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特种设备应急管理需要转型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辉

  我国特种设备数量逐年攀升,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也愈发重要。通过“互联网+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体系,实现国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截至2014年底,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到1 000余万台,相比2013年增长10.63%。与此同时,2014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83起、死亡282人、受伤330人,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虽然事故起数相比2013年增加56起,但死亡人数减少7人,特种设备事故呈现总体平稳的态势。
  特种设备应急管理现状
  为提高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和基层质监部门,通过设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或应急处置机构、建立专家库、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等方式,锻炼特种设备应急工作队伍,提高使用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特种设备事故或突发事件的随机性、技术复杂性,2006年,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建立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两个专家库,在开展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4年底,全国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 573个,共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1万5 740人,另外设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489个。全国31个省(区、市)均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特种设备应急管理的事故响应、信息报送和统计工作。
  2010年10月,杭州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正式成立。随后,广州市、南京市也相继建成“96333”应急平台,在电梯困人应急指挥和电梯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实现了“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发出指令、第一时间实施救援”的目标。
  2005年6月,质检总局印发《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2009年起,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相继组织有关省级质监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社团组织和企业针对八类特种设备的特点编写了41个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编写指南(范本),用于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发生于2014年4月12日9时53分的井冈山杜鹃山索道“4・12”脱索坠落事故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客运索道发生的一起严重事故。井冈山杜鹃山景区客运索道2号轿厢在线路第15号支架处坠落地面,事故造成1人在送治过程中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还导致219名乘客滞留线路。
  设备抢修组于11时30分赶到15号支架事故现场,发现运载索脱索,7-8号索轮组、2号轿厢及随乘5名游客坠落在地面,当时2名受伤,乘客神志清楚均能用语言交流。设备抢修组与先期到达的中站人员一起对受伤乘客进行简单救治,将重伤的乘客固定,轻伤的乘客移至安全区域,并做好伤者安抚工作。之后,公安和医务人员赶来救治伤者。
  为使设备抢修与线路救援同时进行,设备抢修小组在索道企业售后服务工程师的远程技术指导下,将脱运载索恢复到原位。线路救援分为3个小组进行垂直救护,在武警、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共救援了62名乘客。16时10分,设备抢修小组采取以0.5 m/s速度反向运行的救援模式,于17时26分将滞留线路的157名乘客分别安全救于上中下三个站房,再由工作人员引导至安全区域,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应急分队负责疏散转移,公安干警采取交通管制。
  整个救援过程没有发生次生事故。从该起事故的应急救援来看,索道企业作为应急救援主体,响应有序、组织得当,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多管齐下,是一起较为成功的客运索道应急救援。
  信息化 网络化有待升级
  就目前来看,我国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在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应急管理机构人员以兼职为主,且普遍占用了检验机构的人员编制;应急装备特别是高端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严重缺乏;特种设备应急技术研究开展不够,信息化支撑作用不足;受经费等制约,应急演练活动开展较少。
  因此,今后应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机构、增加特种设备安全应急装备、建设特种设备安全应急信息支持系统。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将以国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以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与公共服务新业态,为今后能源设施、民生设施等特种设备提供事故应急管理与公共服务。
  建议在全国按照国家、省、市(及部分有条件的区县)三级,建设特种设备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机构,力争解决专职人员编制,承担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动态监测、信息传送、风险评估、预警发布、指挥调度等职责。另外,还计划建设6个各有侧重的应急能力培训教育基地,不仅对相关应急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还将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
  所有的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机构,拟配备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现场危险源辨识装备等重点应急装备,以及各类设备通用的检验监测设备、通讯保障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等。国家和省级相应机构还要建造固定应急指挥平台,使各机构之间,特别是移动与固定应急指挥平台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对应急现场工作专家远程实时指导、领导远程实时指挥。
  信息化 建设“一台六库两系统”
  除此之外,今后还将通过整合、新建等方式,重点推进以“一台六库两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一台六库”。“一台”即特种设备风险监测平台,该平台依托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安全监察、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投诉举报、缺陷召回、舆情监测、重大危险源监管等系统,实现特种设备风险监测信息化,开展风险信息的采集、研判、预警、处置。“六库”包括:特种设备数据库、专家库、预案库、装备库、案例库、应急救援队伍库。“六库”的建设,可以掌握相关的资源数据,紧急时刻能快速拉出清单,为领导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持。
  在对外监管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两系统”,一是人员管理系统,涵盖检验检测、鉴定评审、作业等实施资格许可的人员,一是单位管理系统,涵盖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保、经营、使用等实施资格许可的单位,管理内容包括资格资质、从业记录、不良记录等。“两系统”可通过建立从业人员、从业企业的信用记录,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为科学监管、分类监管,提供数据支撑,统一数据标准,预留数据接口,实现互联互通,防止信息碎片化和信息孤岛现象。
  (作者为质检总局高级工程师,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副主任)
  实习编辑 毕文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69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