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级管理从细节抓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小青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出“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影响甚广。书中观点和大部分事例虽只是针对企业管理,却同样适用于学校,特别是班级管理。下面我就谈谈班级管理的细节问题。
  一、从细节中了解把握学生
  古人云:“阅人以微。”我们的祖先主张从细微的方面去认识一个人,这便有了流行数千年的识人术。
  《细节决定成败》中举了很多应聘成功者的例子,其中成功原因往往是他们在某个细节上做得比其他应聘者要好。主考官或是企业管理者就是从这些细节中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的。这种方法同样适合班主任。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如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问卷法、观察法、谈话法,后两种方法是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运用这两种方法时,如果能从细节入手,往往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况,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一个学生初来学校热情的和老师同学打招呼,那他应该是一个活动能力强而且活泼的人;一个学生郁郁寡欢,独来独往,那他一定是有什么心事或者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学生如果披衣散扣,衣冠不整,那他应该是一个懒散或者放荡不羁的人;在课堂上要求拿出昨天刚发的试卷,有几个男生竟然花了好几分钟才找到。结合这些学生凌乱的抽屉,摆放无序的书本这些细节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性格:懒散、随意、做事缺乏条理。我想认真观察过学生的老师都会有这方面的经验。
  二、从细节处关心爱护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不应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嘘寒问暖,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教师从细微处关心学生,学生才会觉得教师真正关心自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有一所中学推出了“班主任十六知晓”,如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知音同伴、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知晓学生家长的愿望等等。虽是一些细节问题,但是班主任如果连学生的这些情况都不清楚,又何谈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呢?
  从细节处关心学生,真正为学生着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学生换位思考。学生和教师因为年龄、身份、经历的不同,对同样一句话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觉得这样说,这样做无所谓,没有多久就会忘记了,但是学生可能会记忆终生;教师觉得对他们的伤害不大,而学生的心中也许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三、从细节处影响滋润学生
  学生的学习环境是由各种细节构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但是影响是巨大的。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环境中的各种细节问题。
  从人的因素来看,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这些细节严格要求。马卡连柯认为“从口袋里掏出揉皱的脏手帕的老师,已经失去了当老师的资格”,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真正显示出师表的风范,时时、处处、事事当学生的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的道德得以升华。有很多的学校都在楼道口或是洗手间挂镜子,供师生自鉴。
  从物的因素来看,要注意学生的座位安排、教室布置、校园环境对学生是否有促进作用。如想要在教室的墙上挂名家字画,为教室这学习知识的场所增加一缕书香之气,那么,挂谁的呢?字画的长宽要多少呢、字画的色调是否与教室相协调?挂哪个位置?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考虑,不能随意到小店买一张应付了事。又如,想要在讲台上摆一盆花,就要考虑摆放在讲台的哪个位置?摆什么花?这种花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高不高?花要多大,要多高?太高了会挡住学生的视线,太矮了又起不到美化的作用,如何在这两者间取一个平衡点?
  总之,学习环境虽是由许多的细节构成的,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班主任只有努力做好每个细节,才能消除或是减弱环境的消极作用,让积极的环境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在细节上要求锻炼学生
  细化的班规管理其实是细节管理的制度化。在班规中对班级的纪律、考勤、劳动卫生、仪表、奖励等方面的要求都应有详细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的处理办法。细化的班规管理最大的困难在于执行。再完美的制度,若执行不力无疑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应该再建立一套班级监督和学生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防止制度变成摆设。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学会用细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们都心甘情愿去做你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假如你禁止学生在上课时破坏纪律,有多种方式去说服学生去接受并遵守纪律,你可以去跟他们说大道理,可是这些能否让学生“谨遵圣旨”呢?不能。因为这些大道理他们早就听到太多了,他们也是知道这些道理的,可就是不能让他们规矩。要让他们自觉遵守,我们不妨利用细节说服人。能够打动人的,学生自然会去依着这些条规去做了。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注意执行方式的细节。完成同一个任务,执行方式的细微差别,会使学生做这件事的情绪有很大的差别,并导致完成任务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班主任指定学生去清扫教室外的一处空地,他会去,但是也许会敷衍了事,因为他可能觉得那是他不想做的事而是人家强迫他去做,这样一来完成任务的质量就打了折扣了。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让他们自愿去打扫卫生,结果他们会很好的完成任务,因为这是他们乐意去做的。老师既可以免去了监督他们的时间又可以免去找人打扫的烦恼,真可谓是事半功倍。一点执行方式的小小的差别,节省了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重视执行的各个环节。班级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决策执行时要更要注意执行的各个环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一要让学生知道班主任的意图。不了解班主任的意图就不能很好地执行班主任的决策。二要在执行决策前说服班干部,得到他们的支持,班主任的决策执行就有了保障。往往班干部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说服学生去执行某项决策。三要得到领导的支持,最好在执行前取得领导的同意。如果不是这样,学生一向领导提意见,班主任的决策有可能胎死腹中。四要跟任课的老师共同协商,让他们也来做说客。
  班级管理没有什么奥妙之处,它只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细节是深入浅出的学问,包含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成功的班级管理必须讲求细节。我们与其走马观花去学习经验,不如先坚持不懈地把每一个细节处理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219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