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1年四大关键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 凯

  各家机构2011年投资策略纷纷出炉。银华、华夏、易方达、兴业全球、华宝兴业、国泰、博时、华安八家金牛基金管理公司都认为,通胀、流动性、转型、结构性机会将是决定2011年行情走势的四大关键词。即便相似的聚焦点下,各大基金公司所持的观点却南辕北辙。
  借着基金经理们搭的台,我就摆摆龙门阵,不讲套话,讲一些“真实而个人”的看法。希望碰撞出的火花,能够照亮您在2011年的投资之路。
  
  结构性机会:没有活钱,继续跪
  想挣钱吗?
  在2010年,能――跪着。凭政策“故事”,中小盘股还能耍出结构性机会。
  大盘蓝筹能不能挣钱?
  能,但不是2010年。
  2011年,活钱加上政策,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
  能,但必须先有活钱。
  什么是活钱?什么是死钱?2010年的9400亿元成为A股有史以来的最大股权融资额,远盖过行情火爆的2007年(7985.82亿元),这些钱死了。全流通快要梦想成真了。不过,这是用空间进行的交换。目前对应的流通市值已超过2007年6124点之时,这些钱死了。
  过去三年,开户数雄起的日子,一年中就那么一两次。中登公司只提供2008年以来的开户数据,很“明智”,因为没有钱进来。所以,继续跪着。你骗骗我,我哄哄你,耍耍“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小游戏。
  八家金牛基金公司一致认为,2011年还是结构性行情。只是周期性行业还是消费或新兴产业之间,投资偏好存在差异。一句话,继续跪着求财。
  池子深了,什么鱼都有,也就诞生了结构性机会。大盘股与中小盘估值分化严重,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没有那么多的活钱,这是根子!股市里永远都会有上涨的股票,所以结构性机会只不过是很婉约的修辞而已,大白话就是,“别指望闭眼赚钱的牛市”。
  不知道还要跪多久?不过,什么时候该站起来要清楚,这比知道为什么跪着更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拥有政治智慧的老人被问到,政治运动会有什么自我保护的经验?她讲道:“当政治运动来的时候,别人叫你一起走,你就马上答应,并爽快的拔腿就走。然后,你慢慢的慢下来,装作系系鞋带,等到到终点的时候,你就会和大部队的人们在一起。”
  一场运动开始――冲锋在前,或是坚决不合作,都是理想主义者或知识分子的表演,都是一场玩命的赌博。所以,没人站起来,你就继续跪。有人先站起来,就不要还傻跪着。一般一般、也做到世界第三。“结构性机会”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结构性风险”。只有童话故事,幸福人儿在一起才会是唯一结局。历史就是这样演的,“无论几多辉煌,总有机会轮到被口水淹没。”
  
  “转型”遇上“十二五”:“谦让”才有故事
  2010年谈论“十二五”草拟,2011年谈论“十二五”开局。当然,时间更久远的话题是“经济转型”,年年坚持不懈的“转”,“转”至2010年,有一种节能减排叫“拉闸限电”……
  2011年,当“经济转型”遇上了“十二五”开局,接下来的不是“故事”就是“事故”。关键在于:相互谦让是故事,正面对垒是事故。
  基金经理们关注“转型”,本质就是想知道2011年经济增速高还是低?将经济转型“量化”为经济增速后,回答起来就一点也不难。开局之年,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依旧一浪高过一浪。唯一发生改变的是,肩头扛着的红旗,绣上了“新兴产业”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这就叫做“谦让”。
  “转型”有技巧。“相互谦让”既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不会影响GDP增速。当然,更不会影响转型方向,也不会让“十二五”开局难堪。压制房地产过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过快,遭遇的恐怕就是事故。可见,2011年观察“转型”,观察“十二五”,观察GDP趋势,重点在于观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运行在哪个区间,何种趋势?
  2003年开始,也就是“十五”规划中段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速从未低过20%。增速最低发生在2006年。其后,2007、2008年递增,2009年达到近30%。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在高位(25%-30%)盘整,从未跌落云端,并且正在冲击新的高度。同时,2003年开始,GDP年增速攀上10%,2007年达到最高点14%。其后,遭遇金融危机2008、2009年徘徊在9%,在近十年的低位水平徘徊。
  据此很容易得出以下标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属于过热,GDP趋势看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过20%,属于过冷,GDP趋势看低。为什么不考虑出口、消费?因为,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或低于20%,那么GDP趋势的决定因素只会是固定资产投资。
  从2010年的前十月数据来看,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不低于25%。所以,“子弹还要飞一会儿”。后续变化值得密切关注,而不是靠猜――2011年看到的现象更多是“相互谦让”,那么GDP无忧。否则……
  
  通胀:“不可控”不只是段子
  “老百姓发现房价离白菜价越来越近,因为白菜涨价了;汽柴油涨价对生活影响并不太大,因为地沟油没涨价……”在2010年,类似的段子风靡互联网。
  2011年,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乐观还是更悲观?我从不曾悲观。因为,只要敢于预估到最坏结果,那么剩下的只会是乐观。“致命”弯道,不好转。
  转型初期,“十二五”开局,诸多“相克相生”的矛盾考验着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的驾驭能力。“抗通胀、保增长”二者之间的纠结,并不如“精神纲要”语言组织上那么容易融合。2007年-2008年,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之后所发生的一幕幕,不该轻易忘记。
  2011年中国通胀形势的变数,在于输入型通胀的调控,而不在于眼前的内生性通胀――这一点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市场,都没有充分认知。因此,未来将有一段坎坷,让他们在教训中体会“错误”。
  2011年通胀趋势的判断,关键在于“不可控”的领悟,“危、机”并存。“危”的是,货币政策的调整频率或超出预期。“机”的是,为数不多的确定性更容易引起市场资金的集中共鸣――能源、有色为代表的资源类板块将阶段性成为机构资金集中驻扎的避险场所。
  当前中央政府正在执行的“价格调控”,对于内生性通胀(即人力价格“失控”与农产品价格“失控”)的抑制作用显而易见。按照以往调控经验,这部分要素一贯都是可控的。相当多的机构看到了这一点,因而乐观――充分相信中国政府成本控制的把控能力,和过去十年一样。
  一旦通胀内容发生变化,中央政府当前应对通胀的举措几乎无效。2011年开局,以内生性通胀为主的通胀形势很可能转化为外部驱动,即以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台阶造成的输入性通胀。一部分机构看到了这一点,因而悲观――输入型通胀“不可控”,它超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辐射范围。
  
  稳健:理不偏,理解有点偏
  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让股市“小心肝”在扑通扑通乱蹦中迎来了兔年。2011年货币政策稳健令流动性有多紧?除了猜测还是猜测。
  宏观点看,银根收紧,最先着急的理应是“高杠杆市场”,但楼市还在笑嘻嘻,股市却先哭了,同在屋檐下,冷眼一看就知道“自己吓唬住了自己”。短期点看,A股早已过了靠信贷“奶水”度日的幼年,信贷变化更多是预期影响。多年管控治理以及机构投资人的引入,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其直接影响力已经不及当年。人是英雄钱是胆。没有活钱的市场,最怕听到讨债人敲门,哪怕敲的是别家,也会心惊胆寒。2011年流动性趋势判断,关键在于:“稳健”解读。
  “稳健”与“适度宽松”、“宽松”的比较,最直接的差别在于“信贷增量”的管控上。2009年多扔出10万亿雪花银,2010年再多扔出7.5万亿雪花银(“超标”可能性大),2011年能够维持7.5万亿的信贷增量上限不被突破就叫做“稳健”。
  为什么机构们不相信“稳健”而相信“从紧”?因为,市场关心的是,明年加几次息,调几次准备金。2011年,通胀形势变化是触发货币政策调整的唯一动因。所以,机构们心中的“从紧”是否出现,取决于2011年通胀形势的演变,和“稳不稳健”其实没什么关系。
  万一政策“从紧”了,流动性就紧了?股市就要跌了?这不该是简单的直线推导。加息与准备金上调从未成为股市中长下跌的起点,以前没有,以后不知道。学术点扯,加息周期与股市涨跌周期,二者不吻合。
  以通胀为轴心,货币政策变化、股市变化都只是通胀不同阶段演变所引发的序列行为。2007-2008年间股市、货币政策的连锁表现,能否在2011-2012年再度发生,决定因素在于通胀演变是否重演。
  所以,与其猜测加息次数,不如静候储蓄搬家。作为趋势拐点信号,储备搬家接力最后一棒,是可以预期的一个“环节”事件。至于“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猜测,只能满足预测欲,对于策略的指导性基本不存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48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