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艳,闵连秋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住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睡前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数目。结果:两组治疗前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数、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颈动IMT、斑块面积减小(P<0.05),而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数量基本不变;研究组的不稳定斑块数减少29处、稳定斑块数增加22处、斑块数减少7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MT和面积,稳定斑块的作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25-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1],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颈动脉是AS斑块最常累及的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治疗CAS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通过其降脂作用外的效应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2]。本研究旨在较长期随诊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AS斑块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脑梗死住院的患者102例,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CAS并有斑块形成。随机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52~80岁,平均68.1岁;其中,同时伴有高血压病20例,2型糖尿病14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0~79岁,平均68.6岁;其中,同时伴有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0059)100 mg/d,睡前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1409)20 mg/d口服,6个月为1个疗程。每月监测1次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糖及血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降压、降糖治疗,并且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与治疗前保持一致。
  1.3 观察方法和检测指标
  102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飞利浦IE33型,日本生产),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和CAS斑块作为CAS的评价指标。IMT增厚即为颈动脉系统任意一点最大IMT水平≥0.1 cm[4]。将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 IMT≥1.3 mm时,称之为CAS斑块[5]。根据超声下斑块形态、内部回声、表面特征,将颈动脉斑块分成7型[6]:其中Ⅱ型(斑块呈无回声或极低回声,是完全透声型)、Ⅲ型(斑块50%以上为透声型、有薄的纤维帽)、Ⅶ型(即溃疡型斑块,显示斑块基底宽,表面出现形似“火山口”的局部壁龛影),归为不稳定斑块。Ⅰ型、Ⅳ型、Ⅴ型、Ⅵ型归为稳定斑块,呈中等回声或强回声,包括纤维性斑块、钙化斑、扁平斑块等。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常规纵横扫查双侧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测量。斑块面积计算方法[7]:分别测量每个斑块的三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两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积。每月测量1次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糖及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减小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更为明显(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的变化(x±s)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颈动脉斑块数目、性质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斑块数、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数量基本不变;研究组的不稳定斑块数减少29处、稳定斑块数增加22处、斑块数减少7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颈动脉斑块数目、性质的变化(处)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其他指标
  两组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糖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AS是最常见的全身性动脉系统血管性疾病,而CAS反映颈动脉局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评价和预测指标[8]。通过无创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是诊断早期动脉硬化的有效指标,不仅快速、方便、安全、无创,而且准确率极高[9]。CAS斑块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帽和覆盖于其下的脂质核心和坏死碎片组成,而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起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10]。因此,将不稳定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减小颈动脉IMT,缩小斑块,成为治疗CAS的关键。
  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使血浆LDL-C浓度下降;同时还能抑制TG生成,升高HDL-C浓度,是临床常见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减少血中LDL水平,缩小斑块内脂核,减少斑块表面张力,增加内皮细胞,稳固斑块纤维帽,最大限度地稳定斑块并使其退缩[11]。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颈动脉IMT、CAS斑块面积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斑块数目减少,不稳定斑块数减少,稳定斑块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还发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明显(P<0.01)。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具有减少CAS斑块的IMT和面积,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12]。两组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糖及血压均无明显变化,表明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本组资料的研究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缩小CAS斑块的大小,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不稳定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因此,阿托伐他汀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伴有CAS斑块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常规用药。
  [参考文献]
  [1]沈彬.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25(1):66.
  [2]Sacco RL, Benjamin EJ, Broderick JP,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evention ConferenceIV.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risk factors[J].Stroke,1997,28:1507-1517.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季宏,卞茸文,娄青林,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9):769-772.
  [5]戴嘉,蔡竞蕙,吴寒.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2(1):34-36.
  [6]秦茜淼,陈为民,沈天骊,等.超声对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关系初探[J].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281.
  [7]黄远东,张林,赵晓平,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斑块6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6):47-48.
  [8]PrisantL M, Zemel PC, Nichols FT, et al. Carotid plaque association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J].Arch Intern Med,1993,153(4):501-506.
  [9]李馨,司良毅,高云华.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评价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1):42-44.
  [10]刘芳龄,姚依群,田玉旺,等.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14例病理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5):271-273.
  [11]Colhoun HM, Betteridge DJ, Durrington PN,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torvastatin in type 2 diabetes in the Collaborative Atorvastatin Diabetes Study(CARDS):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4, 364(9435):685-696.
  [12]Vaughan CJ, Murp MB, Buckley BM. Statins do more than justlower cholesterol[J].Lancet,1996,348:1079-1082.
  (收稿日期:2009-1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477972.htm