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海花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高职教育中的会计教学为例,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往往界定在复合型、实践性方面,然而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影响,高职院校会计学生仍表现出动作操作能力差、岗位适应能力差等现状,很难满足大多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这种情况下使高职会计教学面临极大的压力。对此,本文将以“能力本位”为基点,探析其基本概念、高职会计教学的弊端以及“以能力为本位”会计教学开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以能力为本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18-02
  前言
  近年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采取较多改革措施,取得较多突破性成就。然而从现行大多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看,仍存在制约会计人才综合能力提升的弊端,如滞后的教材内容、理论知识比重过大等。在此背景下便提出会计理论与实践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即“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其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路径。因此,对高职会计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改善会计教学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能力为本位”的相关概述
  (一)“以能力为本位”的相关概念界定
  关于能力本位,首先可对能力的概念进行明确,其可细化为一般、特殊两种能力,前者强调人的本能如感知、想象以及记忆等,而后者侧重于在某方面专业中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力,如计算天赋或唱歌天赋等。在此基础上可引申出能力本位概念,其首次提出是在美国士兵训练环境中,随后被引入企业岗位与教育环境内,要求围绕社会实践岗位,使学生接受教育训练后能够顺利上岗。根据以往学者总结,能力本位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中,其主要以能力本位人才观、价值观以及职业教育观等为主。如其中的人才观,要求以能力为核心进行人才的培养,而价值观表现在将个人思想行为与价值取向反映出来。另外,在职业教育方面,主要指学生培养中应强调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意义
  从现行大多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看,其在教学意义上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与社会对教育与人才的要求相吻合。“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下,由于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岗位需求,所以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不断完善,如会计教学活动中,教师直接将与行业能力标准或需求的相关资料引入,配合图文进行解说,调动学生会计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达到会计人才培养要求。其次,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应用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会计基本知识内容,或直接进入相关行业参与顶岗实习或调查,能够达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的目标,使学生可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入具体实践环境内,整体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校企合作加强。“以能力为本位”模式下,由于强调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进行训练,这样便涉及校企之间的合作内容,而通过校企合作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将更为明确。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弊端分析
  (一)从教学管理角度
  “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学生基础能力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从现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看,教学管理中仍存在较多弊端,具体表现在:第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有学者对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明确指出当前高职教育中会计的培养与其他大多中职院校在目标上基本保持一致,完全将学生培养目标界定在掌握基本核算知识方面,或有高职教育在目标设定上等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使会计教育中理论知识深度极强。此外,部分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错误地认为仅需做到财务报表编制、账簿登记以及凭证处理即可,学生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第二,教学专业设计与实际相脱离。以高职学科设置为例,其仍以传统专业设置方式为主如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或直接照搬照抄其他院校专业设置模式,引入更多注册、涉外以及网络管理等会计专业,这种盲目设置的情况难以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第三,教学中高素质师资团队的缺失,也是制约会计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现行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比例不足30%,充分说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素质亟待提高。
  (二)从教学方法角度
  高职院校教学中,与“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教学模式相脱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单一的教学方式。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教师仍处于教学中主导地位,尽管能够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与监控,但由于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难以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如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完全成为课堂中的主要方法,学生兴趣缺失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由此产生。第二,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方法较为缺失。从《财经报》中相关报道可看到,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走人工作岗位后,对企业中最基本的支票都难以熟练操作,更无从谈及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之所以社会企业在会计人才招聘中提出岗位经验问题,其原因在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过低。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高职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方法仍为主导,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完全背离学生“能力本位”的理念。
  (三)会计学习中学生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效果较低,其原因除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不合理外,也表现在学生学习问题方面。如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下,完全将会计学习目标设定在学历获取上,认为拿到文凭后从事会计专业以外的行业即可,学习热情缺失且自主性较差。同时,部分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理念影响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机械性特征,错误的认为仅需记好条条框框理论并做好计算工作,便符合会计人才标准。另外,学生缺乏的拓展性。为使学生在会计知识上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多会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获取更多知识,但学生在网络利用过程中多会集中在游戏、聊天等方面,知识拓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三、“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下,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基础专业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得以强化。对此在目标设定过程中,首先应以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这些基本能力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核算、监督、决策与软件应用能力等方面。其中的会计确认强调学生能够将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实际经营现状以及自身的业务知识联系在一起,准确断定企业的经济业务;在核算方面,学生需具备的能力集中体现在计算能力上,确保企业中相关的数据都可被科学处理;在监督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与业务数据,判断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而软件应用能力则指现代企业会计岗位,都涉及极多软件操作内容,如信息统计、资料检索或分析报告打印等,需保证会计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的思路
  在“以能力为本位”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学中,为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以培养,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以就业为导向。其中就业导向下的专业设置将完全与职业岗位要求进行统一,可将这种教育模式称之为“订单式”培养,这样学校可直接根据企业“订单”需要,随时调整专业设置,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会计专业课程优化应以调研为前提。调研的目的旨在完成能力标准的制定过程,其中能力标准包括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等。再次,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采取相应的课程设计方式。具体设计过程中,主要要求课程设计能够在体现能力培养的同时将实践实训内容融入其中。
  (三)教学方法的引入
  教学方法的引入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能够胜任。高职院校自身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且在实际岗位聘用中做好会计教师资格审查工作,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会计教师团队。在此基础上便涉及教学方法内容,与大多学科相似,会计专业教学中可应用的方式也表现在如传统课堂讲授、小组合作、情景引入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上。
  结论
  高职会计教学中将“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引入,是提升会计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正视能力本位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现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的优化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引入等,以此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目标。
  (责任编辑:章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7376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