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佳

  摘 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参与,而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文章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建设现状加以分析,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国互联互通提供建议。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32-03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到,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因此应优先促进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管道、电信网络、跨境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合作,从而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现状
  1.铁路互联互通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交通运输合作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已取得一定进展,目前亚欧大陆上最为便捷的东西通道,是由中国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的新亚欧大陆桥(第二亚欧大陆桥)和“渝新欧”国际铁路,它连接了沿线的各大城市,促进区域的沟通交流,现有的铁路建设已然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与交往。此外,由国内出发途径中亚国家的主要班列还包括“汉新欧”、“蓉欧”、“郑欧”、“合新欧”、“义新欧”等货运班列。中国的高铁项目实施“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战略,早在2009年就确定了欧亚高铁、中亚高铁和泛亚高铁三条高铁规划战略,其中中亚高铁与古老的“丝绸之路”重合,取道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经过伊朗,再到土耳其,最后抵达德国,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铁路互联互通(如表1)。
  2.公路互联互通现状。公路运输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合作中起步最早的领域,目前,东起连云港,途经西安、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巴克图、霍尔果斯等重要城市的“中国―中亚公路带”基本成型,这条公路带向外延伸至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大大缩短了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空间距离。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开通87条客货运输路线,在这些线路中,中哈64条(客运33条、货运31条),中吉21条(客运10条、货运11条),中塔2条(客运货运各一条)。中国对中亚国家在公路方面开放的口岸主要有阿黑土别特、吉木乃、巴克图、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别迭里、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阿拉山口等11个边境公路口岸。这些口岸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7个,与吉尔吉斯斯坦3个,与塔吉克斯坦1个。
  塔吉克斯坦沙赫里斯坦隧道为中亚目前最长隧道,也是我国在海外建设的单体最长隧道,它有效地打通了被高山阻隔的塔吉克斯坦南北地区,对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3年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成功签署商务合同并开始施工南北第二条公路建设项目,这是目前中国在吉签订的最大工程项目,道路全长169公里,该道路的修建将大大提升中国物资通过吉尔吉斯斯坦的陆路通道向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欧洲地区出口的运输能力,对促进中吉贸易往来、拉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深远意义。此外,在中亚地区在建项目还有塔中公路、中吉乌公路等。
  3.航空互联互通现状。在民用航空领域,中国从1993年开始就陆续同中亚各国签订了民用航空协议,并在2007年着手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在中国国内,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中亚国家的航空来往最为密切,到2015年6月底新疆机场数量将增加至17个。新疆民航方面将在此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空中通道的建设,应以乌鲁木齐西门户航空枢纽为核心,开通乌鲁木齐至中亚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和至国内发达城市的国内航线及旅游城市航线。同时,也应开通中亚重要城市至北京、上海等中国重要城市的航线。初步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中亚区域航空体系(如表2,见下页)。
  4.能源管道互联互通现状。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1998)数据显示该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4%和6%,成为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中亚国家丰富的资源条件使得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日益加深,因而能源管道的建设与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性进展。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自我国新疆霍尔果斯进入我国境内,为中国25个省(区)市超过5亿人提供清洁能源。中亚天然气管道全长约1万公里,其中,土库曼斯坦境内长188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长530公里、哈萨克斯坦境内长1300公里,其余约8000公里位于我国境内。中国目前与中亚已经连通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该管道由ABC三线组成,其中A线已于2009年12月初投产,B线已于2010年10月26日投产,C线于2011年12月15日开工,并于2014年6月15日正式通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点为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的格达伊姆,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霍尔果斯进入中国,该段管道单线全长约为1833千米,AB双线日输气能力将达到2450万立方米。此外,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将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改线建成后预计年输气量将达300亿立方米。   据估算,未来我国天然气管道的运载力将从每年550亿立方米提升到850亿立方米。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方在哈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经中哈边境,止于我国阿拉山口,最后到达新疆的独山子,年输送原油2000万吨。中哈石油通道是连接里海油田到我国内陆的重要跨国输油管道,是我国在中亚地区能源博弈的重要筹码。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至阿拉山口段) 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2006 年7月20日该段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中哈管道二期一阶段(肯吉亚克至库姆科尔段)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9日正式投入运行。截至2010年12月16日,中哈管道向国内累计输送原油3000万吨。预计2018年年底中哈原油管道增输扩建全部竣工后,长达2834公里的中哈原油管道可将里海原油直接运至我国,有效保障我国能源供应。
  5.电信网络互联互通现状。1992年,中国发起倡议建设亚欧陆地光缆(TAE),该倡议得到沿途各国的积极响应。1993年4月,欧亚陆地光缆系统会议在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中国、德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波兰、乌克兰等国家的邮电部门代表通过并签署《关于组建亚欧陆地光缆系统的协议》,至此亚欧陆地光缆工程计划正式诞生。该光缆系统东起中国上海市,西至德国法兰克福市,大体沿着古丝绸之路,途经20余个国家,全长2.7万公里,是全球最大的陆地光缆系统。欧亚光缆系统在中国境内全长6000公里,途经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向西出境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该光缆系统已于1998年10月14日顺利开通,其开通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电信互通互联合作的开始。在此之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2007年铺设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光缆,该光缆系统是中国联通国际光缆互通工程的一部分,光缆以直埋和高速公路管道为主,连接库尔勒与和硕两地,光缆全长110千米。2009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又铺设首条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光缆。该光缆线路在两国国内段均由两国电信部门自行设计,自带施工材料进行铺设,光缆全长400余公里,其中中国境内330公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为70公里。2012年5月22日,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哈萨克斯坦会见哈萨克斯坦交通通信部部长和哈萨克斯坦电信总经理时,中哈双方就中哈阿拉山口至多斯提克光缆新路由建设项目签署相关协议,该协议的签署为中哈双方进一步加强电信互通互联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新疆地区电信网络具有一定优势,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已建成光纤宽带加4G加WIFI的天地一体化高速宽带互联网络,具备300万户高速光线宽带接入能力、8000个4G基站、200万个WIFI接入点,互联网出疆宽带达1000G,有线宽带用户近270万户。2015年3月27日,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光纤宽带和4G网络建设能力达到“双百兆”,在促进各族群众更快更便捷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奠定了信息化基础,从而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合作基础。
  6.跨境电网互联互通现状。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亚国家在电网方面的互通互联合作还在起步阶段。由于电力传输的特殊性,我国目前与中亚国家能够进行电网互通互联合作的地区主要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阶段,中国正在为双方实现电网联网进行筹备和创造条件,一方面帮助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改善现有的电力短缺状态,另一方面在援助两国电力建设的同时,对两国电网建设标准和技术进行统一。具体来说,中国企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承担建设塔吉克斯坦220千伏、500千伏国家主电网工程已经完工。该电网是塔吉克斯坦总里程数、装机总容量最大的电网工程。该电网的完工,不仅打通了塔吉克斯坦南北送电通道,也使塔吉克斯坦告别没有独立电网的历史。与此同时,2012年8月1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承建的该国南北输变电大动脉工程达特卡――克明500千伏输变电项目也正式开工,这是中吉两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此项目顺利完工后,将缓解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电力极度匮乏的状况。
  中亚地区是一个能源宝库,不仅拥有丰富的油气、核能资源等可耗竭能源资源,同时还拥有更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国与中亚各国加强该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打开当前双方电网互通互联合作的新局面,同时还能有效解决中亚油气开采峰值临近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中存在的问题
  1.中亚国家财力不足,一些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中亚国家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原有交通网络结构以南北方向和里海方向的通道为主,是一种放射型网络结构,这种结构既不符合中亚国家资源输出,也不利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但一些中亚国家本身经济发展较慢,又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导致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中亚国家的能源出口,以及电信网络等行业的发展。
  2.制度框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尚缺乏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各国法律法规差别很大,相互合作过程中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在交通合作中,中亚国家铁路均采用宽轨或窄轨,而中国为准轨,交通运输需要换轨,且通关环节多,联运手续繁杂,税费不规范,运输效率不高。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国与中亚各国在政策和战略上的差异导致能源合作进程缓慢。在电信、电网等领域的合作也由于政策层面的不协调而相对滞后。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的国家合作建议
  1.创新融资方式,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应该创新融资方式,实现多样化直接投资,同时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强化风险预警,规范投资行为。除了用好国内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获得世界银行、出口信用机构、其他多边机构、各国国有基础设施银行的金融支持也至关重要。目前,“丝路基金”、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是主要的公共资本融资渠道,正在筹备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组织开发银行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平台。除了公共资本外,充分调动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吸引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很多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加快区域金融一体化步伐,促进金融资源、金融市场、金融活动的相互融合,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倡导建立“互联互通专家委员会”,形成长期高效的合作机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过程中,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倡导建立“互联互通专家委员会”,在政府间形成一个总体协调部门,以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国政府应加强政府间协调与沟通,逐步实现各国在技术标准、税费征收、入境许可、相关法规等方面的无差异化,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采取国家和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模式,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长期高效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还应与各国政府的战略规划相适应,乌兹别克斯的“福利与繁荣年”规划,哈萨克斯坦的“2050年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
  3.利用重要的国际合作组织建立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和人才流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应该主要依托在中国和中亚之间影响力较大的两个国际合作组织,一个是上海合作组织,一个是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CAREC合作机制。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已经开展了很多的反恐和经济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交流平台,加强政府对话,为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CAREC机制,是国际组织亚行下的主导项目,其制定的《中亚地区区域合作战略与规划》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长期框架,这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尤其是能源管道领域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利用这两大交流平台以及其他相关的国际合作组织,可以促进信息和人才等在区域间的流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提供智力支持。
  4.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实现区域全面发展。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自贸区的建设,将有助于沿线国家的货币兑换和结算,促进相关国家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加速流动,对于地区整体经济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一,有助于推动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发展。为促进自贸区的建设,有必要使人民币在区域内实现自由兑换和结算,自由兑换货币的出现可以深化贸易合作的发展。第二,全面推动技术合作。区域内协同发展,实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全面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立足于沿线国家现有的基础设施,为推动区域早日实现经济一体化,必须对经济带上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将极大地促进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庆慧,蔡畅.“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下的“无差异空间”与区域合作[J].欧亚经济,2014(6)
  [2] 郭菊娥,王树斌,夏兵.“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现状及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5(3)
  [3] 何义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考量、前景展望与建设思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4)
  [4] 李伟娜,徐勇.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基于中国2001-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软科学,2014(5)
  [5] 杨为程,王芳.“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和制度安排[J].开发研究,2014(6)
  [6] 张建伦.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中国发展观察,2014(5)
  [7] 王旭辉.丝路输电走廊对接“亚洲梦”.中国能源报,2014.12.29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838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