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莲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府机构改革以及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文章着眼于分析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制度 会计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54-02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质上是对其在开展业务活动,执行事业计划过程中的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分析和监督,以及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政府机构改革以及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单位仍然采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在预算管理上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度;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不计提折旧,忽视了实物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过硬,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等等。本文即着眼于分析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同行们商榷。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王树汉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书中指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由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内容及其特点决定的,具体包括定员定额和收支标准管理、预算管理、收人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负债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等九项内容。”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要想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好,是难以想象的。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重视,甚至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预算的编制等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的制定不符合本单位实际.往往生搬硬套,条文表述上也是套用国家的成文规定,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联系不够紧密。
  2.内部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虽然逐渐开始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加强管理.但由于控制环境难尽人意。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等原因,导致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作用不明显。另外,有的单位财务人员直接由业务人员兼任,对财务知识不了解,使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已定立的制度也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还有个别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人员在数据上作文章。
  3.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但出于各种原因,原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遭到破坏,导致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不少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些单位为了达到小集团利益、领导人出政绩等目的,随意调整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致使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过硬的现象也较普遍。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国有和县以上大集体单位的财会人员当中,具有中专学历的占47.7%,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32%,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仅0.07%。会计人员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但社会生活的知识化、智能化,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学习。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迟道春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分为以下方面:会计基础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计处岗位职责、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实施细则、机关会计人员审核费用规范、专用票证管理、会计档案、报表管理等;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包括机关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经费支出拨付管理,现金管理制度,支票管理制度等;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清产核资工作等;机关职工奖励福利制度;会计委派制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内部监督制度;附属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事业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出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从宏观上考虑本单位的近期和长远发展,针对本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收入和支出的范围及标准、资产管理、财务报表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清产核资工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其次,针对本单位的日常财务工作,建立职工福利、票据报销、现金管理等具体而详细的管理制度;第三,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财务监督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能照搬有关的法律条文,表述上应通俗易懂,操作性强,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2.明确监督范围,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事业单位应依据《会计法》、《A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监督体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依法进行财务监督。监督的范围主要有以下方面:
  (1)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申报和审查程序。单位应该对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可靠.有无漏编、重编,预算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执行,有无随意调整预算或变更项目等行为事项进行监督。
  (2)单位收入的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单位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是否依法积极组织收入;对于按规定应上缴国家的收入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拖欠、挪用、截留坐支等情况;单位预算外收入的监督。等等。
  (3)单位支出的监督。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各项支出是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讲求经济、实效;各项支出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使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提取,是否依据国家统一规定或财政部门规定执行,各项专用基金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使用等。
  (4)资产监督。包括是否按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使用现金;库存现金是否超过限额,有无随意借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的现象;有无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情况;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是否及时清理、结算;有无本单位资金被其他单位长期大量占用的现象;固定资产是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有无长期闲置形成浪费问题.等等。
  要使本单位的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适应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单位的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开发并维护好电子信息系统,尽量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二是合理设置岗位,保证定岗定人,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避免出现非财会专业人员兼任或专任会计职务等现象。三是加强授权批准制度,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避免“一支笔”现象。四是切实执行内部报告,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
  3.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陈景凯教授认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政治素质的培养,包括法制观念和全局观念,要自觉学习财政法律和规章制度,做到知法守法,坚持原则。二是业务素质的培养,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表现在自觉提高会计记录、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的准确率、正确率,主动即是清理各项往来账目,主动思考单位创收项目的可行性等方面。三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智力与人际关系等方面。
  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必须素质过硬,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学习会计法、经济法,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管理规定和相关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努力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领导应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可以展示其才能的平台,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采取物质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创造其自我实的环境。激励财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使每个财会人员有一种压力感.促进财务部门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会计部门的内部监督职能,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