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含笑花开花枝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 符

  金鸡报晓,百花迎春。灿烂的春光,俏丽的春姑娘,已在壮乡苗岭驻足。炮竹一声旧岁除,除夕之夜,耳边响起央视春节晚会的欢歌笑语,声声祝福。品着一杯三七花茶,展读散发着泥土芬芳和生活气息的我州惟一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双月刊《含笑花》,不禁喜上眉梢,心花怒放。耳畔,不时掠过伟人毛泽东那首著名的咏梅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南国有花名含笑,争春盛开花枝俏!我掩饰不住内心对《含笑花》的挚爱,在“除夕之夜”,“想家的时候”,抒写对该刊2004年所载作品及栏目的点评,让读者诸君与我一道,分享《含笑花》文学作品盛宴中的山珍海味,生猛海鲜的活色生香,品味时代的大潮,饱蘸生活的热情,演奏生命的琴弦,感悟文学的美丽,酿造多彩的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放牧理想的归宿……
  
  第一簇:金光灿烂的《含笑花》
  
  岁月有声,时光留痕。作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文学双月刊《含笑花》,多年来,一直以风格独特的“边疆性”,色泽鲜明的“民族性”,丰富多彩的“时代性”,以及生动活泼的“可读性”,守望着壮乡苗岭红土地上惟一的这座独立特行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家园,给所有渴望文学飞翔的冲动,插上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给植根心灵深处,那种与生俱来,富于原始意味的对美与艺术的渴望,孕育了一种文本写作的梦想平台,一种语体阅读的文化快感!
  传说中文山城的那条河,是天宫王母娘娘头上的碧玉簪不慎飘落人间,变成了今天“九曲十八弯”的盘龙河,而整个文山州的地形版图,就像太上老君贴身用的“宝葫芦”。“六诏横陈象万千,秀盖山水并林泉;湖峰洞瀑称四绝,田川尽在画图间。”这就是人们对秀美文山景象的生动概括。
  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文山州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的树种就有43种,老君山原始森林群落是滇东南绝无仅有的一片绿色的海洋,是珍稀濒危树种的“聚生地”,其中的长蕊木兰曾被专家称为“古老生物的活化石”。原始森林中的珍稀树种,如高山玉兰、红花木莲、苦梓含笑、香梓含笑、亮叶含笑、云南含笑等等绚丽花卉,点缀着七乡大地,一派江山如画的美丽景致。尤其是借其名来做《含笑花》文学刊名的含笑花,更是亭亭玉立,迎风拔节。每逢春暖花开的时节,自然界中的植物含笑花,便是姹紫嫣红,五色斑斓,灿若云锦。而当我“细数花叶”《含笑花》之际,亦是倍感文学界的《含笑花》光彩照人,妩媚窈窕,令人消魂。
  如果说,自然界中的含笑花,是洁白如雪,那么,文学界中的《含笑花》则是金碧辉煌;何以见得,我们不妨先读一则来自春城昆明,云南省委宣传部发给文山州文联《含笑花》编辑部的“光荣花”、“英雄花”、“喜庆花”――那是“支持文艺阅评工作先进单位”的大红证书!
  在过去的2004年度,《含笑花》编辑部始终按照“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立足文山、面向全国、尊重名家、奖掖新人、求新求变、以质取稿”的办刊宗旨,认真办好我州惟一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文学双月刊《含笑花》杂志,除编辑好一直深受文友读者喜爱的“社会大干”、“乡村风景”、“民族花篮”、“七色琴弦”等栏目之外,精心策划,非常有创意地开辟了“志愿者看文山”、“唱文山歌词选”、“玉尔贝放歌”等栏目,还将原来的“校园春晖”栏目,改成“校园文学”,短短两字之改,足见编者的匠心。“校园春晖”,先前仅仅是“大中专中小学生作文精选”,大多是“作文中的范文”和“优秀作文”,没有上升到“校园文学”的层次。“校园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创作流派,范围不再囿于教育界与学校,作者不再狭隘于教师与学生,从“未成年人的栏目”,变成“所有人的栏目”,这个历史性跨越与文学的飞跃,是《含笑花》编辑意识的一个重大转变与符号标志。不仅仅扩展了用稿范围,增加了用稿量,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栏目,成为“贴近青少年的名牌”,既使《含笑花》增加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精美的文学食粮,使刊物有助于青少年读者健康成长,体现文学期刊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责任感,因而赢得读者与文友的欢迎和首肯。
  上述编辑举措和栏目设置,说明该刊不再“关门办刊”,而是“开门办刊”,不再凭自己主观臆想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办刊,而是转变观念,研究市场,心中有读者,理念有“阅读率”,因而勇敢的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打破“佳流文学期刊”的“小说、诗歌、散文和评论”四大板块模式,增加至如今每期多达十个以上的栏目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诸多可圈可点的创作。读者们认为,《含笑花》杂志的封面,越来越美丽与时尚,板式设计亦有可喜的视觉美感,每期都精心组织、编辑加工,修改润色一大批好作品,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优秀可口的精神食粮,培养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作者,获得了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阅评员及广大读者的好评与厚爱!
  
  第二簇:朝晖迎春的《含笑花》
  
  历经从“校园春晖”到“校园文学”五年多的“含笑历程”,发表了近300篇(首)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在省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含笑花》“校园文学”栏目作品之所以受到未成年读者的欢迎,最重要的是这个栏目面向未成年读者,且大多数贴近生活,具有校园情调与气息,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毕竟反射出校园写作的七彩笔触;虽为大海的一点一滴,终究是属于浩瀚大海的一部分,有大海的意味与风采。
  “校园文学”,不在文学小道的狭缝中左右冲杀,祈求生存之道,而是紧贴生活的母土,采撷文学的芬芳,收获情感的结晶,捕捉佳作的精品。“校园文学”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故事等门类。所刊登发表的作品,思想内容健康、亲切活泼、短小精干、含蓄隽永、小中见大,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艺术魅力。感情真挚、人物鲜明、性格鲜明、富于青春的气息和时代的烙印,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新一代青少年的理想追求,以及敢于爱美求真的精神风貌。我认为,这些就是“校园文学”在艺术上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品格。
  好栏目、出人才、出作品,是《含笑花》“校园文学”的主流趋势。正如《含笑棚主编周祖平先生所言:他们之所以办这个栏目,一是给未成年人提供好的精神食粮,二是要从未成年人中发现文学创作的新苗。“校园文学”栏目从创办伊始,就以坚持不懈的编发大、中、小学生的文学习作;并从中发现和推介文学新人为己任。从“校园文学”发表文学“处女作”起,有位作者曾有作品发表在省级报刊,荣获“边疆文学奖”,作者本人也加入了省作协,成为一名作家,真是可喜可贺。
  2004年第11期《云南文艺阅评报》上还刊登我省著名作家张永权撰写的评语、称赞《含笑花》“校园文学”是“贴近青少年的好栏目”!斯言善哉。
  
  第三簇:花团锦簇的《含笑花》
  
  “天边有个普者黑,好歌常唱好地方。银河流下天上水,梦中长出山外山。你若到了普者黑,定把他乡当故乡!”这是在云南省第四届文艺基金奖评选中连中三元的词作家冯文俊头一回到文山,作为2004年云南省音乐家采风团成员赴文山州采风,到“三七之乡取真经”时,提笔写下的佳词丽句。
  关于文山,我们记住了那首《祝福文山》中美妙传神的歌词:“你是一幅画,挂在那云之南;你是一杯酒,醉在盘龙河畔!”文山有奇景,不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景观,《含笑花》杂志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向外界宣传、推介文山的文化使命,“普者黑为龙头,坝美为亮点”,这两张感动并征服游客的“世界明片”,一直在《含笑花》中反复的出现,尤其是该刊开辟《唱文山歌词选》,让读者一睹为快,爱不释手:

  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梦境一般的世外桃源,堤三七花开的地方。佟冬的铜鼓声,诉说着它的久远。估老的崖画哟,/刻写着它的沧桑。/魂牵梦萦的故乡哟,/三七花开的地方。(梁宇明词)
  你瞧,壮乡苗岭、彝山谣寨、红土地上、南高原下,《三七花开》:“三七花开/三七花开,/山野上飘动绿色的云彩;/种三七的壮家姑娘,心中绽放绿色的期待。三七花开/三七花开/绿色的波涛涌心怀。/绿色的春风绿色的花朵,/萌发了多少绿色的爱。”(金鸿为词)还有那首《彝山酒歌》更加让人难以忘怀,若在酒桌相遇,必定豪饮一场,让客人耳热酒酣,酩酊大醉……
  面对有“世外桃源”之美誉的广南坝美风景区,号称“歌词怪才”的金鸿为在《多情的少女坝美河》中写道:“多情的少女坝美河,/你天天唱着醉人的情歌,/窈窕的身段,纤巧而婀娜/扭动着阳光的欢乐/啊,坝美河,多情的少女!多情的少女,多情的我!”读于此,我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多情应笑我!”这一切,都是文山的美景,铭刻在歌词家心田的印迹,惟《含笑花》刊发,人们方可一睹风采。刊载《唱文山歌词选》,正是文学走进读者心田的又一创举!
  
  第四簇:五彩缤纷的《含笑花》
  
  当我们回眸2004年的《含笑花》,作为读者、作者和编者,我们的心灵有无数的温暖与感动。首先:一刊举办两个征文。一是“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文学征文”,二是“岩溶文化”主题征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伟人邓小平的丰功伟绩,从边疆少数民族儿女的视野与角度,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佳作诞生;说起“岩溶文化”就要先说“岩溶地貌”。所谓岩溶地貌,就是喀斯特石灰岩地貌,遍布全州各地。石多地少、缺水,就是典型的概括。岩溶山区这一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孕育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七个特产之乡,营造色彩斑斓的特产文学。“地理环境决定论”告诉我们;红土地孕育“红土文学”,岩溶山区培养“岩溶文化”,就是寻找到一个民族文学与地理环境的“最佳结合点”。从这个角度讲,“特产文学”与“岩溶文化”就是《含笑花》为“西部文学”作的贡献。
  其次《含笑花》“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品格;犹如六诏山脉所迎风盛开的报春花。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居住在文山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始终保持着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艺术形态和习俗风情,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显得古老质朴、丰富奇丽。作为“中国三七之乡”的一本营造文学意象的纯文学刊物《含笑花》就成为诗意的平台。该刊开辟的“民族花篮”就是一个专门为少数民族作家、作者、作品服务的文学栏目。就我州本土作家而言,黄士鼎(壮族)、那家佐(白族)、黄懿陆(壮族)、周祖平 (彝族)、柏桦(傣族)、陶兴安(苗族)、龙符(壮族)、沈湘渔(壮族)、杨桂林(苗族)、李万辉(瑶族)等就在《含笑花》上发表过不少精彩的篇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含笑花》主动向市场抛去“五彩花绣球”,“文艺与企业联姻”,组织诗词楹联协会前往我州饮用水的“龙头企业”――玉尔贝采风,弘扬讴歌“玉尔贝精神”,为期刊迈向市场,走出可喜的一步。
  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含笑花》还不失时机地向读者推出《志愿者看文山》栏目,刊登为数不少的上海青年志愿者在文山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滇沪合作”谱新篇。大山的撞击,大都市的现代气息,古朴原始的纯朴民风习俗,让来自上海的青年大学生们,有了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新的观念、思想、意识、触动人们的心灵,从新的视角、视野、视界,“跳出文山看文山”,在志愿者的交流服务中,产生新作品,让外人更好地完整的了解文山,这就是《含笑花》“干预生活”的又一举措。
  总而言之,2004年度的《含笑花》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火热的七乡生活,组织创作编发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又有鲜明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亲切感人,符合“三贴近”的原则,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主旋律作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壮乡苗岭一枝独秀的文学奇葩!
  如果说,《含笑花》文学刊物有美中不足的话,主要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精品”与“作品”的关系。综观去年的《含笑花》,压卷之作、压轴之作几乎没有,短篇小说唱大戏,中篇、长篇小说缺席与失缺。从文学史上看,真正的不朽之作,仍是长篇小说的鸿篇巨制。二是“长”与“短”的关系。大凡天下文章,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不要千篇一律,惟短是举,短未必精。应注意长篇、中篇、短篇作品的组稿,让厚重、有分量的力作,登上大雅之堂。三是“多”与“少”的关系。《含笑花》的栏目设置多,但名牌栏目、精品栏目不多。宜少而精,集中精力与力量,办好《民族花篮》和《校园文学》两个具有地域特点和旺盛生命力的栏目,长期支持,持之以恒,毫不松懈!
  关于《含笑花》文学期刊,我赞成这样一种“文学化”的说法:生于边关长于边关的《含笑花》,有“半吐微开,临风荃尔”的窈窕风姿,“好似掩面窃喜,抿嘴含笑”的少女,“馥香郁然,有若含笑”,“一点花香破醉眼,误他诗客枉流涎”。从某种意义上说:《含笑花》不仅仅是一本静态平面的文学杂志,而是一棵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青春树!曾经诞生过“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的这片红土地,必将产生“穷则思变,后来居上”的“文山精神”!《含笑花》便有了不可替代的生长理由与生命价值!
  “球王”贝利说过一句名言:“我踢的最好的球是下一个!”那么,2004年度辉煌一时,光彩夺目的《含笑花》双月刊也同样有理由说:文学的天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每一位热爱文山文学的人们,都有理由充满深情地期待《含笑花》又一年生机盎然的文学春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786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