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放飞禅意鸟,诗心自在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清晨老者立江浔,双手托飞绿鸟音。
  能使心空荡鸟雀,朝天十指亦森林。
  读到《观老者放飞笼中鸟》,深感震撼。说真话,读了这么长时间的旧体诗,还没有哪一首诗能让我读来如此激动。该诗清新平易,含蓄饱满,联想生动,寓意精深,无论从诗歌的结构上,还是在意象的选取和语言的应用上,都堪称精到与完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掩卷深思,该诗的精妙之处有以下三点。
  
  一、层递而铺垫的“景悟”结构。
  
  “清晨老者立江浔”,起句叙述平淡,诗人以白描的手法,述说了一位老者站在清晨的江边,是举目远眺,还是注江遐想?诗人避而不谈,只是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在遐思中感受江风习习,江水缠绵,旭日的光芒透过清晨的云隙,照耀在潺潺流动的江面上,似一面面舒展的红绸迎风曼舞,诗意的空间任人遐想。
  “双手托飞绿鸟音”。承句实虚结合,以“托飞”这一核心动词,将前半句老者双手高高举过头顶而放飞笼中之鸟的实际过程,与后半句诗人对鸟儿带着“绿色吟唱”高飞蓝天的奇妙联想有机地结合一起,使读者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的空间跳跃往返,回味无穷。
  “能使心空荡乌雀,朝天十指亦森林。”至此,在起句叙述与承句联想的双重“绿叶”铺垫下,一朵硕大的红花轰然盛开:这位老者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爱心,其心胸就像天空一样蔚蓝而广阔,不仅饱经风雨雷电的洗礼而能任雄鹰展翅高飞,也能容纳乌鸦和麻雀之类的小鸟自由翱翔。那么,他伸向天空的十指,不就是鸟类赖以生存的莽莽森林吗?
  该诗的结构,起句以客观叙述生活中某一瞬间的自然场景作为引发下文的铺垫。承句实虚结合,在完成对“放飞”的动态描写之后,继而续写诗人由此而产生具体联想。转句由激情奔放的联想而突然内敛,转向为一种理性的体验与感悟,凸显与渲染全诗的立意与主题,完成了诗人对此日常生活场景的升华。
  这是典型的“由景至悟”层递式结构。
  
  二、清新而贴切的生动联想。
  
  该诗除起句采用的是“白描”手法外,其他三句都是诗人通过贴切而新颖的联想而捕捉通感的意象,进而在情理交融与夹喻夹议中,表达诗人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1、由老者“托飞”鸟儿的细节而联想到“绿色的鸟音”,联想自然而寓意丰富。
  这一声“绿色的鸟音”,是鸟儿重返蓝天的“绿色渴望”,还是重返森林的“绿色吟唱”?是“一鸟之音”还是“百鸟之歌”,或是由“一鸟之吟而引发的百鸟之歌”?一句“双手托飞绿鸟音”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
  2、由放飞在“天空”中的飞鸟而联想到“心空”飞荡的乌雀。
  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领袖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中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胸怀会比海洋和天空更广阔呢?他一定是位超凡脱俗胸怀博爱的智者,只有这样的人,他的胸怀才能容纳万事万物,才能任乌雀横飞,才能任雄鹰翱翔。诗人通过“天空”而联想到“心空”。从而丰富和升华了诗中“老者”的胸怀与境界,为其放飞“笼中之鸟”而预置了有力的铺垫。
  3、由老者的“朝天十指”而联想到蓊郁的大森林。这一联想非常贴切而绝妙。首先,一只只“朝天”竖立的手指,与自然界一株株挺立的树木有着自然的“形似”。其次,因老者手中捧着的“鸟”而联想到它赖以生存的“森林”,使这一联想更具有了生活与情感的内在逻辑。再次,由勤劳的双手想到种植树木而繁衍森林,使这一联想更具有理性的说服力。
  可见,一首好诗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觉而打动其心灵,其联想的贴切与喻象的清新至关重要。
  
  三、含蓄而丰厚的象征,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
  
  由充沛而火热的激情转化为清醒而内敛的情感,并通过一系列诗意象征,含蓄而深厚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与感悟,是这首小诗的成功所在。
  1、关于“鸟笼”与“鸟”的象征。毫无疑问,“鸟笼”是囚禁“鸟”的牢笼。因此,它也可以隐喻或象征囚禁我们灵魂的“牢笼”。法国著名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卢梭曾说,人生而平等,却处处受到束缚。那么,这种束缚,除了时代、历史、政治、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外,仅就个人因素而言,人性中遗传的动物劣根性以及一些自私的欲望或迂腐观念。都是束缚或囚禁我们的“牢笼”。那“笼中之鸟”,就是我们因囚禁而失去自由的“灵魂”。而要打开这一“牢笼”,放飞被囚禁的“灵魂”,不仅需要一位博爱至圣的智者为我们打开“牢笼”的大门,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而提升自己,才能获得灵魂的升华与自由。
  2、关于“心空”与“乌雀”的象征。“心空”的含义,象征着一个人高远的心胸与内在的境界。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越高,其心胸也就越高深、越广阔。这里的“心空”有双重的暗指:一方面特指能够打开“鸟笼”而放飞“笼鸟”的人,必须是一位胸怀宽阔而境界高尚的博爱之人:另一方面,也暗指被放飞的“笼中之鸟”,还必须剔除“囚禁”自己的自私属性和迂腐观念的束缚,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真正展翅高飞而进入灵魂的自由天空。
  “乌雀”则象征着具有动物劣根性以及一些自私欲望或迂腐观念的“小人”或“小人物”。一个人的胸怀,如果能真正理解或容纳那些世俗界的“小人”或“小人物”的所作所为,其胸怀与境界是何等的高尚与伟大呀!只有这样的胸怀,才具有真正博爱的情感,才能怜惜和超度众生而放生一切生灵。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提倡精神境界的高尚与伟大。并不是粉饰时尚而谋取私利的伪善,而是为了提升灵魂而获取自由与幸福的必然途径。历史与生活的实践证明,剔除个人的人性卑劣及陈腐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是其达成自由与幸福的必然手段。
  3、关于“十指”与“森林”的象征。“十指”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涵义。一方面,手象征着友情与博爱: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能伸出友谊的双手来帮我们共度难关。另一方面,又象征着勤劳与奋进: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动手亲自去做,并且不断努力认真去做,才一定能成功!此外,手又是“真抓实干”的实践象征。人类的双手魔力十足:人类的文明,一切都是“手”的劳动结果。只要“真抓实干”,就可以满足人类的一切需求与愿望,就可以使一切事物在人们的需求中得以创造与实现。
  “森林”则象征着灵魂的精神家园和人生追求而达成最终成果,是“手”劳作的结果与目的。
  由此,“朝天十指亦森林”便具有了合理而深刻的寓意。表面上看,十指就是十指,森林就是森林,两者界限鲜明不可混淆。但诗人通过同感的联想而大胆吟出“十指亦森林”的诗句,不仅意象合理,而且寓意深邃而禅意十足。试想,一个具有友情与博爱的人,他在帮助人们的时候,必然要满足被帮助者的切实需要。因被帮助者有别而产生的需要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施爱者就要满足那些需要帮助者的不同需要。这些“不同需要”,总体上说,都是施爱者的博爱体现,由此而取消了“不同需要之间”的具体界限,而使“森林”成为“被满足物”的总和或代指。
  此外。从实干而实践的层面上引申,一个人不论是想要什么或是做什么,只要踏踏实实地认真去做,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愿望。从这一点来说,“森林”又是“十指”的实践结果与总和。一首小诗,蕴含如此丰富而深厚的人生哲理实属罕见。
  诗如其人。诗歌的境界是诗人境界的外在反映。也就是说,一个诗人的道德完善与精神修养到了什么境界,才能写出那个境界的诗歌来。一个真正的诗人,必然是一位才思敏捷、思想深邃、情怀博大、品德高尚的智者。只有进入了“这一境界”,才能从日常的生活中捕捉或提炼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情境与感悟,才能写出如此博大而高远的诗歌来。诗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境界。这是一个诗人能否写好一首诗的关键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61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