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县域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秀伟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看到民营企业特有的发展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诸如规模小、管理差、人才少、市场不畅、信息不灵,诚信度不够、融资能力低、发展限制多、规避风险能力弱等。近几年,在国家发展县域经济政策的支持下,通榆县民营企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不断拓宽,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县域经济 民营企业 发展
  一、通榆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通榆县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并层层落实到位。相应完善了副县级以上领导和部门包扶民营企业制度,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通榆县“联企助工(商)促发展”活动方案》,执行“企业生产经营无干扰日制度”,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0000户,同比增长20%。基中,民营企业98家,新增17个;个体工商户29902户,新增3385户。从业人员达52000人,同比增长20%。全县2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有24户是民营企业,占全县规模企业的88.9%。全县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增加值2.94亿元,同比增长25%。出口创汇额达1600万美元,比去年增加400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近15.3亿元,同比增长24%。民营企业新上项目70个,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35%。民营企业实现税收42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4%。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近3万人。
  二、县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管理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短缺
  本地企业多数为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多起步于家族企业、合伙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不分,企业家将所有权、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集于一身,不利于人才引进、不利于管理,造成“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的短命现实。有的企业管理粗放,部分企业连最基本的制度都没有。
  (二)融资渠道少而不畅
  融资问题是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一是担保体系不健全,注册资本金不足;二是企业自身管理粗放,不规范,缺乏必要的诚信。
  (三)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县域民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能力薄弱。据了解,通榆县民营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费用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投入不足严重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企业发展层次不高,缺乏创新
  一是科技含量低。县域民营企业多属于粗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技术改造步伐缓慢。二是产学研对接力度不够。产学研有机结合体系不够完善、高校与企业需求对接信息不畅等问题降低了产学研结合率。三是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民营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再加上民营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比较低,从而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民营经济的产业布局依然不尽人意,从通榆县的实际看,新增民营注册登记仍然集聚在批发零售、工业制造、居民服务等传统行业,缺乏云计算、IT、养老等新兴产业。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办法
  (一)落实完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民营经济要大发展,就必须有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该让利的坚决让利,不该收费的坚决不收。各职能部门要以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对政策、措施进行深化、细化,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真正帮助民营经济实体解决具体矛盾和实际问题。
  (二)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企业
  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实力强,贡献大的民营企业大户,形成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配套,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民营企业群体,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要着力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强的民营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培植工程,制定详细的培育计划,加大鼓励、引导和扶持力度,使其快速壮大,早日跨入规上企业行列。
  (三)大力开展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通过弘扬创业精神、搭建创业平台、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等方式全力推动全民创业――鼓励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各类企业;鼓励现有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鼓励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兴办企业。
  (四)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要把技术改造作为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抓好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水平。要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加快引进国内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专利。
  (五)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营造良性互动的融资环境
  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按县级财政年度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信息网络、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着力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树立企业良好信用,争取银行信任和资金支持。要建立信用中心及征信机构,采集和整合民营企业的信用数据,评定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促进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鼓励银行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从而形成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17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