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中国商业银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秀娟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最近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一个重要的市场化内容就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业务创新、结构调整、经营管理、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从合理定价、风险管理、战略转型、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便商业银行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机遇 挑战 策略 措施
  1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是否市场化主要是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进行直接管制的,利率的决策权主要是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进行自主调节的。最终以人民银行形成的基准利率为引导,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4个方面。
  最近几年,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提速。2012年,人民银行先后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2013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求。一旦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原来银行制定的利率将会完全被新利率所取代。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能够给银行的盈利等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这也是银行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2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双重影响
  2.1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积极影响
  2.1.1 有利于促进银行的业务创新。利率市场化,主要是短期内为银行存款获得上浮利率,扩大融资成本。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届时,那些能给客户提供优秀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就会脱颖而出。例如:目前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小区金融”作为特色化经营路线,开启了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转型之路。“小区金融战略”的实施,使得传统业务“让客户到网点来”转变为“到客户身边去”的新业务形式,不断拓展银行业务的外延和内涵,让金融、非金融服务渗透每个居民的生活。小区金融便民店是支行渠道的延伸扩展,这不仅仅是民生银行战略转型,全面提升零售业务占比的需要,这也是做大支行的历史机遇。
  2.1.2 有利于银行的结构调整,突出专业化。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是存款,经营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严重同质化。利率市场化后,各商业银行势必利用利率上的差异来吸引公众存款,因此,在资产运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成本、贷款的目标收益率、贷款企业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管理效率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以此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客户结构的优化。
  2.1.3 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公平竞争。利率管制情况下,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存款、贷款的利率,存贷款利差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导致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依靠利息收入维持高利润,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方式由原来的资产规模竞争等非价格竞争转向价格竞争,通过开发新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等提高经营效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会发生质的变化。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商业银行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改进绩效考核等措施,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利率市场化会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为我国银行业构建一个优胜劣汰机制,加快商业银行及早实现管理转型、业务转型,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2.1.4 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率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国家财政曾拨款450亿美元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因此,控制不良资产的产生是我国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难题之一,而控制新增不良债权又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之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自主定价,不得不面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实。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摆脱政府政策性负担的干预,以市场主体的身份,通过定价决策筛选项目,有效控制新增不良债权。可见,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成熟,各种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联系,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2.1.5 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我国多年的经济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一直没有实现完全商业化运作。较低的存款利率水平导致“金融脱媒”,使得银行之间存款竞争的非价格成本提高。甚至,部分民间资金存入地下钱庄,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直接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统一的贷款利率政策难以避免贷款的低效率使用。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利率差别区分贷款人的风险等级,使得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商业银行拥有利率的自主定价决策权,促使其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银行可以通过不同的存款组合以及存款产品的创新把处于“体外循环”的资金吸引回来;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实行差别定价,真正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本质在于迫使商业银行面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2.2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2.2.1 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利润空间的减小。利率是否进入市场化,主要是由政府决定的。在没有明确利率浮动的情况下,政府决定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值很大。这时候商业银行可以在利率没有市场化之前依据存贷差获得更高的利润。一旦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就会上浮利率,融资成本会增加,同时就会出现抢占客户的竞争中必然会出现贷款利率下浮的情况,商业银行存贷款的竞争会加剧,存贷差的空间较少,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利润下滑。事实上,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80%都是来源于传统经营下的利息收入,利率市场化的实行无疑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2.2 利率市场化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首先是经营风险,利率进入市场化,主要设定商业银行资金的价格,要受到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的影响。利率遵循金融市场资金需求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利率波动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利率期限的结构就会更加复杂。我们通过杠杆效应能够迅速涉及到存款、贷款、投资等领域,因此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现金流和市盈率等,就会给商业银行稳定经营管理带来挑战,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其次就是信用风险,我们在利率市场化的调解下,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贷款给愿意支付高利息的借款人,但此类借款客户中很大一部分是高风险客户,而某些具体偿还能力且低风险的客户会因为不愿支付高利率而退出信贷市场,这种逆向选择使得信贷市场中的高风险客户比重增加,加大了违约风险;再次是道德风险,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若一些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不惜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形成商业银行间的盲目竞争,扰乱金融市场次序,不利于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3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和措施
  利率开始市场化主要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利率市场化是迟早的事情,我们为了避免以“利率市场化将增大银行风险”为借口而阻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因此改革虽然需要付出代价,但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各商业银行明确目标,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冲击和挑战。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开始制定自行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将会成为各商业银行之间主要的竞争因素。而制定较高的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能够吸收更过的存款,但是客户在选择资金存放银行的时候除了看存款利率外,更看重银行的服务、业务种类、银行的网点数量、方便程度等各项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在市场基准利率上需要依据成本收益及商业银行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存款利率的定价机制。
  3.2 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的完善,主要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利率风险。而商业银行需要有专门管理利率风险的管理机构,由专业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对当前市场宏观信息的分析,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件、金融市场的形势走向等方面。在微观方面,商业银行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宏观信息的基础上,科学的预计利率的走势,以便更好地制定适合本行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合理的配置资产和负债的数量以及期限结构。因此,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应建立适合自己的利率预测模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3.3 加强战略转型,优化经营结构
  通过战略转型和优化经营结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将由规模经营为主向质量效益为主转变。商业银行推进战略转型,包括体制机制转型和经营结构转型。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变革组织架构、引进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险内控等。经营结构转型是战略转型的核心任务与具体体现。经营结构转型包括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收益结构、客户结构、渠道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首先,提高综合盈利水平。逐步由信贷资产为主转变成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以此来提高资产的综合服务盈利水平。其次,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控制高成本负债增长,提高低成本负债比重,创新包括理财、基金、保险等各类负债替代型产品。将更多的传统负债业务转化为能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金融工具。逐步地以利息收入为主转变为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并重,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第三,业务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重点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和经营模式向差异化、特色化转变。第四,优化客户结构。努力改变优质客户占比低、客户综合贡献率低的局面,扩大优质客户比例。第五,大力推动电子渠道业务的发展。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新型渠道的发展,促进传统渠道与新型渠道的协同发展,构建适应银行自身发展特点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机构网络布局。当然,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商业银行科技力量的大力支持。
  3.4 人才引进与培养
  业务的创新、风险的管理,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商业银行应制定一系列培养、引进人才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对本行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此来增强风险意识,业务知识,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锻炼,加强与各家银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应积极从国外金融机构引进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4 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求,标志着利率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是处于改革中心的各家商业银行都需要面对这些重大的改革变化。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实际上主要是对金融进行改革,金融市场由低级向高级逐步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一种进步。商业银行应该尽早做好准备,抓住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尽量避开不利因素,以便在改革的过程中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银行挥别“高利”进入“战国”时代:利率市场化将让1/3商业银行消失.华夏时报.金融行业网,2013.12.07.
  [2]工行行长为你解读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金融.金融行业网,2013.11.07.
  [3]马蔚华演讲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是生死挑战,应退出金融机构破产制度.金融行业网.2013.12.08.
  [4]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家,2012(1).
  [5]史冰.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对错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5714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