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背景下解析资源性产品价格降低的经济效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宪阳

  摘 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下跌,一方面将使中国相关行业收入减少,给财政收入和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发进展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中国物价水平的全面回落,并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作出贡献。本文围绕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源性产品价格降低的现象,从多角度解析其引发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源性产品;经济效应
  一、前言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各个行业都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资源性产品自然也不例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资源性产品在2008年年初仍处于猛涨的趋势,但在不久之后便进入了一个回落区间,其下落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从需求方面来看,由于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全球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从而较少了人们对石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而这种现象对社会的经济既有负面效应,也有正面效应。
  二、金融风暴背景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下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1.与资源性产品相关的产品受到连带影响
  2008年的金融风暴在蔓延到我国之后,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经历了由涨到跌的大幅度变化。与资源性产品相关联的行业的经济由于资源性产品行业的不景气而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譬如运输业、重机车制造业、造船业的收入与往年相比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众所周知,诸如石油、煤炭等这些资源性产品属于大宗商品,可谓是支撑着一国基础经济的运行。而金融风暴的爆发,扩大了民众的危机意识,对这类的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必然减少,从而不仅导致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产品生产和交易的低迷必然会给与之相关的行业带来打击,首当其冲的相关行业就是运输业和航海业。而这些相关行业又是资源性产品的主要需求者,运输业、航海业等行业的低迷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下降趋势,形成恶性循环。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钢铁行业的利润为-13.7%,而与之相关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市场一度低迷,收入随之直线下降。
  2.资源性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相关行业失业率上升
  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资源性产品价格下降不仅造成与之相关的行业市场低迷,还进一步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薪资收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失业的现象逐渐突出。进一步观察2007年至2009年的财政数据可以发现,2008年之后政府拨出的补贴失业人口的金额显著增加。而在我国,由于资源产品价格的下降,引起资源性产品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跌,为了降低成本,有关管理者必然需要采取减小规模、经济性裁员等方式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大部分从农村进城来谋求生计的务工人员将会由于资源性产品企业的裁员措施而受到严重损失。因为这类人员大部分没有其他技能,再从业的难度较大,而如果对他们进行其他的职业培训,所耗费的成本较大,因此这类务工人员所遭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大。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待业人员也将面临难就业的风险。此外,与之相关的行业也同样会因为利润下降采取相同的措施,导致失业率的进一步扩大。
  3.资源性产品价格下降阻碍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
  世界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的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就是煤炭、石油等这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一路攀升。自从20世界70年代,石油等资源性产品存量告急以来,我国除了采取市场化定价趋势,利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所造成的高价格来降低人们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之外,还积极研发可代替的新能源以达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目的。因此一旦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下降的趋势,将会直接阻碍新能源研发以及节能技术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萧条,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也会进一步的减少,从而不仅导致新能源市场价格的降低,还会给相关的资本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受到阻碍,世界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机构也就缺少了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经费,从而阻碍了新能源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源性产品下降的正面影响
  1.资源性产品价格下跌阻碍通货膨胀现象进一步扩大
  由于资源性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连锁反应,市场上各个产品的价格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性政策的效应。在我国,石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属于大宗商品,与之相关的产业较多,因此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与我国整体的物价水平息息相关。由CGE分析法定性分析可知,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资源性产品一直处于价格增长的趋势,而与之相关的产业,诸如电热水行业、石油加工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等的价格与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正相关关系。而结合相关函数定量分析可知,截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一路攀升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导致国内物价水平处于6%-8%的高通货膨胀状态。而在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得国内通货膨胀指数回落,由原本的6%-8%将至2%-4%,从而扩大了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扩张性政策的效应,有利于政府调控经济,加速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的恢复。除此之外,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下跌还推动了燃油税的改革。由于2008年之前一路攀升的石油价格给大多数消费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我国政府一直在等待适当的时机推行燃油税,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导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正好给政府推行燃油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下跌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对诸如煤炭、石油等资源性产品大范围开采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譬如在进行钢铁锻造时,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如果用转炉炼钢的方法生产钢铁,每生产100万吨钢铁就会生产3.5万-5.7万吨的烟尘。此外,由于煤炭、石油等资源性产品的开采都是地下作业,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地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自然地貌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可见开采、生产资源性产品对环境的破坏是极大的。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对于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价格降低,相关企业对资源性产品的开采和生产自然随之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废气、废水的排放,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与过去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
  3.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下跌使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我国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性产品的资源,但同时也拥有庞大的资源性产品消费人群。根据中国数据统计网的数据显示,我国石油的产量在2008年高达1.89亿吨,位居全球第五位,但同时中国消费者对石油的消费量也已经达到了3.68亿吨,由此可见,若想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中国还需要大量进口资源性产品。此外,截至2008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经过半,这样的贸易条件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2008年之后,资源性产品的大幅度下跌,说明国民对于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有了明显的降低,从而减少了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
  四、结语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都是极大的,各行各业的市场进入萧条状态,资源性产品自然不例外。而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下降虽然产生了连锁负面效应,导致相关行业收入下降、失业率提升、政府税收大幅度缩减以及阻碍新能源的开发等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抑制通货膨胀、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中国贸易条件等的正面效应。建议从多角度看待这一现象,结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方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资源性产品市场经济的复苏。
  参考文献:
  [1]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5(11).
  [2]孙稳存.能源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2).
  作者简介:李宪阳(1989.10- ),男,汉族,山东潍坊,学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90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