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关于心理契约违背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忠卫 马振英

  〔摘 要〕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来源期刊和扩展版来源期刊为依据,对收录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和高校综合性学报类的144篇国内文献,从期刊载文分布、合作者情况、基金资助、研究方法、高被引文献等角度,运用计量统计法分析2001-2011年期间心理契约违背问题的研究进展,对五大热门主题的研究进行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心理契约破裂;心理契约违背;文献计量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87-07
  心理契约是基于员工对组织多大程度上履行其初始承诺的一种主观评价和信任体系。与法律契约所不同的是,心理契约具有潜在的、动态性和难以被书面化的特点。虽然西方学者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但关于心理契约违背的专门研究则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才显现出来,国内学界对心理契约违背领域的关注始于本世纪初。一个重要的现实背景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企业间并购重组异常活跃、组织内部变革风起云涌、公务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加上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带来了失业增加等负面效应,发生员工与组织间心理契约破裂(Psychological contract breach)和心理契约违背(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的可能性在大大提高。
  从本质上看,心理契约破裂是指员工对于组织未能很好地履行其初始承诺的一种主观感知,尤其是员工对组织没有提供与个人贡献相对应的待遇,或者没有兑现相对应的承诺而做出的一种认知性评价。心理契约违背则突出强调当组织违背心理契约时,员工可能引发的一种情绪体验或者情感性反应。在Rousseau看来,心理契约违背可以看作是员工“感觉自己被组织背叛时,所产生的愤怒情绪体验”[1],如:在现实生活中,员工表现出短期的、相对激烈的情感反应,包括失望、悲痛、愤世疾俗等[2]。
  国内学术界对心理契约破裂和心理契约违背的概念仍处在较为混乱的阶段,甚至不少学者错误地将概念等同或者互换。很大的原因在于国内学者对breach和violation这两个英文单词的翻译出现差异。至今为止,国内专门针对心理契约违背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运用文献计量法,全面梳理近十年来国内在心理契约违背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心理契约违背的热门主题,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预测,从而促进基于中国情境的心理契约违背研究向纵深推进。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准确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我们结合CSSCI(2012-2013)收录的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组合利用“来源期刊”、“题名”和“关键词”等检索方式,对源自管理学科39种来源期刊(含10种扩展版)、经济学科96种来源期刊(含23种扩展版)、心理学科9种来源期刊(含2种扩展版),以及高校综合性学报91种来源期刊(含21种扩展版)所载发的论文进行认真筛选,同时,对少量未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人工补遗。
  具体检索方法是:在上述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栏先后输入上述235种期刊名称,逐一重复以下5个步骤来筛选并获得符合条件的全部文献。其步骤包括:第一,分别按篇名“心理契约+违背”、“心理契约+破坏”、“心理契约+破裂”、“心理契约+补救”、“心理契约+重建”进行检索;第二,分别按关键词“心理契约违背”、“心理契约破裂”、“心理契约破坏”进行补充检索;第三,分别按主题词“心理契约违背”、“心理契约破裂”、“心理契约破坏”进行补充检索;第四步:排除在前面步骤中的相同文献。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虽然CSSCI对收录的来源期刊每两年做一次调整,但我们并没有考虑不同年份核心期刊的差异性,而是统一采用了最新版的目录标准。我们认为,采用最新版期刊目录标准去收集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并不会严重地影响到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第二,对于少量属于一稿多投的论文,我们仅仅选取其最早发表的期刊来源文献,不作重复统计。第三,对于个别期刊发生更改的情况,我们也对其原始期刊进行了补充收集,如:《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的前身是《云南财经学院学报》等。
  1.2 研究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将所有文献整理形成包括时间、作者、期刊名称、论文名称、文献类型、基金资助、工作单位等信息在内的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法,对文献分别进行数量变化规律的时间序列分析,借助频数统计概括心理契约违背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期刊分类统计,通过饼图、柱状图以及折线散点图形象地展示统计分析结果。同时,本文还利用高频关键词检索全文的方式,发现心理契约违背的热门研究主题。为了确保编码工作的可靠性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同时还邀请2名在读硕士生按上述每一步骤“背靠背”地独立检索和数据处理,待各自完成检索任务后,与作者一道进行“面对面”地核对,最终确定144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库和计量依据。
  2 统计结果与评价
  2.1 心理契约违背研究文献的时间趋势
  从2001年以来的分年度文献数量来看,国内关于心理契约违背与破裂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势头。如表1所示,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2001-2005)为缓慢导入阶段,在四大类CSSCI核心期刊上,每年发表论文数量均在8篇以下;第二时期(2006-2011)为稳定发展期,在四大类CSSCI核心期刊上年发表论文稳定在17篇以上。其中,从2005-2006年,属于国内对心理契约违背研究的一个转折期。
  2.2 心理契约违背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规律
  程兆谦在2001年第1期《当代财经》上发表的《购并整合中的心理契约重构》[3],这是国内较早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心理契约违背相关的学术论文。他第一次比较了支持共生型和吸收合并型两种并购模式下的心理契约重构,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自此以后的10多年时间里,在235种CSSCI的收录期刊中,共有66种核心期刊发过关于心理契约违背的学术论文,占28.09%。换言之,约超过70%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和高校综合性学报并没有刊发过关于心理契约违背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当然,这里面并不排除部分核心期刊曾刊发涉及心理契约的一般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581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