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神竹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流传下来的民间手工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只瑰宝,民间艺术是现代设计创意和实现的重要源泉,她所涉及的民族心理、情感、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性格的各个方面,形成普遍意义的民间审美文化,表现在造型、材质、风格、寓意等方面。
   青神竹编在200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国发〔2008〕19号)中,青神竹编被列入传统美术竹编之列。青神是蚕从的故里,“蚕丛故里竹青青,长见笋尖出土忙”,这里的先民们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开发利用竹用于生产生活,从竹桌子、竹椅子到竹床,从捕渔器具到农耕器具,从花瓶到背篓、挎包无所不包。竹制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密切联系,以物态形式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竹编因其自身形式蕴含的形式美与装饰美而具有丰富的文化意味,竹编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艺术强烈、细腻的民族态度与情感意味,满足人们生活和审美的需要。
   历来咏竹赞竹的诗词无数,竹被赋予了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等精神。“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神竹编就是借助“竹”自身浓厚的历史文化语义,通过各种应用形式:装饰艺术品、包装设计、生活用具设计等使其艺术化、装饰化、商业化、日常化来实现竹编产业的发展壮大。竹编制品作为消费体验中的信息使者,使消费者对竹制品的消费不只停留在功能需求上,而且使竹艺文化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艺术,低碳,环保。在这种局面下,竹编艺术与当代艺术、设计建立了一种紧密、有机的关系。
   “中国的竹编在四川,四川的竹编在青神”,这是对青神竹艺的盛赞。青神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唯一的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培训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人士评价青神竹编为“艺术中的艺术”、“罕见的竹编艺术”,青神竹艺,已成为了世界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
   据青神县政府08年统计显示,全县竹编产业现有在职职工1018人,从事竹编生产的农户主要分布在南城、西龙、高台等乡镇,户数为3000户,人数约6000人。
   在整个青神竹编产业中,以精品平面竹编最具代表性和特色。青神精品竹编的产生和发展也离不开其他竹产业的带动,大量慈竹的种植为精品竹编提供了可选可用之材;日常生活器具的编织是编织技艺的积累,从青神农贸市场,竹扇、晒垫、凉席、枕席等生活用品质地可以感觉到从选材到加工成型中的竹编技艺熟练度;各种造型的灯笼非常具有中国味道,是家居、茶坊中式装修风格热选的灯式;而像宫扇、十二生肖扇、字画挂屏等竹篾已经较细,一般每平方厘米10-12片竹丝,编织技艺已经较高;竹编艺人进一步的探索,将竹篾进一步的细分成像发丝状,再结合中国水墨画黑白的特点,最终创造出精品竹编艺术。
   竹包装取向单纯,清新自然,色彩纯净,没用腹膜、烫金工艺,像诗意的散文,是与竹子的亲近,与自然的亲近。竹材赋予了包装物质、精神双重含义,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竹材包装拥有除了机能、生产可行性等一般包装材质的必要功能外,还拥有竹数千年来的东方文化特质,这是其它包装材料不可取代的。竹材在包装中主要有三种形态:保持原始状态直接取用的原始状态;局部雕饰或粗糙编织的简单加工;细细竹篾编织成器的精心编制。无论何种手法,都与传统美学相契合,是东方审美与自然的相融,无饰,取天然之美;饰不夺天然,文质彬彬的和谐之美;艺术造作于天然美之上,更美。一根竹子,从竹鞭、竹根、竹秆到竹枝、竹叶,甚至竹箨,都能用在包装中,这也是竹材的优势。
   竹材力学性能好,抗压抗拉强度大,弹性强、韧性好。能加工成细如发丝的竹蔑,是很好的纤维材料。劈蔑的层数与竹材的容重量和含水量密切相关。容重量大,强度高,蔑丝韧性大,易编织;含水量低,糖分低,蔑丝耐用性好。通常使用的竹编竹种有毛竹、旱竹、水竹、青篱竹、慈竹和青皮竹。青神竹编包装以使用毛竹和慈竹居多。常见的竹编方法有:底编,采用的手法有织编、篓底编、方孔编、六角孔编等;起腰;筒身编,花纹有砖花、畦花、千鸟花、石桓花、谷花、提花、波纹花、编孔插花;缘口加工等。人们利用竹编的透气和光滑性编制蓑衣、斗笠;利用竹编的孔隙编织筛选洗涮器具,竹涮、涮箕;利用竹子的清凉透气制作竹帘、竹枕、竹席等;利用竹编制作日常盛具,菜篮、提盒、竹蒸笼、背篓、炭笼、簸箕等。
   竹编包装是低碳环保的绿色包装,是重要的一种植物纤维艺术。我国竹林总面积和竹资源蓄积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竹材生长快、产量高,而且年年都可定量砍伐,只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竹材资源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而且竹材具有资源广、可回收的特点,是自然易降解的传统材料。在四川的大多数乡村都种竹。青神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一江五河三十二条溪,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湿润的气候,滋养着桑果茶粮,也滋养着无处不在的竹。山上、山下、河畔、溪边、道侧、房前、屋后,处处有他们婆娑的身影。竹编大师在继承传统的编织技艺时,还借鉴纺织纤维的基本技法,如革丝法、纬编法、人字纹、品字纹、连珠纹等,改良传统的竹篾处理手法,创造精美的竹编作品。
   青神平面竹编字画堪称竹编里面的精品,是青神竹编之乡最有特色的产品,其编织、材料、工艺、制作十分考究。竹编艺人精心选用优质慈竹,经过刮青、启蔑、分层、煮染、清洗、烘烤、分色、去毛等20多道工序,最后制作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灿若云锦、不腐不蛀、永不褪色的竹丝,借鉴木刻、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采用坐标编织法把名人书画、名胜风景、碑帖移植到平面竹编上。竹编大师用挑、压、破、拼等竹编绝技经过数十天甚至数年才能精编成一副作品,其巧夺天功的绝技与名家书画的巧妙结合,使得竹编画格调高雅卓绝,既体现了书法艺术和国画的神韵,又体现了竹编艺术的绝妙,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一经一纬,或分或并,精巧编织出的名家手迹、花鸟虫鱼、飞禽鸟兽、人物山水画栩栩如生、神韵俱佳。随着技艺的发展,青神竹编技师采用蒙格法编织,密度逐渐提高到每平厘米用丝24根、48根、64根,越发显得精美绝伦。
   把平面竹编由单一的扇面、餐席引入中堂、挂屏、对联,从而使竹编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登上了大雅之堂,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有用丝一百多万根的大型精编长卷《清明上河图》,48丝编织的《中国百帝图》《百寿图》《百龙图》,素色精编《隐形观音》最为考究,其编制技巧令人折服。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编织技艺精湛,世人叹为观止,堪称世界民间艺术奇葩。
   彩色竹编攻克了竹编工艺的难点,千百年来,没人尝试成功,几乎是竹编行业不可能跨越的禁地。青神的竹编大师采用自创的“拓片”编法,先把白色的经丝编成“纸”或“布”,再一点一点的用已染色的纬线编字画部分。过渡色是彩色竹编的瓶颈,由于竹编工艺的特点,渐变晕色极难。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竹编大师借鉴版画的套色、工笔的点染、写意的柔润,甚至照片底色的微粒技术,终于掌握“柔色”技术,色彩自然融入背景,来的自然,去的飘逸,解决了竹篾极易串色、跑色的问题。彩色竹编的成功,翻开了竹编艺术新的篇章。
  
  注:该文系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CJF08022)资助
  
   (作者简介:江敏华,乐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李开能,乐山师范学院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14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