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草根的惊险一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力

  是一场迟到的盛宴吗?中国登上千万级汽车产销大国的那一刻,虽被2008年金融危机打断,但终在2009年变成了现实――它也许不仅是规模的提升,在包括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等一系列交易中,我们还看到了世界汽车市场格局以及中国产业格局可能发生的深刻变化。
  
  这是一场迟到的盛宴吗?中国登上千万级汽车产销大国的那一刻,虽被2008年金融危机打断,但终在2009年变成了现实――它也许不仅是规模的提升,在包括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等一系列交易中,我们还看到了世界汽车市场格局以及中国产业格局可能发生的深刻变化。
  
  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是一桩大额商业交易(参见本期特别报道“李书福新冒险”),它再次证明了“危中有机”这样一个古老的道理。李书福曾经有言:扛着别人的旗帜登上珠穆朗玛峰是愚蠢的。对于有大志者来说,金融危机正在打开机会之窗。
  
  纵观中国产业发展30年历史,缺乏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之苦令人刻骨铭心。产业升级知易行难,如何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此次吉利若能成功收购沃尔沃,既是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一次新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引进来”走向 “走出去”的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其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引进外资组建汽车合资企业。
  
  吉利收购案的第二重意义因其民企身份而凸显。因为资源的约束、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阶段性底部等因素,中国的海外并购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必然。不过,在“国进民退”被热议的背景之下,作为相对势单力薄的民营企业代表,吉利此次并购行动,便具有了草根资本成长壮大的含义。
  
  从近两年发生的一系列并购事件上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尽管国有企业仍是财力雄厚的竞价者,但由于收购标的所在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顾虑,收购的不确定性很高。同时,国有企业的风险偏好往往受制于政府产业政策和主管部门,于是,能源类资产价格再高,敢于举牌;金融业、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的资产价格再低,慎之又慎。长远看,中国民营企业将逐渐以收购主体的角色出现。
  民营企业在收购时,资金始终是一个瓶颈,但由于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出现了民营企业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收购的现象,后者作为财务投资者,大大增强了收购方的资金实力。同时,中国海外投资越来越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民营企业还将获得来自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全方位服务。这些特点说明,中国民营资本跨国并购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
  
  当然,吉利并购沃尔沃现在只是一个开始,冷静客观地把握期待也极为必要。合理的态度应是将其看做中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一次重大的“实战演习”。成或者不成,在收购和处理收购后的风险方面都会有成果留给公众分享和品味。
  
  事实上,中国民营企业承担起跨国收购主角这种历史性责任,确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目前,并购的成功率仍然比较低,整合风险大,海外并购更是如此。此中差距不仅源于文化和制度障碍,更深刻原因还在于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难以驾驭海外企业经营。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跨国经营的最大瓶颈还在于缺乏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如何适应国外的经营环境、行为风格和组织特点,如何解决组织内部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也是一道现实难题。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应该尽早启动,逐步形成自身的国际化企业文化,为跨国经营做好准备。对于还未储备这类人才就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最便捷的做法是采取人员属地化策略。除了依靠自己,还应寻求外部智力资源,利用专业机构在资本运营、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减少犯错机会。
  
  去年9月,中央政府最终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多次提及鼓励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此后一段时间内,政府多个部门表示要在税收、财政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减少审批环节,增加审批标准透明度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和能力有限,缺乏获得所有相关投资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政府可以提供各种帮助,包括提供东道国的地理、经济和法律条件的信息、国家风险的预警服务,还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海外投资提供担保和融资,实行海外投资亏损提留、所得税减免等国际上常用的鼓励措施。民营企业对此一直多有期待。
  
  吉利最终将吞下什么?是美酒佳肴还是难以消化的苦馐,需要时间的检验。作为吉利的创始人和本次收购的主导人,从几年前属意沃尔沃开始,直至交易一旦成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李书福每天都可能面对其一生最致命的事业失败。冒险,是他自己的权利。李白有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不是所有鲤鱼都能成功跳过龙门的,但这惊险的一跃是其由鱼成龙的惟一之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3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