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下残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表面上看,本书看上去似乎名不副实。
  其一,书名《天下残局》,乍看之视野很广、格局很大,体例却是一个杂集,篇章多为短文小故事,近乎名人“八卦录”,虽有几篇论史长文,却也谈不上纵论天下之事。其二,写的是“同治中兴”的时局,却冠以“天下残局”的帽子,岂不自相矛盾?就算大清帝国气数已尽,“同治中兴”不过是回光返照,为何不取名“晚清残局”?
  其实,细思品味之后,反觉书名应景入时,暗藏隐义。既曰“残局”,无疑输赢早已确定,纵然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虽挽狂澜于危难之中,也难撑大厦将倾,个中人物的殚精竭虑存绝续断,亦不过是“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语),展示的是一幅徒劳枉然的末世图景。又曰“天下”,则暗指一个时代的终结,一种文明方式的最后辉煌。亡国,不过是皇权易手、朝代更迭罢了,亡天下,则生民涂炭,文明断绝。故此,天下与残局两个词合在一起,不仅是大清帝国的残局,更是中国三千年来文明历史的残局。
  承载如此宏大寓意的基石,不过是几十篇的短文杂评,篇目标题也近乎市井俗语,唯恐不吸人眼球,诸如“二奶路线”、“老师叫我起早床”、“讨个小老婆挠痒痒”等等,大多涉及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及湘军淮军的奇闻逸事,不费神思,读罢掩卷还能哈哈一乐,正应了作者在自序中明言,“读者请翻至任何一页,胡乱读之,聊当遣日。”但读书仅止于此,未免过于草率,也辜负了作者在开篇《〈咸同纪事〉引言》中的感慨,“通过对当时诸人――上至秉国权臣、中兴将帅,下及幕府僚佐、野老村夫――言动行止的考察,或许能探知那个时代的些许消息。”
  后人读历史,常以自己的好恶品评人物,喜好按照道德标准来为他们划线站队贴标签,把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物,硬生读成了京剧舞台上的黑白脸谱,不用开口唱戏,大家已知忠奸善恶。殊不知,无论哪朝哪代,在利益格局之下,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一言一行都是形势所驱,都是“身不由己”。如果我们能在看似娱乐八卦的奇闻逸事中看出“不得已”三个字,能有以己之心度彼之行的考量,可算得上一只脚迈入了窥究历史的大门。
  身处当局者的立场,世事如棋,当面临残局,谁也没有选择,这是本书的一种读法;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残局不残局,嬉笑怒骂任我由之,这又是本书的一种读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7615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