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辽、金窖藏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秋红

  [摘 要]本文以出土的窑藏钱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资料,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了解辽`、金时期货币的流通区域,以及种类、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帮助我们具体地掌握和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流通地区范围等基本状况。
  [关键词]辽金时期;窑藏;钱币
  铸币,是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也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流通货币。尤其宋代的铜质方孔圆钱,流通最为广泛,品种最为丰富。在我国历史上与宋代处于同一时期的还有北方的辽代和金代,这两个朝代同样也使用铜质方孔圆钱。
  辽代,是我国北方民族契丹人于唐末五代之初,即公元907年建立的政权。辽钱正用品和唐、宋钱币一样,亦是以货币的名义铸造和发行的钱币,在社会活动中行使货币的职能。金代是我国北方民族女真人于公元1115年建立的政权,即北宋徽宗政和五年。金代的货币制度和钱币文化,尤其是金代所铸的方孔圆钱,几乎全盘接受了宋钱的相关制度和中原文化。
  窖藏钱是我国特有的专业术语,这句专业术语,相当于日本的“储备钱”、“埋纳”等,通常是指人为埋于地下的钱币,因此,与所谓“遗物”这一专业术语并不同义。铜钱的窖藏现象,历代多已有之,而且,这种现象普通存在于辽、金时期,与其它各朝代相比较,不能不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现象。窖藏钱大多都是当时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乱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而紧急埋入地下的东西,所以,它们常常被埋在距离钱币曾经频繁流通的地区不远的地方。今天,我们以出土的窖藏钱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资料,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掌握这些钱币流通的地区,以及种类、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具体地掌握和判断不同历史时期的金融政策和货币流通地区范围等基本状况。
  下面,我们大概了解一下辽、金各时期窖藏钱的分布情况。
  目前,已知的辽代窖藏钱有几十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等地,尤其集中在辽代版图的南部。这一地区原本属于契丹族的活动中心及与宋代接壤的地区,货币流通等经济活动比较繁荣。在这一地区发现的窖藏钱,少则几公斤,多的达到了800公斤。这些窖藏钱几乎都是被偶然发现的,多数情况并不清楚其遗迹和遗址原来的详细情况,但通过几个事例还是可以推断其大概。例如,在的三道营子遗迹中,发现了装在木箱中的约20万枚钱币,重约776公斤。三道营子,是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民委会下设的一个自然村。该村南距辽代饶州古城遗址仅20公里,距新城子镇仅6公里,镇西北里许亦有辽代古城遗址,因此可以断定,这里大概是过去驻扎在饶州附近的驻军遗址,这些窖藏钱可能就是原藏于由军队把守的国库中。
  另外,在辽上京遗址的一个土坑内也发现了6万枚钱币,重量达280公斤。这些钱币的来历不明,估计可能属于辽时期的府库藏钱。
  近年来,在历史上曾被金代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东北`、苏联的南滨海地区,以及黑龙江下游地区等地域,不断发现和出土了大批的金代窖藏铜钱。金代窖藏铜钱在吉林省境内也经常被发现。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至1984年的短短五年中,出土金代窖藏铜钱达30余次,总重7000斤。这些金代窖藏铜钱,绝大部分集中发现于今长春地区的九台、榆树、德惠,吉林地区的舒兰、永吉、桦甸等地。如此众多的金代窖藏铜钱被发现,引起了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和钱币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金代的窖藏铜钱的埋藏方式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盛器窖藏。铜钱一般用麻绳穿成串,放置于灰陶罐、六耳铁锅内,有的置于木箱中,从容器底部摆放至容器口,有的还在容器顶部盖上石板;另一种是直接窖藏而没有任何盛器,钱币被直接埋于土坑之内,为保证钱币能够长期保存,在钱币和窖坑之间填充马粪末以吸潮防腐。大量出土的窖藏钱,反映了当时钱币流通的基本情况。因此,今天我们通过对窖藏钱种类的分析,便可以大概了解这些钱币是在哪里铸造的,是以怎样的比例流通的。
  目前有关辽代窖藏钱钱币种类详细数量的报告共有三例,即:
  1、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长阁乡云雾山村东北方向约2华里的姚沟土丘地带,发现的9公斤辽代窖藏铜钱。这批保存比较完好的窖藏古钱,经过清理、拣选、分类统计,总共有1959枚,29种。
  2、1987年7月,赤峰市土产公司回收的废杂铜中发现一批出土的铜钱,经整理确定是一批完整的窖藏。这批铜钱重22公斤,5391枚。经过专业人员认真清理后确认,这批铜钱年代最早的是战国燕一化,最晚的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铸行的圣宋元宝和辽天祚帝乾统年间(1101~1110)的乾统元宝。
  3、1980年6月10日,赤峰市巴林左旗土木富州公社大良沟大队一社员盖房挖土时,在距地表70公分处发现一陶罐铜钱。在这批铜钱中有两汉、唐、五代十国、宋、辽诸代的43种铜币,宋钱为多,唐钱次之,辽币数额很小。在这三个出土地点出土的窖藏钱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战国时代燕国的一化刀币,和汉代的五铢钱等。以唐的开元通宝最多,十分引人注目。但是,真正属于辽代铸造的钱币却十分罕见,几乎没有发现。
  这些钱币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唐以前的占到0.22%,唐到五代十国的占到30.77%,北宋钱占68.94%,辽钱只占0.07%。从唐代到五代十国的钱币几乎都是开元通宝。由此可以判断辽代的钱币流通情况,开元通宝和北宋钱占到了绝大多数,辽代铸造的钱币几乎没有流通。从当时的钱币数量寥若星辰的情况判断,辽钱不可能作为市场流通的价值货币而代替牲畜、皮张和布帛等交易媒介,只能是作为上层社会财富的象征或纪念币。
  契丹立国前及建国初期,农业尚处于粗放的原始水平,工商业十分薄弱,商品交换必然很不发达。单一的畜牧经济辅以狩猎,使契丹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极为简单,除了盐、茶、铁而外,基本都可自给自足,而经常性的入边掠夺,从汉地输入的旧钱、邻国钱足可敷用,对货币的需求量自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大规模发展铸币业?   后来,辽代政权的统治者以畜牧业为本,加强对农业的开发。同时,辽与女真、西夏也以各种形式开展经济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货币的需求,必然要求辽政权采取措施改革落后的货币制度。铸行正式流通的货币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辽早期的几种铸币存世极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代社会初步稳定,铸币业尚处于开创时期的规模和数量。因此,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辽钱数量极其稀少。
  关于金代的窖藏钱,货币储量惊人,但这在当时却不是个别现象。金代的窖藏铜钱出土范围广泛,几乎遍布整个金代统治的疆域。这些窖藏钱的大体情况与辽代基本相同,其中最早的钱币是秦代使用的半两等,但大量出土的还是唐代的开元通定和两宋的铜质方孔圆钱。下面仅举两例:
  1、1990年10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达拉特旗吉格斯太乡沟心召村农民雷玉明,在本村附近沙窝子内发现一处金代钱币窖藏,1992年2月送交盟文物工作站。由于散失,仅收到16.5公斤。均为铜钱,保存良好,钱文清晰完整。这批窖藏钱经整理分类,有46种155品,31个年号,共计2437枚。时代跨度大,上起西汉初年,下迄金代中后期。
  2、2008年11月25日,辽宁省辽阳市出土了永昌雅居金代钱币窖藏,出土时过秤居然重达10余吨,辽阳人习惯称其为“金代钱山”。这一金代钱币窖藏的钱币类型共有36种,最早为汉币,最晚为金代的“大定通宝”。以北宋铜钱最多,其次是唐代铜钱,再次是南宋钱,辽、金铸币不仅数量少而且种类单一,这也是金代窖藏铜钱种类分布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窖藏钱各币种数量比例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辽、金各时期的货币流通情况。据此得知,从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几乎都是开元通宝,这些钱币占到了辽代窖藏钱的30%,而到了金代,这一比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另外,北宋钱在辽、金这两个时期的窖藏中都有出现,而且,数量最多。金代占到了9成以上,辽代也占到了7成左右。
  根据以上分析,大体上可以搞清楚辽、金时期货币流通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本文中以辽、金时期为研究中心,从窖藏钱入手,分析了辽、金各朝代窖藏钱的分布和钱种的组成情况。就其分布而言,辽和金都位于现在的中国版图内,窖藏钱在其统治区域的华北地区多有发现,而在北方区域发现的却不是很多。其次,对窖藏钱的钱种组成进行分析的结果是,辽、金时期均存在本国铸造的钱币流通量却极少的情况,钱币流通的主体应该是唐的开元通宝和北宋钱。另外,据相关资料介绍,在东北亚地区发现窖藏钱的地域,钱币流通相当繁盛,钱币发挥出了基本货币的功能。另外,虽然有些地区并没有发现窖藏钱,但这并不说明这些地区就没有过货币流通。
  主要参考文献:
  [1]三宅俊彦《中国の窖 》《季刊考古学》2002年第78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7128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