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语篇连贯衔接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萌

  摘要: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认识不到主位推进模式,过渡强调衔接手段的使用,导致连接词等过渡及滥用,使文章缺乏连贯性与衔接性。笔者设计了两项简短的教学活动:“重新组合及表述”和“填空”,帮助提升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对今后的研究产生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连贯性与衔接性,主位与述位,主位推进,衔接手段
  一、引言
  对于第二语言(L2)学生来说,写出高质量的书面语篇通常意味着具有高水平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所有语言学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语篇分析理论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语言学生和教师如何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写作学习和教授中,从而达到最佳语言学习和教授效果是关键。
  本文通过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推进及衔接手段,对英语母语学生及中国学生两份书面语篇中连贯性与衔接性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个焦点问题:如何使语篇分析理论在教学中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有助于英语课堂写作的教授和习得?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两项教学活动,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在写作中提高文章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同时强调在英语写作课堂中采用主位推进及衔接手段原理的重要性,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二、文献综述
  (一)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一词,最先由句法语言学家哈里斯(Harris)于1952年在其一篇名为“语篇分析”的文章中提出。麦卡锡(McCarthy)指出,语篇分析侧重于研究语言与使用语言时语境之间的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语篇分析衍生出了自己的子领域,如“功能语法、语用学、布拉格学派以及语言学方法”。布拉格学派以及语言学方法是语篇分析的主要子领域,也是本文资料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连贯性
  连贯即语篇中话语意义之间或文章中句子之间的连接关系。哈桑(Hasan)提出,“连贯是指‘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性”。麦卡锡强调,通过信息结构实现连贯,在句法层面之外,语篇中信息的定序有相应的语言组织原则。根据丹尼斯(Danes),一个主要组织原则即“主位推进的句子功用背景概念”。这一原则包括两大部分:主位和述位。
  1.主位(T)和述位(R)的概念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Mathesius)将主位定义为说话人进行表达的起点,述位为说话人表达的内容或者有关表达内容主位的部分。同时,也有一些学者阐述说主位即主语,述位即动词后的所有部分。
  2.主位推进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TP)的概念最先由丹尼斯提出:主位推进即组织规则。丹尼斯的观点以布拉格学派对主位定义的形成方式为基础。丹尼斯将TP定义为“在整篇文本以及整体语境中,话语主位的选择和顺序、主位的相互关系和层次结构、以及与上级文本中超主位的关系”。丹尼斯认为,主位推进(TP)主要有四种模式:(1)简单线性TP,即句1的述位为句2的主位;(2)延续主位的主位推进,指一系列句子是由一个相同的主位连接不同的述位而成;(3)派生主位的主位推进,即不同主位均由同一超主位派生而成。(4)分裂述位模式。丹尼斯的TP模式是实际英语写作中最基本的组织规则。本文针对连贯性的资料分析均根据以上四种模式进行。
  (三)衔接性
  为了能够分析篇章的衔接性,并对其模式结构进行系统说明,韩礼德与哈桑(HaUiday&Hasan)引入,“能概述具有衔接性的单一实例或使一组相关元素相一致的术语”,并将这一术语命名为“衔接纽带”,可划分更小的范畴,即照应、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连句法。这些范畴在篇章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重复、省略、特定词汇的出现及句法结构。
  麦卡锡指出,衔接手段也可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其子范畴为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
  根据韩礼德与哈桑的理论,照应指“一种为实现检索而对信息进行标记的特定功能”,由指称词构成。麦卡锡指出,英语中照应包括代词(如:他、她),指示词(这个、那个),冠词“the”,及“such a”之类的词语。照应的功能就是“在句子之间创建语义联系”。句子之间的形式联系有两种:省略和替代。省略通常因语法需要而产生,省去被认为很明显、无需再次出现的成分。英语中省略分三大类:省略名词、省略动词以及省略句子。省略可节省写作时间,并能使整体书面语篇简洁明了。替代,指替代之前句中出现的某个单词或一组词语。麦卡锡提出,替代类似于省略,在英语中,它可出现在名词、动词或句子层面。英语中常用的替代词有:one(s)、do、so/not,same。连词指能明确指出某一句子或子句与另一句子或子句之间关系的词或词组。这类词可增加新内容、举例说明、体现对比关系、因果关系、时间关系或进行总结。语篇中这类词汇的使用与否通常取决于该篇文章的文体,且不恰当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写作问题的出现。
  通过研究上述语篇原理,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这些原理,促进英语写作的教与学?为寻找答案,笔者对英语原版文章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文章进行对比。
  三、语料分析
  选取两篇简短学术文章进行研究,一篇为英语原版篇章,另一篇出自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以上述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连贯性和衔接性(通过主位推进和衔接手段)这两个方面对资料展开分析。
  (一)连贯性方面
  1.英语原版书面语篇选取第二段为分析对象,根据丹尼斯的四种TP模式分析可得,第二段共五句话,从第一二句中可看出,句1的主位“we and otller researchers(我们和其他研究者)”及句2“dozens of investigators throughout the world(世界各地许多的研究者)”的主位是延续的。它们体现了丹尼斯第2种TP模式。剩下三句话很明显是,主位“the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歇根大学的社会研究学院)”以及“Government—funded effots(政府资助力量)”虽然不同,但皆由超主位“dozens of investiga-tors throughout the world(世界各地许多的研究者)”派生,句2的主位及其述位也阐述类似观点。因此句2到句5的信息结构反应丹尼斯的第3种TP模式。因此第二段的连贯性可以从丹尼斯的模式2和模式3体现出来。由此可见,英语母语作者很好的把握了组织原则及信息的排序原则,即由丹尼斯介绍的主位推进法,实现书面篇章的连贯性。丹尼斯主张,这四种模式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组合从而产生其他模式,这一点在母语文章中也得以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595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