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鹏

  摘要: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如何在学校和企业、理论与应用之间形成良好的对接,成为业界日益关注的焦点。现有的教学陷入诸如理念落后、内容陈旧、方法笼统、考核单一等诸多困境,需要在教学上进行系统性变革,提升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健全考核方式。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困境;对策
  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和“用工荒”的频频出现,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此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开始由支持性部门上升为战略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已慢慢进入职业化时代。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是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滞后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其中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跟不上企业和市场需求。因此,改革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市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专业,尤其是其实践性,与市场上企业的管理需求密切相关。但囿于种种限制,在目前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是一种常态,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为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环节进行再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检视过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与困境。
   (一)教学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
   从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始,现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理念上,虽然有不少高校进行了实践性教学的探讨,但是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严重滞后于时代的要求。所谓“教学模式是构成专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式”[1]。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讲授为核心进行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模式,它关注的是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讲授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理论部分教学和学生关于静态知识和内容的掌握,但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单向传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和市场需求出现脱节。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在于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与市场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联系紧密,学生更希望获得的是贴近于现实、贴近于实战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我国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最早是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的发展不过20多年的时间。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上有着浓厚的西方痕迹,这和日新月异的人力资管理实践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水土不服,难以指导或者贴近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引进教材的滞后性,我们选用的未必是西方国家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果,这样就造成教学内容的陈旧;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出现偏差,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背景和我国的背景相去甚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地方化、特色化方面我们还落后于时代和市场现实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大多数采用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专业,学生被动的去接受。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上有着其合理的因素如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但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需要。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专业,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也无法教会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管理实践,提高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学生自身的变化要要求放弃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知识更加丰富、获取知识的来源更多、更加具有个性和参与性,那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只有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考核方式不健全
   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关系到能否科学地测度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也是关乎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比较的单一,不足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重闭卷考试,轻实际操作。前文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就是实践性强,但是现有的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通过一张试卷就测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性价值取向和现实管理能力的培养;二是重知识考核,轻创新能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标准答案的限定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管理中灵活、创新能力。三是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一锤定音的考核方法促成了学生投机的心理,只要考前抱佛脚,就能获得好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意义不大。
   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时代和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需求,高等学校也在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随着各高校的实践,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出现新的趋向。“大学教育不应该像中学教育那样,仅仅涉及已有的和整理过的知识……大学学生需要独立地去从事“研究”,至于教授的工作则是诱导学生“研究”的兴[2]。这种研究性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接受型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随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发展,国外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开设“独立研究”模块专业、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展“本科生科研计划”和推广“项目教学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此外,近些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美国大学要求一般都有600―1300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
   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过国外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实践,结合国内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兴起,可以构建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路线图。
   (一)转变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转变了教育理念,才能在专业学科定位、教学体系设计、课程课时安排、教学教法、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革新。因此,必须抛弃过去传统的单向传递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树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无缝对接。
   (二)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的选择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环节,选择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一般而言,提供给学生的教材应做到出版时间新、内容全面、权威性与适用性强。从国内已出版的教材而言,大部分都是采用国外比较著名的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呈现出趋同的现象。虽然在全面性、基础性和权威性方面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其适应性和特色化方面与学校特色、学生接受程度、地方经济发展等现实需求有所削弱。比如,国内教材往往就国外非常受重视而在国内关注较少的领域,如公平就业法律和劳资集体谈判方面的内容做了简化或者取舍。此外,国内外的社会现实、专业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一味的移植并不适合我们的国情。所以,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贯彻现代教学方式,一个必要条件是建设与完善本土化、有吸引力和高质量的专业教材。
   (三)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性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4]案例教学通过预设的情景模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能力。二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提高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三是参与性学习。在人力资源技能模块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开放式学习。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教学,通过实习、调研、科研等手段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锻炼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又大大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四)健全考核方式
   如何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这就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首先是要摒弃过去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的唯一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能力开发心的评估考核体系。其次是注重考核手段的多元化,避免考核方式的极化和简单化。根据专业特点,可以开发出案例解决方案、情景模拟、论文写作、小组探讨和实践操作等手段衡量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Weaver,W. T.Anatomy of a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meeting[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rior ,1993.
  [2]冯增俊.现代研究生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4]朱华桂.也谈管理学案例教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7,(2).
  [责任编辑:周来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625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