上升了到1091元,再到2005年的11346元,2012年已经上两万元,年平均增长16.1%;人均工资水平从1978年的590元到1985年的1015元,再到2003年的10749元,到2012年突破两万,将近三万元的高收入水平,年平均增长13.6%。
  (二)在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下,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
  不管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的人群,总体上收入的绝对额和相对速度都是增长的,说明广大居民都从增长中得到了好处。虽然整体收入水平在提高,但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收益是不等的,高低收入差距逐年拉大。从10年的增长总速度和平均速度来看,收入越高的群体增长幅度越大,收入越低的群体增长的幅度越小。最低10%收入户的年均收入增长10.5%,而最高10%收入户的年均收入增长12.5%。从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差值看,居民的收入分布离散程度在增大。
  (三)河南省地区间收入差距
  根据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河南省不同城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可以分为三类城市:第一类包括郑州市、濮阳市、焦作市、安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和平顶山市;第二类包括鹤壁市、南阳市、济源市、开封市、信阳市、新乡市、许昌市和商丘市;第三类包括漯河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
  1.在不同城市中,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第一类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最高,2000年到2013增长了2.4倍,年平均增长13.1%;第二类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次之,从2000年到2013年增长了2.6倍,年平均增长13.5%;第三类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第三,增长了2.6倍,年平均增长13.8%。总的来看,三类城市城镇居民收入都以近13%的速度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不同城市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由三类城市10年的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192元的差距到2009年的6322元的差距,拉大了近2倍,差距年平均增长了11.2%。由于不同城市间的地理位置、资源矿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使不同城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差距也逐渐拉大。
  三、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
  (一)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利因素
  一是1949―1956年,由于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收入分配差距呈缩小趋势;二是1956―1978年,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成拉大了收入差距;三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深化在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的同时扩大了收入差距。
  (二)不同城市间的各因素影响
  一是在不同地区之间,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各种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都极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的差距。二是欠发达城市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结构转换滞后是地区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改革初期宏观政策允许部分城市首先发展,近年来虽然试图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各类城市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依然比较大。
  四、规范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思考
  (一)从发展经济层面: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一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是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按照消除结构性过剩或结构性短缺、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原则进行。
  (二)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层面完善收入分配体制
  一是初次分配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必将促进经济迅速发展。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二是再次分配中公平。再分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三)调整和完善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一是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计税模式。二是适时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对那些新兴高档消费产品和娱乐项目要及时纳入征收范围,而对由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的则应停止征收。三是着力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监测和预警体系,收入调查体系,加快建设收入分配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雷.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收入分配变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报,2010(3).
  [2]陈运泽,等.企业建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思考[J].河南石油,2003(8).
  [3]赵人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252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