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宁山聪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日本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特征,来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反思。
  关键词:机器人产业;日本;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文献综述
  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日本机器人做了很多研究。首先要了解日本机器人的发展情况,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广阔,朱莉(2008)对日本机器人进行分析并预测机器人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黄军英(2008)介绍了日本机器人发展状况,及其战略举措。日本在产业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及家用机器人方面的优势。黄蔓玲(2006)综述日本机器人发展过程,及强调政府对产业推动的关键作用。陈爱珍(2008)对日本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陈述。施昌奎(2008)介绍了北京机器人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是美国人在1954年提出的,并在1962年生产出世界第一台使用机器人。而如今机器人产业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日本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王国,而业内认为中国成为机器人购买最多的国家。机器人对于国家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二、日本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分析
  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主要有四大历史阶段。
  摇篮期(1967-1970)1967年日本由川崎重工业公司从美国Unimation公司引进机器人及其技术建立起生产车间,并于1986年试制出第一台川崎的“尤尼曼特”机器人。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期,年增长率达11%,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日本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这成为日本引进机器人的现实基础。
  实用期(1970-1980年)经历了短暂的摇篮期,日本工业机器人迅速的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由1970年的1350台猛增到1980年的19843台,年均增长率为30.8%,日本工业机器人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初级阶段。
  普及提高期(1980-1990年)日本政府正式把1980年定为产业机器人的普及元年,开始在各个领域内推广使用机器人。1982年机器人的产量已达24782台,高级机器人的数量占世界总数的56%,是当时美国此类机器人的五倍,到80年代中期,日本跃为“机器人王国”,1986年,日本的机器人保有量达到10万台。这一阶段为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内生增长阶段,80年代前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本国内制造业劳动力人口供给紧缺,制造业工资大幅上涨。日本ZF一方面在经济上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如理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从事机器人生产的积极性。在此期间,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解决了日本劳动力不足,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产品质量以及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和保持了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产品竞争力。
  平稳增长期(1990-现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日本机器人进入平稳成长阶段,由于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日本积极发展机器人出口产业,成为出口大国。2012年,日本机器出口约占全年销售总额的70%。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则是日本机器人的主要需求地区。
  日本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截止2012年底,日本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31万台,约占全球机器人保有量的30%,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和应用国。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生产大国。根据日本机器人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年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订单达到了4211.6亿日元(43.3亿美元),较去年下降了10.9%。2012年全年日本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为4290.3亿日元,同比下降13.9%。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为978.8亿日元,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1009.2亿日元,增长了3.1%。日本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出口。从工业机器人出口情况看,日本堪称出口大国。2012年出口额达到3013.4亿日元,占全年销售总额的70%。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长。
  劳动力短缺、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造就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20年。当前日本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应用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0-1990年,日本工业机器人更是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20年,大幅超越美国。机器人技术源于美国,却在日本得到了产业化规模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紧缺、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社会背景,而政府一系列的扶植政策也使机器人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产业结构升级、人工成本上升迫使日本企业选择更经济更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设备。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然而其每年的劳动力增速仅0.7%左右,开始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为了满足国民经济3%的增长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必经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趋于紧张的日本,因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更加剧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企业急于摆脱能源价格和人事费用上涨的状况,迫切需要高度节能化、自动化的机器。日本于六十年代末期从美国引入的工业机器人设备,极大地缓解日本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成了很多企业的“救世主”。
  普及促进政策和研发促进政策为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1970年开始,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鼓励扶植政策,进一步推广机器人的应用。尤其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一系列经济优惠政策,激发了企业从事机器人产业的积极性。早期的鼓励政策主要有普及促进政策、研发促进政策,这些政策为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技术支持。
  三、对中国市场的反思
  分析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日本取得今天的成绩,有以下几点:
  1.良好的市场环境。从日本发展历程看,劳动力短缺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了日本机器人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对机器人的巨大市场。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有充足的劳动力,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的压力,和国际竞争的压力,对机器人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并且,中国已经在2013年成为超越日本成为对机器人需求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   2.政府的政策支持。从1971年的《机电法》开始,日本政府根据机器人工业的发展历程分别量身定做了不同的政策。从机器人的推广到创新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推动。而我国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从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和重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国家及地方支持政策的逐步加码,中国机器人市场已经从示范性推广到全面运用,机器人将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对于机器人领域的驱动器、电机、减速器三方面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工信部正在与财政部协调考虑相关支持政策。
  3.良好的研发环境。日本研发机器人的本来目的是解决其劳动力短缺问题,在获得某些成绩后,日本人从机器人的使用中受益,尽管研发成本很高,但是从长远看使用机器人是一种未来趋势,并且得到广大国民的认可。在机器人知识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也形成一种机器人研发的氛围。而中国,人口比较多,东西地区差距仍然存在,廉价劳动力在落后地区仍然有很多。只有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发达地区才会形成对机器人的强烈需求。研发机器人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和金钱。一般中小企业缺乏承担研发的能力。需要企业集团的支撑和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在“七五”攻关计划、“九五”公关计划和863计划方面对机器人产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关键技术上,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少。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我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在技术上的软肋主要表现在电机技术和加工工艺方面。
  机器人的使用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中国又拥有机器人需求的巨大市场。我们应该做到从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零部件的制造能力;(2)加强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机器人品牌;(3)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总之,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需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大国。
  参考文献:
  [1]黄军英.日本机器人技术发展浅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8(02).
  [2]周莉.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8(01).
  [3]陈爱珍.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J].机械工程师,2008(07).
  [4]施昌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技投资,2008(12).
  [5]黄蔓玲,卓献荣,梁少霞.关注日本机器人产业思考经济的增长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374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