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雪

  摘 要:本文以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相关结论。实证结果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称为产业结构。
  通常用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经济的增长,1949年库兹尼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经济增长。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许多经济学家都进行过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钱纳里、帕西内蒂、周振华和刘伟等。
  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通过对多个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变化的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结构”。很好的解释了经济增长在各产业间的转移分配。
  帕西内蒂指出,经济增长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结构变化占有很大权重。由于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经济资源会向更高的层次转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周振华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举足轻重,当代经济增长是一种结构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要素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如果没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将无法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刘伟认为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工业化,进而向产业结构演进。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产业结构的变迁。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提高要素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三、模型设定
  罗默认为,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引导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一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给定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生产效果。
  刘伟(2002)在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时提出一个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即Y=F(X1,X2,…,Xk,A),其中Y表示总产出,Xi(i=1,2…,k)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量;A表示经济的制度和技术水平。从经济总量核算的角度来看,总产出量与所有产业的产出之和是恒等关系。但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部分产业之间会产生共线性,有的产业本身对总产出没影响,但如果配合其他因素,会对总产出有明显的解释效果,从而将这部分产业归为经济制度的一部分。因此,在上述的函数中可能不存在总产出量恒等于所有产业产出量之和。
  函数全微分得到:
  dY=YX1dX1+YX2dX2…+YXkdXk+YAdA(1)
  等式两端同除以Y得到:
  dYY=X1YYY1dX1X1+X2YYX2dX2X2+…+XkYYXkdXkXk+AYYAdAA(2)
  其中XiYYXi表示第i产业的总产出弹性,记为βi;则(2)式可以替换为
  dYY=β1dX1X1+β2dX2X2+…+βkdXkXk+β0(3)
  其中β0=AYYAdAA表示经济制度改变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上述模型变形得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式:
  logY=β0+β1logX1+β2logX2+…+βklogXk+ε(4)
  四、数据说明
  文章使用的样本数据取自于1978-2012年的年度数据,由于我国从1978年开始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才步入正常的轨道,因此选取这一时间段的样本数据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才更有实用价值。
  本文以等式(4)为基础,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产业结构是指国民体系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组织构成情况,以GDP为经济总量指标,第一产业产出X1,第二产业产出X2,第三产业产出X3,对数据取自然对数不会改变原来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同时可以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因而可对变量进行对数处理。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产值均取自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以1978年为基期。
  五、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依据各地区GDP、第一、二、三产业在1978-2012年的样本数据,通过Eviews6.0的计量软件得出以下计量模型:
  logY=1.069+0.103logX1+0.309logX2+0.587logX3(5)
  (12.32) (4042) (18.89) (8.72)
  R2=0.99990,调整后R2=0.99989,F=103757.1,D.W=0.3361。方程通过了T检验、F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均极为显著,方程能够解释因变量变化的99.99%,只有0.01%不能解释,说明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的解释意义。第一产业的产出每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103%;第二产业的产出每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309%;第三产业的产出每增长1%会导致GDP增长0.587%。因此,扩大第三产业在国内总产出中的比重会带来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
  六、结论
  合理的、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的合理开发、优效配置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趋明显,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基础产业落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实证分析表明,在中国经济中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顺利实现“十五”纲要目标,才能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增强综合国力。(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3] 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2)
  [4] 蒋振声,周英章.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财经论从,2002(3)
  [5]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中国统计年鉴(2013),http://www.stats.gov.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396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