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谈新媒体下公众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硕

  摘要:现如今,新媒体在建构新媒介生态环境和信息传播格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媒体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猛势力压传统媒介,更是以其时效性、便捷性等优势迅速被公众所吸收,并为其所用。然而,对于公众来说,自身媒介素养的缺失,使新媒体无法使媒介发挥最大作用,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公众自身存在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对待媒介信息认知水平上往往较低,对待自身发布和吸收信息是非辨别缺乏理性,以及在媒介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上更是浅薄。本文主要从新媒体视角,受众视角来浅析公众媒介素养现存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公众;媒介素养
  新媒体在近几年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而时下公众所具备的素养虽有所提升,但与媒介技术的超前先进性相比出现严重的延滞。特别是现在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公众自身素养的提高对于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稳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媒介素养”这个名词对于公众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按照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领袖会议”的定义,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根据诸多中定义,综合而看,媒介素养主要关注的是群体和个人在处理信息和传播的能力。主要包括: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媒介信息的识别、查询、收集、选择、质疑批判能力和信息的加工制作发布能力。笔者认为,就信息本身,应该从产生到终端传输来分析,在公众层面上,更应该从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消费素养以及社会互动素养等三个方面来思考媒介现状与问题。就目前我国公众媒介素养现状与问题分析主要如下: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目前,新媒体技术已处于高速递进式发展状态,促进新媒体技术发展已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治国理政的新的国家战略。我国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发展也面临挑战。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现在仍处于滞进状态,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也出现被忽略状态,特别是国内内陆地区,多数省份教育体制仍是应试教育下的流水化培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媒介素养本应该占比很大,以此才能从少儿时期就建构一代人的媒介素养,来提升整体国民媒介素养问题。也正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出现部分谣言或者是非不明新闻时,整个网络舆论动向出现明显偏离。例如,2016年2月6日发生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反转新闻事件,以及6月24日一位00后女生在网络上高调炫富,视频中语言犀利,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而这恰恰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媒介是人的延伸,随着电子媒介特别是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VR/AR/MR设备、IPTV等新媒体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媒介正在深深地甚至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起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从最初单纯的学习研究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到目前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探讨与研究,相关科研成果已成爆发式增长。可这些研究多数是业内专家学者对理论的探讨,缺乏实践上的操作应用。研究理论实践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媒介最大价值的有效发挥。
  二、公众社会价值观发生偏离
  纵观我国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已顺利迈进基本小康社会,并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发。在这个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而精神生活也相应出现极度匮乏状态。电视真人选秀类节目、各种伪交友APP层出不穷,其价值取向朝着拜金主义,低俗化发展。电影、广告词、社会热词等都也出现越来越低俗无下限。整个社会文化风气时不时彰显功利化、拜金主义、低俗化、损人利己。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立场错位的原则性问题同样时有发生,这对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树立形成严重对抗。
  在自媒体时代,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媒介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公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信息。对于发布信息的内容性质来说,公众自身对信息的认识吸收程度、理解程度和辨识程度都深深影响着信息在发布之后带给社会的传播影响。由此可见,公众自身价值观更是在这一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播所产生的正负能量与公众自身价值观正误相当之吻合。这就给官媒等有话语权媒体在塑造引导公众价值观上提出一重要意识形态问题。
  三、对待信息认识传播缺乏理性,易被歪曲利用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可以进行大众传播,每个发布信息的公众成了自己发布信息的把关人,这对于整体网民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的现状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这将导致,公众以自己仅有的认知,以及自身感性情绪或看法来向外界发送自己的信息或者部分诉求。
  由于新媒体拥有传播的低门槛、高效率的特性,部分热门话题一经网络传播,易迅速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在此过程中,沉默的螺旋发挥重要作用,网民既有向主流靠拢的倾向和意愿,也有维持公平正义还原事实的热情。但是一些新媒体和部分意见领袖在群体事件传播中含有缺失媒介身份和公私不明的情况,将个人不满言论用于代表媒体意见,导致错误引导公众对待信息的识别,从而使随意性抨击和跟风的比例逐渐增大。加之少数西方媒体和不法分子的恶意炒作,对社会矛盾、民生问题进行夸大、扭曲,故意掩盖事实真相,有目的地将网络公众参与引导至现实公众参与,将网络舆论演变为实际群聚活动,如近几年关于地方PX事件的群聚活动,反外国货行动等。
  在热门话题传播过程中,沉默的螺旋效应作用下,使大量网络水军,以错误引导信息促使部分具有正确合理言论逐渐消沉,这严重影响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公众自身对待信息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结束语
  纵观以上公众媒体素养现状,提高公众媒体素养已迫在眉睫。对待公众媒体素养上,必须着力提高公众对待媒介信息消费的鉴别、媒介使用能力,必须着力提高公众参与媒介互动素养的能力。加大我国公众媒体素养教育实践力度,加大官媒等核心媒体对公众核心价值观引导,以及培养公众理性思考对待信息的能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对于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已给传媒业者提出新的要求。新媒体的极速升级与公众媒体素养的落差已成为我国目前传播领域一大桎梏。在市场化的传媒领域,传媒产业的公益性与商业性也是影响公众媒体素养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课题。传媒业者的媒介素养提高是毋容置疑,必须跟进整体社会意识形态下的方针政策。目前学界也从强调保护公众免受不良媒介信息侵害的免疫式观点,已逐步转移到强调对媒介的质疑和批判性思考,并进一步拓展到以公众媒介参与为核心的研究范式。
  在公众媒介素养发展中,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着力重视,以官媒为主导,严控各类主要媒体对新闻报道价值观取向,娱乐文化价值观取向,做好信息把关人的同时,积极引导公民在正确的道路上接收发布利于社会发展,利于文明建设,利于人际和谐的新型传播机制。(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邹鹏志.以媒介素养教育助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J].当代电视.2015.11
  [2]彭 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42(3):52-60
  [3]陈永斌.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6
  [4]周葆华,陆 晔.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J].2008.4
  [5]闫伟娜.网络社会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学报,2015.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42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