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晨欣

  摘要:现阶段,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管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并且能够实现员工知识的共享,所以被各领域的学者所关注。文章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阐述了人力资源系统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具体因素,将企业情景信任、自我效能以及互惠模式等相关因素作为中间变量,积极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一种假设模型,进而为实现知识共享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知识共享  互惠模式  自我效能
  近年来,世界逐渐转向知识时代发展方向,而且企业增长与新知识的开发逐渐成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重点。其中,知识共享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知识。然而,即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企业行为中仍然未产生显著的成效。通过相关研究证明,企业员工自身希望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并能够与团队中的成员进行共享。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还会有所顾虑,导致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为更好保护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希望在实际的竞争中丧失自身优势与技术地位;其二是获取外部知识或者与其他员工知识共享时缺乏获取新知识的意识。上述两种原因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缺失知识共享的动机。    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背景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不仅重视内部相互契合的横向一致,而且强调外部和企业的组织价值及企业战略契合的纵向一致。将多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进行有机整合,并产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效果,这种效果要比单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叠加更具成效。传统的研究工作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划分成控制型系统、平等型系统、承诺型系统以及参与型系统等等,而这些分类系统需要像人力资源规划与绩效管理等不同的人力资源实践进行组合才可以形成。
  2.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知识共享的情景因素
  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知识共享影响的时候,明确员工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是重要的前提。通过相关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整体与系统两方面,并且还会涉及到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产生影响的中间过程,然而对如何影响中间过程的方式并未进行研究。
  3.知识共享
  所谓的知识共享,即把消息传递给另一方,进而使其更好地学习并理解信息内涵,而后将其转化成另一方信息内容,并发展成新行为能力。知识共享就是个体在组织内部和其他成员共享自身所掌握知识的行为,而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讲,知识共享就是与同事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对于组织来说,知识需要被吸收并充分利用,进而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所以,可以说,知识共享也是转化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模型与假设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知识共享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对企业员工实施激励,同时还具有推动形成个体知识共享动机、能力与组织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激励问题广泛关注,并想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提高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主动性。在承诺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并且其中的团队工作设计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更容易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企业员工的合理配置可以形成积极的知识型员工社区,并且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学习。而企业正规的培训与开发则更有利于员工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可,进而提高知识共享的成效。将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与知识贡献的程度相互结合,来对其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进而更好地激励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在企业团队薪酬设计的基础上,也可以对员工进行激励,通过完成任务来推动员工知识共享的行为。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员工知识共享具有正面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信任
  信任所涉及到的三个相关因素分别是:能力、利他、正值。其中,信任就是对他人能力与技能的信任;利他就是愿意去帮助他人;正值就是相信他人可以公平公正对待对方。本文所研究的信任主要是企业员工对他人能力与技能的信任。企业在正规的招聘中招聘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并善于沟通与交流,符合企业职位要求的工作人员,这样可以加强员工间对于对方能力的信任。对企业员工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可以使员工更好地展现自己能力,进而更好的使员工对他人与自己信任。若企业员工间可以经常交流与沟通,同样会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企业可以利用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或者是工作的轮换、内部的晋升以及团队工作的设计等方法来强化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一起工作的机会,进而营造员工交流与沟通的环境来增强信任。在企业或者团队所产出薪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联系员工与企业的目标,并利用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强化员工满意度来推动企业员工更好地合作完成特定任务,进而有效地形成相互信任的企业环境。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营造信任环境具有正面影响。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互惠模式
  互惠模式,即为更好地保证个体或者是组织声誉、权力和长期的关系而进行的一种社会交换活动。如果团队内部具有较强的互惠模式,那么企业员工就会更加确信其知识贡献的努力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进而产生在回报基础之上的个人努力与贡献。企业在团队工作设计、推动团队合作绩效考评、鼓励团队内部合作的基础上实施薪酬设计,进而使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形成互惠模式,使团队员工共同完成企业目标与任务。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员工互惠模式具有正面影响。
  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理念来源于社会的认知理论,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一种感知,这与自身技能无关,而是个体自身是否可以利用技能完成任务的自信。在企业中,自我效能指的就是达成组织的目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任程度,这也是自我评估的具体形式。企业可以让员工学习典范、分享成功的经验等,来充分展示员工自身的能力,并且相互学习,进而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自我效能。除此之外,企业的绩效考核也可以使员工更加确定并且相信自己。同时,企业组织内部的薪酬体系也可以对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员工在获取薪酬激励的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的自我效能具有正面影响。
  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知识共享
  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是实现组织员工知识共享的重要前提,若员工之间没有信任,那么即便企业中存在知识共享的条件,也不会实现知识共享。企业员工间的信任能够创造交换的关系,并实现高质量知识共享。如果企业组织中存在信任的情景,员工会更愿意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实现合作,进而更有利于实现知识共享。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信任对于员工知识共享具有正面的影响。
  互惠模式强调的是企业员工之间的给予以及获取共存的一种公平意识,能够使员工贡献知识。如果组织中存在互惠模式,那么,员工就确信知识共享的行为能够形成互惠的行为,所以就更愿意与其他的员工分享知识。因此,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互惠模式对于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具有正面影响。
  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就是个体可以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知识的能力感知。在实际的研究中表明,企业员工的自我效能可以对个体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将自我效能作为基础可以更好地激励企业员工提高自我效能。因此,企业员工的自我效能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合作的意愿,并提高知识共享实现的几率。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对于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具有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信任、互惠模式以及自我效能方面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员工的知识共享放进同一研究框架中,积极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与此同时,详细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信任、互惠模式与自我效能在上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假设,进而为后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条件,也同样为企业实现员工知识共享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除此之外,通过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使得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对其中的情境因素予以一定的重视,进而更好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1]林筠,胡婷婷,黄佩玉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121-123
  [2]汪晓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员工信任与知识共享关系研究――基于内容与过程整合的视角[D].苏州大学,2012
  [3]何会涛,袁勇志,彭纪生等.对员工发展投入值得吗?――发展型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及离职意愿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1,23(1):75-84
  [4]朱春玲,陈晓龙.高绩效工作系统、知识共享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1):102-112
  [5]李明斐,贝文海.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基于沈阳万科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4):75-83
  [6]袁勇志,何会涛,彭纪生等.承诺型人力资源实践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组织内社会资本中介作用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171-177
  [7]颜爱民,徐婷,吕志科等.高绩效工作系统、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5(1):70-73,91
  [8]刘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适应性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D].南京大学,2010.
  作者简介:付晨欣,1994―,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本科生,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研究方向:管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30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