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反思教育之“新”的四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曾在2011年一个题为“面向未来”的全国教育论坛上,我应邀作了发言,我的题目是,“未来:将面向优秀的传统”。这是我对未来的理解、包括对教育未来的理解;这是我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包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不久前,在北京参加了一次"新学校"论坛,应邀我作了"新学校试验的启示"的演讲。提出了一个问题:“新学校”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无论新学校也好,新教育也罢,必须思考、回答教育的重大问题,而教育形式、技巧、方法、手段等的变革是次要的。今天的教育,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我们在“新教育”、“新学校”中认真梳理。必须明白,我们正在向何处去?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关头?我提出了四个问题:
  第一,教育的灵与肉在哪里?一个人的全部,就是两个字:“灵”与“肉”。同样,学校与教育的全部,也只有两个字:“灵”与“肉”。教育与学校的“灵”,是文化精神。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塑造自己的文化精神了吗?学校的人文精神缺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精神,我们大家又都认真思考了吗?譬如,很多名校把自己的使命定位在培养“领袖”上,领袖是能从小有意识地培养的吗?需要不断地提醒吗?中国现在是缺少领袖的时代吗?古希腊的"野蛮其体魄?教育思想,在现实中还是有意义的。毛泽东当年提出“三好”,第一好是身体好,何等地高明,灵与肉都是第一位的。
  第二,我们的教育,如何从制造走向创造?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与此相应,中国的教育也正处于“制造”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从制造阶段到创造阶段,还有一个过程;同样,中国的基础教育走向创造也还是要有一个过程。但首先要有强烈的改变意识,然后要有切实的行动。教育要回应一些时代命题,当下教育的功利主义、教育的浮躁病,已很严重。很多时候都在做着似是而非的事情。譬如,如何区分教育的热情与浮躁?如何区分教育的高效与功利?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理念我们能照搬和充分借鉴吗?流水线、质检、质监,产品、利润等等,是对“创造教育”有害的。
  第三,教育如何“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费孝通的文化自觉包含着教育的自觉。我们只有内心的宏大,才有视野的宏大。自身文化传统的损益、坚守、扬弃,不同文化的理解、兼容、接纳,都需要我们不自恋、不自我、不自私。国际化和本土化是我们飞向未来的两个翅膀。学校要洋溢中国文化与中华精神,所谓“新学校”、“新教育”,就是要努力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精神中寻找“新”的答案。要破除狭隘的“文化观”、“自私”的文化,能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寻求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平衡。
  第四,教育如何实现“素食主义”主张?教育在某些区域、某些领域,已经开始“营养过剩”。所谓教育的“素食主义”主张,就是返璞归真。新理念泛滥,办学的“涂脂抹粉”、“艳妆招展”现象,已屡见不鲜。大红大绿之后,平淡素雅才更可贵,瀑布下的那一池静静的水,才更动人心扉。大美不言美,我们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回到自然,在“田野里”思考教育问题。譬如,和谐与不和谐;模式与打破模式;共振与避免共振;做到了极致,就要追求非极致;等等,都要进行深入的哲学的思考。
  我们教育的理想彼岸在哪里?不在表层的“新”、“旧”上,我以为,还在优秀的传统中,还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追问中,还在对未来的孜孜不倦的向往与切合实际的实践中。
  (摘自《文汇报》 作者:柳袁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219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