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类培养模式下家校联动机制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婧曼 杨悦梅

  [摘要]大类培养模式下,家庭与学校作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将两者的合力发挥、实现真正的家校联动育人,不仅是新时期、新阶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应急之举,也是着眼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育人目标的现实需要。本分从构建家校联动育人模式必要性、途径和方法、成效及进一步提升等方面研究了家校联动育人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大类培养;家校联动;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00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0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概念界定
  (一)大类培养模式
  大类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从招生开始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按照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和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北京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调研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并按照该方针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改革,后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这是大类培养模式最早的摸索和实施。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专业之间的壁垒,建立了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专业培养体系。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专业方向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全面认识专业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做出理性选择,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效果和效率。
  (二)家校联动机制
  家校联动主要是指高校和家长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以平等的教育主体身份,进行的相互沟通、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的实践活动,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及时和正确的指导,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不足之处,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双赢。
  机制本为机械学概念,当机制被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时候,我们认为机制应该是指构成某一事物的各个组成要素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机理所构成的该事物的运转方式和运动过程。所以本文中的家校联动机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运用何种方式、采取何种手段合理配置高校内部的各项教育资源、协调社会各方力量,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目标。
  二、大类培养模式下家校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2004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见》中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教育培养是学校、家庭等方面共同任务,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和选择同样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和指导。但是长期以来家庭教育的力量在学生进入高校后显得过于薄弱,因此大类培养模式下家校联动机制构建的研究成为必然。
  (一)是保证教育效果和提升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从大一入校经过1-2年的时间进行基础培养,学习大类涵盖的通识课程及各个专业方向的引导课程。引入家校联动机制能够使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在大类培养模式中“强强联手”,利用家庭参与对学校管理责任进行分担,对学习、分流等各环节进行监督和引导。高校在实施教育时实施的方案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而制定的,无法实现个性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家庭的参与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家庭介入教育环节及时反馈教学环节的最新情况,保证教育效果和提升教育效率。
  (二)是增强教育信息透明度和动态性的有效方法
  如今高校已经从一个封闭的“象牙塔”变成愈加开放的教育环境和系统,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状况对大类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考验。在这种状况下家校联动机制能够使学校和家庭两方互享教育信息,增加教育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教育信息,以及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不停的在发生变化,家校联动机制可以使学校和家庭进行实时动态的联系,及时处理动态信息。所以大类教育模式下构建家校联动机制是增强教育信息透明度和动态性的有效方法。
  (三)是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增多,受到各种多元化的信息所影响,基于此学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考验,工作难度较之前增加,为了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变化,必须构建家校联动的教育机制,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以“联动”模式促进教育效果的达成。
  三、大类培养模式下家校联动机制构建的实践探索
  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家校联动机制的运作能够促进教学培养目标达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科院”)从2011年开始筹备,2014年正式开始进行计算机大类招生,经过三年多的准备和摸索在家校联动机制构建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常规性的家校联动机制。在常规工作中与学生家庭之间通过沟通和联络建立起来的互动交流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建立共同的学生发展培养档案,记录学生大学期间的各种表现,通过建档和沟通和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该项机制的实施对在一线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提出了较高要求,杭科院计算机大类学生一人校就建立详细的学生信息卡,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和父母姓名、联系方式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与学生父母的沟通交流达到加强学生管理,让家长参与到学生违纪处分、奖励表彰、学籍异动、请假销假等管理中来,共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学生活动中的家校联动机制。学生活动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达到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新生开学典礼、迎新晚会等学生活动环节邀请家长参与或者通过远程视频等手段和家长进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家校温暖,营造家校联动教育的温馨氛围,达到家校联动育人的目的。杭科院计算机大类在分流前期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听课、了解分流制度等,并致信给家长让家长即使未到校也能了解计算机大类进行专业分流的情况和实时动态。   (三)特殊节日、重大纪念日中的家校联动机制。在特殊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结合社会上营造的纪念氛围进行家校联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特定节日,学校悉心策划主题活动,营造教育氛围。2015年母亲节期间学院组织“母亲节表白墙晒幸福”活动,鼓励学生向微平台发送与母亲的对话截图。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们展示出一段段与母亲的温情对话。这是在特殊节日下利用网微平台实现家校联动育人的一次典型活动。
  (四)信函反馈的家校联动机制。学校可以利用传统邮寄和电子邮件的方式为家长提供查询参考的信息资料,如学校的重大事件、教学管理制度、学生活动、学生资助情况、学生成绩查询、社会实践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比如,信息工程学院每年1月份向所有大一新生家长寄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学生成绩单,把学生第一学期的基本情况、奖惩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需反馈相关信息,并填写《回执单》交还学校,以便学校因材施教。
  (五)家长访问的家校联动机制。学校可以择取家长非常关心的教育主题,吸引家长主动来校访问。2015年,信息工程学院以计算机大类分流为契机,召开了家长开放日。由于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专业选择和填报,这次活动吸引了近50多名家长的积极参加。活动安排了专业社团参观、随堂听课、座谈会、教师家长约谈等多项内容。家长们到学校亲身感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切身体验学生的生活,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育目标实现,达到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结果。
  四、大类培养模式下家校联动机制构建的路径分析
  (一)引进网络等多手段构建家校交流的平台
  高校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补充、互相支撑,二者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合力作用。过去,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并且加上高校的特殊性,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无外乎电话沟通、写信及家长会,但是效果并不良好,并且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制约,沟通很不方便。然而,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网络的普遍应用也应运而生。为了进一步提升家校联动育人的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手段,真正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建立一个理想中的合理机制和交流平台。比如学校可以在官网可以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家校沟通平台或者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站,整合学校的活动情况、家长答疑及咨询、组建网上家长学校等功能来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充分合作。此外,学校还可充分直接使用时下比较流行的微博、QQ、微信公众平台等等多种方式提升家校联动时效性,教师们将学校发生的事情或举行的活动整理成博文,家长们通过关注这些博文了解学校的状况;通过QQ群,使得教师、家长以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家长们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帮助,并且通过导员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共同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当然,学校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发表一些正确引导教育孩子方法的小文章、小贴士等,这对于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们会有很好的启发。
  (二)以学生为桥梁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
  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对象,也是教育所关注的核心,他们在家校联动育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夹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接受两者的教育和观念,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冲突的地方,如果这时两方沟通不善就会很容易造成互不理解,协调不好,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家校联动育人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桥梁作用,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进而调和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专门教育让学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用真人实事挖掘家庭教育如何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产生理解并愿意主动传达给家长这样正面的信息,扭转家长们的观念,使家长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与学校联系,对于学校的一些要求更加配合,对于学校开展的活动尤其是家校合作的活动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家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帮助家长们逐步参与进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来。当然,学校还可以向学生公开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不再是采用简单强制命令的管理办法,让学生充分明白和了解学校做每一个决策的原因和理由,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理念产生共鸣,并在善意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指出学校的改进之处,并反馈给学校。学生作为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是维系学校顺利合作进行的纽带,其对于进一步提升家校联动育人作用有着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
  (三)探索“与时俱进,科学有效”的合作教育方法
  学校可以尝试探索“设立家校联动管理委员会、创建家长活动中心”等新型合作教育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家校的联动作用。通过设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可以有效地参与学校的发展建设、育人管理工作,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研讨班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家长进行一些教育培训,可以使家长更好的帮助子女适应大学生活,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和帮助他们规划大学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学校创建专门的配备齐全的家长活动中心,不仅能更好的服务于家长,还能赢得家长的青睐,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到家校互动育人的行列中来。当然,除了这些新型的合作教育方法,学校还可以在已有的合作形式基础上,建立类似大学生定期家访制度、家长开放日校访制度、合作教育的联席会议制度等家校沟通长效机制。
  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只有理念趋同、目标一、方法互补,形成合理育人的氛围,增强合作教育效果,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成才和成长,高等教育成果才能更好的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7371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