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古代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中国古代关于美的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复合中互相补冲的系统,儒道易佛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在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中共生,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中国传统美学中有许多富有现代意味的东西,和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相通的地方,但又有着自身独特性和不可磨灭的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把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思想发掘出来加以重新阐释和传承,就必须在现实的人生中,以天地为心,重塑和谐美的文化态度,重建人的精神家园,将会启示我们在美学理论上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要在现实的生活中收获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和谐美;和谐美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83-06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209-02
  
  中国传统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中国传统美学的之所以能跨越千年仍然生生不息,是因为当中孕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它注重人的价值并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而可以解决精神的寄托,最终使人生获得审美上的超越。“和合”文化中和谐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和合”文化的和谐基调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即对“和”之美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
  一、人的和谐的具体表现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人的和谐自然观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得是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融的、安定的、和谐的生活秩序。在中国美学看来,人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而是和谐的,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这种和谐就是“乐”的境界这个本然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是乐的境界。这个本然的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在这个本然的世界中,真、善、美是统一的。中国文化一开始走的就是一种天人亲和的路子,这在美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从儒家美学传统到道家美学传统,无不体现着这样一种与大自然亲和的审美取向。在古代中国,不论是在美学家的思想中,还是在艺术家的创作中,都洋溢着浓郁的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态意识”。在古人的心中,决定一个对象是否有审美价值,主要不是人的因素,而是超越于人之上的自然因素,自然不仅赋予天地万物以鲜活的生命力,而且使我们人类充满勃勃生机[1]。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
  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和审美观就是在这样一种宇宙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的。尽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必可避免也存在着矛盾、冲突,但又是和谐的、统一的。这归功于美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受伦理学的影响,因此伦理与审美的统一是以伦理为核心的,调解着人与自然、社会、个人、自身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实是人统一于自然的整体和谐,人与自然无差别的整体和谐[2]。吸收、融合后现代趋向和谐的有益观念,重新创造一种和谐自由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美和生态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向更高的和谐发展,也将不断促使自然生态日益变得更新、更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落脚点是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与核心。表现为新型的现代和谐自由,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新型和谐关系的典型反映和理想的表现,它也将随着和谐社会、和谐人格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日益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地。
  二、中国传统美学中儒、佛、道的和谐思想
  (一)儒家“和”的美学思想
  儒家人文精神由内而外、曲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也是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共通的精神和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论语》中的“美”的概念缺乏明确的限定,但它并不从属于善,那就确定了美的独立品格[3]。重视艺术的美与善的统一,并把美善统一的要求运用于人格修养,强调文质统一。因此,美学在儒家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儒家美学思想分析,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的整体思想,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中国美学根本特征。儒家美学很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社会的和谐,仁义得到推行,这是第一位的,个体的发展只有得到社会的肯定才有意义,个体个性的充分发展一直被认为是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才有真正的价值。儒家美学从道德出发,强调审美目的在“乐”的形式中更好的将生命融入家族的整体生命,获得“比德”的教益[4]。
  作为“天地之和”必然反映的“天人之和”和“人人之和”。《礼记•礼运》描述的“大同世界”就是这种和谐社会。和谐的社会必以和谐的人为美。所谓“人和”,即社会中的人必须遵守代间之和与同代之和以及政治之和、神人之和等一系列行为准则去行事,不可放纵任性,为所欲为。如果说儒家美学是强调“善”的,其极端性发展必然导致“伦理主义”。
  (二)道家的“和”的美学思想
  那么道家美学是追求“真”的。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都认为这种和谐统一是美的理想境界。道家认为美的本质是“道”。这种有无相即、有中通无之美,扑朔迷离,玄妙叵测,道家以“妙”称之,“妙”因而变成了“美”的异名,而且是最高的美。《老子》说:“道法自然”,“道之尊,德之贵,莫之命而常自然。”可见“自然”是“道”生万物过程中呈现的一大特征。老子认为,不应该以艺术为手段来限制和扭曲人的自然情感,而应让人的生活和艺术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以进入一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境界。本着自然为美的思想,在这个境界里,艺术是朴素的、自然的、非功利的,而只有以此三者为前提,人们的艺术活动才能够实现自由的想象和不断的创造,即所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
  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而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
  (三)佛家的美学思想
  佛家以涅、寂灭、死亡以及涅的象征――圆相、光明为美,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没有佛教禅宗的滋养,中国美学的世俗意识便很难达到如此的深度,具有出世的色彩。中国美学后期的圆通,显然与佛教思想的提升分不开。佛教反对世俗之美,但“中观”的思维方法使其又肯定涅之美、“法喜禅悦”之美。佛法是美,闻佛法是美,认识佛法的佛性也是美。“佛性”不仅具有认识真理的“真”,而且因为能够契合真理,不致陷入迷妄而具有最高的“善”与“美”。因而,“佛性”又叫“净心”、“自性清净心”。佛教以“寂灭为乐”,必然逻辑地推导出以“死亡”为美。事实也是这样。佛典称死亡为“圆寂”。“圆”即圆满、美好。“涅”,又译作“不生”。“涅”为美,即“不生”为美。没有佛教禅宗的滋养,中国美学的世俗意识便很难达到如此的深度,具有出世的色彩。中国美学后期的圆通,显然与佛教思想的提升分不开。
  三、联系和谐社会阐述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美的现实意义
  (一)继承并发展传统美学的必要性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全面变革和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西方思潮蜂拥而入,世界全球化态势又咄咄逼人。原来那种闭锁的、单一的、直线式的思维状态彻底崩裂。当代文化的商品化、技术化和审美化转换,和在转换中所展现的文化心理失衡。身处高度发展的现代化世界,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文化的人生境界中。在心理失衡,无所归依的时代,重建人的精神家园,是当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谐思维是一种整合性的思维,也会成为解决现代问题的可追溯的文化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谐文化渊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天地为心,审美而又超审美,中国美学以其现实而又超越的关怀,为个体生存提供了一安身立命的境界。
  (二)以“和”的思想建设和谐社会
  全面和谐社会是根据当代中国现实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理想诉求,全面和谐社会的提出作为应对社会矛盾的政治策略,引导社会大众趋向一个统一的美好社会理想蓝图无疑具有凝合和旗帜的作用。全面和谐社会是一种国家民族理想,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未来美好生活境界,是真善美的大集合。全面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原则,其实现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审美理想的实现,也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创建了新的生长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全面和谐社会将以其“和而不同”的包容品质逐步奠定多元共存结构的文化景观和多样的审美文化空间。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出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这种理想的实现,使得社会持续、稳定、均衡、和谐的发展,就会导致盛世的出现[5]。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万物各得其所,各安其命,并和谐有序地发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力,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4.
  [2]袁济喜.和―中国古典审美理想[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33.
  [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6.
  [4]陶伯华.美学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
  [5]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M]济南:齐鲁书社,1987:84.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y Of Harmony In The United States
  
  LI Ang
  (Harbin Normal V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 Ancient China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the patterns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United States advocated harmony. Ancient Chinese views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a single, but rather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 composite red system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from home easy philosophy, ethical thought and aesthetic thought and divorce each other at each other to absorb the Chinese Communists of Health, it reflects the ancient Chinese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means that there is a lot of rich things, and Western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re some of the places connected with thought, but has its own uniqueness and advantages, and indelible.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of these thought to be re-excavated and pass on to explain, it is necessary in real life to the world for heart and reshaping the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ttitude of harmony and rebuild the spirit of people their homes, will be will be revealed to us in the aesthetic theory to open up a new world, into a new realm, it is necessary to life in the real meaning of life gain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harmony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ality of the meaning of harmon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89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